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艷 丁旭 潘麗 蘇姝 趙宏巖
自身抗體檢測對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
潘麗艷 丁旭 潘麗 蘇姝 趙宏巖
目的 探討自身抗體檢測在自身免疫性肝病(ALD)診斷中的價值。方法 對400例不明原因肝功能反復異常的患者應用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抗核抗體(ANA)、抗線粒體抗體(AMA)、抗平滑肌抗體(SMA)、抗纖維肌動蛋白抗體(F-actin)、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 應用歐蒙印跡法檢測抗線粒體抗體M2型(AMA-M2)、抗M2-3E(BPO)、抗Ro52、抗Sp100、抗gp210、抗肝腎微粒體抗體(LKM-1)、抗肝細胞溶質(zhì)抗原1(LC-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抗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抗體(PML), 觀察檢測結果。結.400例患者自身抗體陽性55例, 診斷自身免疫性肝炎(AIH)10例, 陽性率2.50%;診斷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PBC)18例, 陽性率4.50%。AIH患者檢出的自身抗體有ANA、抗SMA、抗F-actin、抗Ro52、抗LKM-1、抗LC-1、抗SLA/LP, 其中ANA、抗SMA抗體陽性率最高, 其次為抗F-actin;PBC患者檢出的自身抗體有ANA、AMA、AMA-M2、抗M2-3E、抗Sp100、抗Ro52、抗gp210、抗LKM-1, 其中以ANA、AMA、抗M2-3E陽性率最高, 其次為AMA-M2。結論 對于不明原因肝功能反復異常的患者, 主要以檢測ANA為主, 對于懷疑AIH的患者檢測SMA與F-actin, 如果為陰性, 應進一步聯(lián)合檢測LKM-1、LC-1、SLA/LP、Ro52, 對于懷疑PBC的患者檢測AMA、AMA-M2、M2-3E, 如為陰性, 應進一步聯(lián)合檢測Sp100、gp210、LKM-1、Ro52。多種自身抗體的聯(lián)合檢測有助于ALD的早期診斷。
自身抗體;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
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 ALD)是一組原因未明、免疫介導的慢性肝臟疾病, 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和原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PSC)。ALD臨床表現(xiàn)缺乏特異性, 其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 是導致肝衰竭的重要病因[1]。如能早期發(fā)現(xiàn)、明確診斷、正確分類并給予有效地治療, 對于控制病情的進展, 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有極大的幫助。ALD患者的血清中常會出現(xiàn)一些特征性的自身抗體, 自身抗體的檢查對于與其他各種肝炎鑒別診斷是極為重要的。本研究對400例不明原因反復肝功能異常的患者進行相關自身抗體的檢測, 以評價不同抗體對ALD診斷的應用價值?,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4年6月本院不明原因反復肝功能異常的患者400例, 其中28例診斷為ALD。
1.2 試劑 自身抗體檢測試劑盒(間接免疫熒光法), 基質(zhì)為Hep-2、猴肝、大鼠腎、大鼠胃;抗纖維肌動蛋白抗體檢測試劑盒, 基質(zhì)為VSM47;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檢測試劑盒(間接免疫熒光法), 基質(zhì)為Hep-2、猴肝、乙醇固定的中性粒細胞、甲醛固定的中性粒細胞;自身免疫性肝病檢測試劑盒(歐蒙印跡法)。以上試劑均為德國歐蒙公司生產(chǎn), 在有效期內(nèi)使用。
1.3 主要儀器 奧林巴斯熒光顯微鏡BH-2, TS-8型轉移脫色搖床。
1.4 檢測項目與方法 應用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ANA、AMA、SMA、F-actin、ANCA, 應用歐蒙印跡法檢測AMAM2、抗M2-3E(BPO)、抗Ro52、抗Sp100、抗gp210、LKM-1、LC-1、SLA/LP、PML。以上檢測均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熒光法以出現(xiàn)特征性黃綠色熒光判斷為陽性, 印跡法以出現(xiàn)相應條帶判斷為陽性。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400例肝功能反復異常的患者中, 其中至少一項抗體陽性的例數(shù)為55例, 總陽性率13.75%, ANA陽性40例, 陽性率10.00%;抗AMA抗體陽性20例, 陽性率5.00%;抗SMA抗體陽性12例, 陽性率3.00%;抗F-actin陽性5例, 陽性率1.25%;ANCA陽性3例, 陽性率0.75%;AMA-M2陽性16例, 陽性率4.00%;抗M2-3E陽性18例, 陽性率4.50%;抗Ro52陽性11例, 陽性率2.75%;抗Sp100陽性4例, 陽性率1.00%;抗gp210陽性2例, 抗LKM-1陽性3例, 抗LC-1陽性1例, 抗SLA/LP陽性1例, 抗PML陽性1例。
2..400例肝功能反復異常的患者中, 被診斷為ALD的患者28例, 陽性檢出率為7.00%, 其中被診斷為AIH的患者10例, 陽性檢出率為2.50%;被診斷為PBC的患者18例, 陽性檢出率4.50%。未檢出PSC患者。AIH患者檢出的自身抗體有ANA、抗SMA、抗F-actin、抗Ro52、抗LKM-1、抗LC-1、抗SLA/LP, 其中ANA、抗SMA抗體陽性率最高, 其次為抗F-actin;PBC患者檢出的自身抗體有ANA、AMA、AMA-M2、抗M2-3E、抗Sp100、抗Ro52、抗gp210、抗LKM-1, 其中以ANA、AMA、抗M2-3E陽性率最高, 其次為AMA-M2。見表1。
表 AIH、PBC、非ALD患者各自身抗體檢出情況[n(%)]
