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蓮
新課程改革下的聽、說能力作為孩子們語言交際的重要方式,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聽、說,而是孩子們在聽其他人講話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抓住談論的中心,并敏捷地做出反應;還要迅速、清楚、有條理地把自己的理解感受傳達給他人,使其明白自己的表達。這些能力,并不是天生俱來的,而是需要我們科學有效地培養(yǎng)和訓練,這就要求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加大投入,切實培養(yǎng)孩子們的聽說能力。
小學語文聽說能力有效培養(yǎng)教學方法新課程改革下的聽、說能力作為孩子們語言交際的重要方式,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聽、說,而是孩子們在聽其他人講話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抓住談論的中心,并敏捷地做出反應;還要迅速、清楚、有條理地把自己的理解感受傳達給他人,使其明白自己的表達。這些能力,并不是天生俱來的,而是需要我們科學有效地培養(yǎng)和訓練,這就要求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加大投入,切實培養(yǎng)孩子們的聽說能力。
近幾年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證明,有效地訓練孩子們的聽說能力,對于培養(yǎng)孩子們思考能力,鍛煉孩子們思維敏銳性,提高孩子們表達交際能力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全面提高孩子們的聽說能力,這就必須從我們教學實際出發(fā),立足孩子們的身心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和行之有效的訓練,還要遵循由淺入深、不斷深入的原則。應該說小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在平時的聽說能力訓練中,孩子們聽的訓練機會要多一些,但說的訓練機會相對就少了些,尤其是在比較正規(guī)場合進行口頭表達的機會就更少了。因此,我們要盡可能多地給孩子們提供聽說的機會,真正培養(yǎng)孩子們的聽說能力。
一、改變小學語文傳統的教學觀
1.我們必須從單一落后的教學觀念中解放出來,挖掘我們的教學潛能,全面提高自身素質。語文不單是一種工具,更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積淀,它具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背景。傳統教學下的小學語文,過于強調了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完整性和模式性,這就抹煞了語文多樣性和開發(fā)性的學科特點。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教學堅持以學生為本,目標是實現孩子們的個性發(fā)展和學習能力的提高。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必須打破陳舊的、落后的教學模式,深入探究科學、高效的教學模式。
2.充分發(fā)揮孩子們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我們要樹立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學生觀,充分尊重孩子們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促進孩子們語文能力的提高,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孩子們的語文素養(yǎng)。同時我們要重視孩子們的個性發(fā)展,深入探究教學和發(fā)展的關系,把教學重心轉向孩子們,使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進步。還要通過孩子們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實踐,培養(yǎng)孩子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和語文素質。
3.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營造創(chuàng)新性的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情境,使課堂真正成為孩子們語文知識積累、探究和表達的舞臺。多媒體教學設施的應用,使單一、枯燥、乏味的情境轉化為多為、開放、有趣的情境,從而給孩子們以有效的視聽沖擊和強烈的內心震撼,進而激發(fā)起孩子們強烈的學習興趣,極大地調動孩子們表達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二、對癥下藥,幫助孩子們克服聽說的心理障礙
1.教會孩子們自我調控。如上臺說話,一開始就要求孩子們正視前方,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所要表達的內容上,不要怕其他同學會怎么想。這樣能夠有效幫助孩子們逐漸克服膽怯心理,使他們能夠大膽說話,積極表達。
2.要求孩子們充滿自信地去說。給自己以自信,不要在說話時總害怕自己說不好,說得不清楚,表現的不自然,語態(tài)、語調不對等。越考慮得多,孩子們越是說不好,應該多鼓勵自己,給自己打氣鼓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3.多鼓勵少批評,提高孩子們說話的積極性。每次說話訓練時,我們要對說得好的孩子,多多鼓勵和表揚;對說得不好的孩子,也要多多包容,切忌過于斥責,我們要善于發(fā)現他們點滴的進步,并給予及時恰當的鼓勵。
三、立足課堂,積極提供孩子們聽說鍛煉機會
培養(yǎng)孩子們聽說能力的途徑和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課堂,創(chuàng)設時機,訓練孩子們的聽說能力。
1.組織課前演講。課前的演講,并非要求孩子們宏篇大論,而是指定題目或孩子們自選,讓孩子們簡單說說自己的認識和體會。可以每星期安排一到兩次,每天安排四到五人。讓孩子們課前醞釀準備,但要明確孩子們絕不能背稿子,可以利用提綱來組織說內容。在演講中,每個孩子演講完,下一位孩子要先對前面同學的演講進行簡單評述,然后自己再演講。同時每次演講完畢,要由我們進行點評總結,肯定優(yōu)點,指正不足,并精心加以輔導和示范。經過課前演講,既能夠使孩子們說的能力得以有效培養(yǎng),又能使聽的能力得已鍛煉與提高。但是,我們對孩子們演講能力的訓練,不要急于求成,而是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2.充分利用教材,找準訓練孩子們聽說能力的契機。新教科書加強了孩子們聽說訓練,且課文素材廣泛,形式多樣,如看圖說話、補述故事、小評論、口頭作文、即興表演等。比如,在教《小蝌蚪找媽媽》一文時,可讓孩子們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課本劇。要求孩子們課前做好充分準備,注意自己臺詞的背誦和表演。經過課本劇的演講,既能夠使孩子們說的能力得以有效培養(yǎng),又能介紹孩子們對課文的理解和掌握。
3.結合孩子們自身實際,進行個性化聽說訓練。如同《三十年后的我》《我心目中的火星人》等,可由孩子們自編自導,組織聽說訓練。這樣既增強了孩子們心理素質,又提高孩子們思維的敏捷性。
總之,在小學語文聽說能力訓練實踐中,我們要注意避免主觀性、隨意性和片面性,既注重孩子們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又注重孩子們個性發(fā)展。努力使孩子們的語文能力有所提高和進步,尤其使聽說能力在孩子們生活學習中發(fā)揮出更大的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