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緣山風隊
漫游太陽系 京魯大演繹
□ 星緣山風隊
活動彩排時“太陽系天體”和小伙伴們的全家福
我們身在何方?
我們的家園是什么樣子?
我們生活的這個太陽系,你了解多少?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2014年10月25日上午,一場頗具規(guī)模的大型科普行動——“漫游太陽系”,在北京天文館舉行。這是全球范圍內(nèi)第一次大規(guī)模真人等比例模擬太陽系的科普行動,也是中國人第一次在自己的土地上等比例模擬太陽系的活動。
太陽系示意圖
地球和太陽大小的形象對比
前面這些圖,真的能代表太陽系天體之間的真實比例嗎?簡單地查一些數(shù)據(jù):
太陽半徑——約 696000k m;
地球半徑——約 6400k m;
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約150000000k m
如果等比例地把地球縮小到0.3c m直徑(相當于一個綠豆大小),那么太陽的大小則是33c m左右(相當于一個大西瓜);而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則大約是35m!
想象一下,小明拿著一個西瓜大小的“太陽”,小紅拿著一顆綠豆大小的“地球”。小明和小紅之間隔著一整個網(wǎng)球場的大小,隔空喊話——“地球地球,我是太陽,你能聽到嗎?”
反過來,如果要在一張A 4大小的紙上等比例地畫出地球和太陽,則地球只有幾微米大小——這個大小,即使畫出來了,也幾乎無法看見!所以,大家常見的那些教科書式的圖片給出的太陽系比例都嚴重失調(diào)了——不是作者們不想畫成等比例,而是實在沒法等比例:太陽系就是如此空曠、比例就是如此懸殊!
既然,A 4紙上無法畫出一個等比例的太陽系,那么有沒有別的辦法呢?其實剛才的一個雛形——西瓜和綠豆隔空相望的例子,正好啟發(fā)了我們:如果把太陽系模型從二維的紙上搬到三維的空間中,興許一個等比例的太陽系就能輕松地實現(xiàn)。
事實上,在這個世界上已經(jīng)有一些城市和國家,做出來了天體尺寸和運行的軌道半徑都成等比例的模型——全球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數(shù)十個不同比例尺的太陽系等比例模型了,它們大多分布在歐洲、北美,少數(shù)在澳大利亞等國家。很可惜,中國的數(shù)量還是零。
地球已就位!
遙遠的旅行者1號也已就位!
在北京,有一支由天文愛好者自發(fā)組成的團隊,叫做星緣山風隊。隊里八十多名隊員來自各行各業(yè),策劃和實施過一些天文科普活動。
2014年7月23日,星緣山風隊的兩位隊員馬勁和魏凡,在隊里提出了一個在北京建立一套太陽系等比例模型的想法:我們能不能找來幾個人,在某一天,同時舉著各個天體等比例縮小后的模型、站在各個天體等比例縮小的位置。這樣,我們就可以自豪地說:此時此刻,我們手中的模型,就是這個時刻的一個等比例微縮版太陽系!
想法一提出,緊鑼密鼓的策劃便隨之展開。活動的名稱被提議為“漫游太陽系”;活動的比例尺由太陽的模型大小確定,北京天文館A館天象廳直徑25米的穹頂成為此次活動的中心,同時也是主會場的所在地。
慢慢地,“病友坐下來,護士立刻送上一杯水”,“出院時,醫(yī)護人員都會說一句‘再見,有什么事情跟我聯(lián)系’”等越來越多類似行為出現(xiàn),精益文化最終形成:授權(quán)一線員工每天不斷識別和解決問題,最終在被肯定和鼓勵的氛圍下,越來越多人以實際行動,以更好的、理想的實際行動,將問題解決,甚至持續(xù)不斷優(yōu)化解決方案,以更好應(yīng)對問題以后的問題。
經(jīng)過三個多月的前期籌備,2014年10月25日,“漫游太陽系”行動終于正式舉行。
土星已就位!