近年來, 自身抗體的檢測越來越受到臨床醫(yī)生和實驗室人員的重視, 過去曾認為自身免疫性肝病多發(fā)于歐美白種人,中國人患病率較低, 而近年來該病呈上升趨勢, 主要是由于實驗室對自身免疫性肝病抗體譜檢測開展的普及以及臨床醫(yī)生對本病認識逐漸提高的結果[2]??购丝贵w是以細胞核及胞漿成分為靶抗原的總稱, ANA是最先被發(fā)現(xiàn)與自身免疫性肝病相關的自身抗體, 本研究中, AIH和PBC患者ANA的檢出率為60.00%與100.00%, 與非ALD患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但是因為ANA可出現(xiàn)于各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所以它不具有診斷特異性, 但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抗體滴度較高, 高滴度的ANA對自身免疫性肝病具有診斷意義。SMA無器官及種屬特異性, 它所針對的抗原是胞漿骨架蛋白,如肌動蛋白、肌鈣蛋白、原肌球蛋白和纖維肌動蛋白。最具診斷價值的靶抗原是F-actin, 它與AIH關系密切, 為AIH特異性自身抗體[3,4]。
在本研究中, AIH患者SMA的檢出率為60.00%, 在非ALD組中, 也出現(xiàn)了6例陽性, 但陽性率僅為1.61%, 兩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F-actin的檢出率為50.00%, 但在非ALD組中未檢出該抗體, 所以F-actin的檢出對于AIH的診斷更具有特異性。另外在AIH患者中還檢出了LKM-1、LC-1、SLA/LP, 雖然陽性率遜于SMA與F-actin, 但是特異性強, 與非ALD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AMA在許多疾病中均可檢測到, 它分為9型, M1~M9,其中2、4、8、9對診斷PBC的價值較大。本研究中PBC組AMA的陽性率100.00%, AMA-M2陽性率88.89%, M2-3E陽性率為100.00%, 與非ALD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且非ALD組未檢出AMA-M2與M2-3E, 由此可見AMAM2與M2-3E更具有診斷特異性。這與文獻報道類似[5]。另外在PBC患者中還檢出了Sp100、gp210、LKM-1, 陽性率低于AMA-M2與M2-3E, 但是特異性強, 與非ALD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抗Ro52抗體主要見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原發(fā)性干燥綜合征(pSS)和硬皮病等自身免疫?。?], 對ALD的意義研究不多, 本研究顯示在AIH與PBC患者中陽性率分別為30.00%與22.22%, 與非ALD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這與趙丹彤等[7]的報道類似。雖然抗Ro52抗體缺乏疾病特異性, 但是抗Ro52抗體陽性的患者應注意ALD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指標的檢測。
ANCA主要與血管炎相關, 有報道PSC患者ANCA陽性率較高, 在本研究中作者未檢出PSC患者, ANCA也僅有3例陽性, 且出現(xiàn)于非ALD組。這可能與PSC患者較少、研究數(shù)量不夠多有關。
綜上所述, 自身抗體檢測對ALD的診斷有重要意義。對于不明原因肝功能反復異常的患者, 主要以檢測ANA為主,對于懷疑AIH的患者檢測SMA與F-actin, 如果為陰性, 應進一步聯(lián)合檢測LKM-1、LC-1、SLA/LP、Ro52, 對于懷疑PBC的患者檢測AMA、AMA-M2、M2-3E, 如為陰性, 應進一步聯(lián)合檢測Sp100、gp210、LKM-1、Ro52。多種自身抗體的聯(lián)合檢測有助于ALD的早期診斷與治療。
[1] 郭建華, 谷鴻彥.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研究進展.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8(33):13-14.
[2] 李永哲.自身抗體檢測技術臨床推廣應用和質(zhì)量保證工作中應重視的問題.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6.29(9):769.
[3] Berg PA, Klein R. Autoimmune hepatitis and overlap syndrome: diagnosis. Praxis.2002.91(34):1339-1346.
[4] 張利方.自身免疫性肝病相關自身抗體研究進展.微循環(huán)學雜志.2009.19(2):55-57.
[5] 杜慧慧, 李青梅, 周希祺, 等.多種自身抗體聯(lián)合檢測在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中的診斷價值.中國肝臟病雜志.2013.5(1).19-23.
[6] Peene I, Meheus L, Veys EM, et al. Diagnostic associations in a large and consecutively identified population positive for anti-SSA and/or anti-SSB: the range of associated diseases differs according to the detailed serotype. Ann Rheum Dis.2002.61(12):1090-1094.
[7] 趙丹彤, 閆惠平, 檀玉芬, 等.抗Ro-52抗體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檢測.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2009.29(7):656-65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5.018
2015-07-27]
一汽集團公司科研課題項目(項目編號:ky2011-28)
130011 吉林大學第四醫(y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