韶關鬧市區(qū),英達神速施工靜悄悄
“我這不是在做夢吧?”3月28日早8點,廣東省韶關市解放路邊,店鋪老板劉峰拉開店鋪門后驚呆了——門前的解放路竟在一夜之間“變身”成為新路。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看了韶關電視臺的報道后,他才知道,原來是韶關市市政設施管理中心引入了一種“國際領先”的英達就地熱再生技術進行道路養(yǎng)護施工,不僅速度奇快、施工過程環(huán)保,而且修復后路面較新路更耐久。
解放路位于中州半島,是韶城的行政中心、商業(yè)和居民區(qū)。解放路兩邊商戶密布,因此,它是韶關最為繁榮的商業(yè)街之一,但這卻給這條老路的修復施工帶來了一個矛盾。
傳統(tǒng)路面大中修工藝所需時間,少則十天半月,多則月余,這樣一來解放路兩邊商戶的經營必將遭受不小的沖擊。然而,解放路年久失修,因瀝青老化而引起的麻面以及裂縫等路病纏身,如任其發(fā)展終將影響這條商業(yè)街的發(fā)展及活力。
既要確保施工進度,又要不擾民,矛盾如何解決?韶關市市政設施管理中心采用了最新技術——英達復拌就地熱再生工藝。英達施工在夜晚進行,不會對兩側商鋪的營業(yè)產生干擾,而且噪音小,不影響周邊居民生活。
“英達機組能夠連續(xù)作業(yè),大大縮短工期,施工過程中不產生粉塵。同時,英達的先進機械能夠對路面材料100%循環(huán)利用,充分利用廢料,最大程度地達到環(huán)保效果?!笔姓O施管理中心總工程師曹文華介紹。
本次施工還有一條園前路,它與解放路相接,不僅是商業(yè)街,還是去往中山公園的重要通道。與解放路不同的是,它僅有11 m寬,道路兩側是高齡根榕,繁茂的樹枝和氣根橫伸在道路上空,狹矮的空間增大了施工難度。
英達機組不超高、不超寬,無需提前“砍綠”,即使面對窄巷、隧道也工作自如。與此同時,英達全套機組均配有防火布,施工時不會傷害到綠化帶的植物。這也僅僅是英達技術環(huán)保的一個體現。
作為市政道路,解放路、園前路還有一個施工難點,那就是全線共覆蓋著50多個井蓋。這對于有著超強靈活機動性的英達機組,絲毫構不成威脅。疏松耙遇見井蓋可自動抬起避讓,機組行走自如,不“卡殼”。
然而,修復后路面的質量才是最終評價一項養(yǎng)護技術的“硬杠杠”。
在此次施工的另一條重要道路——韶關大道上,記者看到:曾被譽為韶城“形象通衢”的大道,出現了網裂、車轍、沉降等路病。
針對韶關大道的癥結,“公路醫(yī)生”開出藥方——添加特殊配合比的少量新料,與原路面材料充分拌和后再攤鋪,使級配、油石比得到優(yōu)化和調整,以恢復路面的結構承載力,提高道路使用性能。
經業(yè)主指定第三方權威機構檢測證明,英達施工后路面指標符合規(guī)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