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飛
從根本上講,閱讀是寫作的源頭,寫作是閱讀的深化。在我們的閱讀教學中,如果能點燃學生的寫作欲望,提高學生作文水平,這未嘗不是寫作教學的好方法。在《項脊軒志》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被作者的真情以及細節(jié)描寫深深地打動,筆者趁此追問:“作者是通過哪些往事回憶自己的親人呢?請找出具體的句子。”
示例一:
通過“老嫗”之口寫先妣的音容笑貌,這是側(cè)面描寫。
“某所,而母立于茲?!?/p>
“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p>
“老嫗”的回憶既寫出了母親對下人的厚愛,更刻畫了一位慈母形象。這一形象正是通過瑣碎細小的生活場景再現(xiàn)的。
示例二:
回憶先大母,則是直接敘述其言行,栩栩如生。
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
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
從祖母的語言描寫中,我們感受到了她對孫兒的關(guān)切、期待和贊許;從“頃之,持一象笏至”的動作描寫中,我們感受到了祖母仿佛從歸有光身上看到振興家族的希望以及急切的心情。
那么,如果同學們也來寫寫自己的親人,你將選取哪些事件或者生活片段來寫呢?
生1:我寫我外公。冬天,外公總喜歡在院子里點上一堆篝火,一個人默默地坐著,然后盼望著兒女們回家。每當我回來,外公總是在火堆里烤番薯芋頭給我吃,溫暖了我整個兒時的冬季。
生2:我寫我太公。小時候我被寄養(yǎng)在張家渡,我太公家有一只幼犬,太公與它相依為命,還經(jīng)常把豆腐啊、骨頭啊與它分享,那只幼犬也在太陽下,趴在太公的身旁熟睡,好像是正宗的“祖孫”。后來,太公去世后,那只幼犬整天面無表情地蹲在門口守望……
生3:我寫我外婆。小時候,每天上下學外婆總是騎著一輛破三輪車接送。途中有一段上坡,年紀大了的外婆便有些力不從心,幾米長的坡道便成了嚴峻的挑戰(zhàn),外婆有時還需要直起身子,使勁用力才能蹬上斜坡。
生4:我寫我的母親。有一次,母親在廚房燒飯,旁邊在燒開水,我一不留神,一腳踩在身后懸在地面上的電線,電線的另一頭,一只哧哧冒著蒸氣的開水壺,在我頭頂上方的案臺上搖搖欲墜。我只看到母親回頭時驀地驚恐的眼神,仿佛不顧一切地撲了過來……那個瞬間,我一輩子也忘不掉!母親有力的右手橫擋在壺肚子上,將它攔住了,我仿佛能聽到熾熱的鐵板灼肉的咝咝聲,就這樣母親的右手留下一道深深的疤痕,那是一道愛的疤痕。
從同學們的發(fā)言中,我們能感受到了至愛親情,正因為你們的親身經(jīng)歷、真情實感打動了其他的同學,而你們生活場景的再現(xiàn)就是最真實的細節(jié)描寫。
那么,如何把這些生活片段貫穿起來呢?這就需要選取某個具體的物象。比如歸有光的《項脊軒志》就是通過項脊軒的變遷承載了三位親人的愛。這是記敘文寫作寄情于物的表達技巧,也是謀篇布局的結(jié)構(gòu)技巧。
生1:篝火寫外公。先從今年的冬天讓人覺得格外寒冷寫起,然后回憶外公總是在院子里燃起篝火等待兒女的生活場景,外公在火堆里烤番薯芋頭給我吃的情景,接著寫外公因患腦癌突然離開我們,最后寫外公去世“頭七”那個晚上院子里燃起了一堆篝火,只是沒有了往日的歡聲笑語,不知外公是否也在那邊生好了火,坐在那默默地看著人世間的喜怒哀樂……。
生2:幼犬寫太公。有一只幼犬,太公與它相依為命,太公就是在這溫馨的生活中度過他那閑暇時光,他們好像是正宗的“祖孫”。后來,太公去世后,那只幼犬整天面無表情地蹲在門口守望,而我也承擔起照顧幼犬的責任……
生3:三輪車寫外婆。選取三個生活片段來回憶外婆,一是外婆總是騎著那一輛破三輪車接送我上下學,每當騎坡道時外婆非常吃力;二是我放學后有一次跟同學玩耍忘了回家的時間,外婆為了尋找我,天黑了還騎著那輛三輪車四處尋找;三是對那輛破舊三輪車的描寫,有濃濃的溫情始終伴隨我左右。
生4:我通過疤痕來寫我的母親。母親為了保護我,被開水燙傷而留下永遠的疤痕,這是愛的印記。
在《項脊軒志》教學過程中,筆者由文中的生活瑣事引導學生回憶親身經(jīng)歷的親人故事,解決作文教學中“寫什么”的問題;再由寄情于物的方式,串聯(lián)起生活事件,解決了作文教學中“怎么寫”的問題,幫助學生習得作文技能,提高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