這天上午10:00,北京天文館A館天象廳里,一段《領(lǐng)略太陽系的尺度》開場視頻揭開了活動序幕。《天文愛好者》雜志社社長李鑒發(fā)表了歡迎致辭;北京天文館科普專家、星緣山風隊創(chuàng)始人詹想,對活動進行了生動的科普講解。
活動的核心部分,是主會場內(nèi)主持人依次與太陽系各分會場聯(lián)線:
水星
水星,直徑8厘米,與北京天文館隔著一個動物園的距離;金星,有22厘米大小,在兩千米外的阜成路路邊;地球,是一個24厘米的地球儀,在距離天文館2.6千米外的明光橋;地球身旁7米開外,還有一個真實比例的月球;火星,直徑為12厘水星,直徑8厘米,與北京天文館隔著一個動物園的距離;金星,有22厘米大小,在兩千米外的阜成路路邊;地球,是一個24厘米的地球儀,在距離天文館2.6千米外的明光橋;地球身旁7米開外,還有一個真實比例的月球;火星,直徑為12厘米,在距離天文館3.77千米的西四北大街與大醬坊胡同口的交叉口,通體火紅。
木星
木星是一個2.5米的氣球,噴涂看木星標志性的大紅斑,在霜葉紅于二月花的香山腳下,比紅葉更引人矚目;土星則漫游到了大興區(qū)南六環(huán)附近,雖比木星略小達5米的光環(huán)。星緣山風隊的小伙伴們?yōu)槟拘鞘且粋€2.5米的氣球,噴涂著木星標志性的大紅斑,在霜葉紅于二月花的香山腳下,比紅葉更引人矚目;土星則漫游到了大興區(qū)南六環(huán)附近,雖比木星略小(只有2米),卻有一個格外漂亮的、寬達5米的光環(huán)。星緣山風隊的小伙伴們?yōu)榱顺晒Υ罱ǖ缺壤耐列堑墓猸h(huán),可算是費了不少勁!
天王星
天王星,直徑約1米,位于53.5千米外的順義區(qū)龍灣屯;海王星,直徑略小于1米,在81千米外的天津薊縣。冥王星,僅僅一個乒乓球大小,遠在88千米外的天津武清區(qū)的一片農(nóng)田里!
木星聯(lián)線中
我國飛向深空的飛行器——嫦娥二號聯(lián)線中
四年多前,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飛船發(fā)射升空。中國自己的月球探測器,在繞月飛行完成了一系列科學目標之后,又開始向深空進發(fā),成為我國首個深空探測器。那么它到了哪里呢?——謎底揭開,它已經(jīng)漫游到了離北京天文館2.77千米的趙登禹路口。相比于遠在天津的海王星,嫦娥二號其實才剛剛“走出家門”。
三十七年前,1977年9月5日,“旅行者1號”發(fā)射升空。這艘外太陽系空間探測飛船,不斷地刷新著離地球最遠的人造飛行器的距離紀錄。那么,人類探索太空的最前線,現(xiàn)在到了哪里呢?終于,最后一個謎底被揭開:“旅行者1號”飛船早已遠離北京,來到了348千米外的山東省濟南市!“各位都好吧?我們都很想念你們,有空請到這兒來玩!”這句被錄制在“旅行者1號”飛船所攜帶的銅質(zhì)唱片上的人類問候在現(xiàn)場響起,仿佛一場真正穿越時空的對話正在遙遠而空曠的星際空間進行。
北京天文館朱進館長做總結(jié)發(fā)言
活動結(jié)束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幾個月了,而活動的后續(xù)影響卻遠遠沒有終止。
活動結(jié)束后,漫游太陽系——太陽系天體實時定位地圖正式推出。你可以在這個頁面上直觀地感受到當前時刻太陽系各天體“漫游”到了什么位置,也可以加速演示,體會太陽系天體運行的真實規(guī)律。
左、右圖分別為2014年10月25日活動當天、12月25日活動結(jié)束兩個月后太陽系內(nèi)行星的位置。漫游太陽系活動地圖可以在星緣山風隊官方網(wǎng)站w w w. mo u n s t a r.c o m右上角點擊查看。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對宇宙、特別是對太陽系的不斷深入認識,正是我們?nèi)祟惒粩噙M步的不竭源泉。從古至今,人類沒有停止過對宇宙、對太陽系的追問。
兩千多年前,“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人們從天文現(xiàn)象開始獲取自然規(guī)律的樸素認知。
五百年前,哥白尼《天體運行論》發(fā)表。人類從重新認識太陽系開始,逐漸沖破宗教和神學的黑暗,迎來科學的曙光。
四百年前,在開普勒的行星運動定律和伽利略的觀測的基礎(chǔ)上,以牛頓力學為代表的現(xiàn)代自然科學正式誕生,人類進入工業(yè)化時代,從此日新月異。
一百年前,相對論的誕生讓人類在宇宙的大尺度上認識再進一步,而驗證其理論的一次關(guān)鍵實驗,卻也恰恰發(fā)生在我們的太陽系中。
……
每天清晨我們面向東方,便能感受到這個最為熟悉,又最不可思議的紅色星球給我們帶來的縷縷光芒、絲絲溫暖,它孕育了我們的生存空間,乃至地球上的生靈萬物。我們生長在太陽系,從太陽系開始觀察世界,邁向宇宙空間。人類對宇宙了解的過程,很大一部分濃縮在對太陽系的探索之中,因為這里是我們的棲身之所,我們可以從容地觀察周圍的世界。
時至今日,人類對太陽系的探索一刻都沒有停止,太陽系仍然有著太多的未解之謎等待著我們?nèi)ソ視?,這就是“漫游太陽系”活動的初衷:認識我們自身,了解我們的家園,探索我們的未來!
(責任編輯 張恩紅)
人類對宇宙了解的過程,很大一部分濃縮在對太陽系的探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