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曼麗
江蘇省睢寧縣工人醫(yī)院,江蘇 睢寧 221200
胸膝臥位矯正產程中枕位異常44例臨床觀察
卓曼麗
江蘇省睢寧縣工人醫(yī)院,江蘇 睢寧 221200
目的:觀察胸膝臥位矯正產程中枕位異常產婦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臨產的88例枕位異常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4例。對照組產婦采用常規(guī)方法進行矯正,試驗組產婦采用胸膝臥位進行矯正。觀察兩組產婦矯正后的分娩情況。結果:試驗組產婦自然分娩率為70.45%,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45.4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胸膝臥位矯正產程中枕位異常產婦療效較好,能有效提高產婦的自然分娩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胸膝臥位;產程;枕位異常;自然分娩
枕位異常比較常見的為枕后位和枕橫位,同時也是引起難產的主要原因。在產婦宮口開張3~5cm時,需要進行陰道檢查,若發(fā)現(xiàn)為枕位異常,需要及時矯正為枕前位,方可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手術產率,減少產婦的痛苦。為有效的矯正枕位異常,越來越多的醫(yī)務人員致力于對枕位異常初產婦矯正的研究探索中[1]。目前,胸膝臥位矯正在臨床上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筆者為進一步探索枕位異常初產婦采用胸膝臥位矯正的可行性及有效性,選取88例枕位異常產婦進行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我院臨產的枕位異常產婦88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4例。對照組年齡21~38歲,平均年齡(26.5 ±1.2)歲,孕育時間37~40周,平均孕育時間(37.4 ±2.3)周;試驗組年齡23~36歲,平均年齡(24.8±4.3)歲,孕育時間37~41周,平均孕育時間為(38.1 ±2.2)周。所有產婦在宮口開大3~5cm時進行陰道檢查,確定為枕后位或枕橫位,所有產婦不存在胎兒窘迫、頭不對稱等危險因素。兩組產婦年齡及平均孕育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產婦在宮口張開3~5cm時,進行陰道檢查,必要時聯(lián)合B超進行檢查。所有產婦均由專人進行指導,健康教育,講解在分娩過程中知識及注意事項,放松心情等。對照組產婦采用常規(guī)方法進行處理,如產婦采取臥位、半臥位等體位。試驗組產婦采用胸膝臥位進行矯正,具體方法為:產婦需要排空膀胱,雙腿跪在產床上,一側臉需要貼在床上,將一軟枕放在產婦的胸下方,囑產婦的胸肩盡量貼在軟枕上,產婦的大腿與床面呈垂直的狀態(tài),時間為20~30min。對產婦講解胸膝臥位對矯正枕位異常的優(yōu)點,以獲得良好的配合[2]。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產婦在矯正后的分娩方式[3]。
矯正后試驗組產婦自然分娩率為70.45%,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45.4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矯正后分娩方式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對比,*P<0.05。
在產婦分娩過程中,枕前位是最有利于分娩的,即正常的胎位。當胎頭長時間處于枕后位或枕橫位時,對分娩帶來一定的困難,主要原因為抬頭不能很好的俯屈,通過骨盆的胎頭直徑比較長,胎頭在通過產道時的阻力大大增加,使胎頭的旋轉受到抑制,進而胎頭下降也受到了影響。由于胎兒在羊水中可以隨著羊水飄動,即胎兒的體位可以隨羊水的浮力而改變。當適當?shù)母淖儺a婦的體位時,可以有效的改變胎兒的姿勢[4]。當胎兒處于枕后位或枕橫位時,產婦采取胸膝臥位可以有效的糾正胎兒的體位,其主要原理為:胎兒的重心在胎兒的背部,在羊水及子宮收縮力的作用下,胎兒的背側會移動到產婦的腹部前方,使胎兒的枕部向前轉動,最后轉變?yōu)檎砬拔籟5]。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胸膝臥位進行矯正的試驗組產婦自然分娩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胸膝臥位矯正產程中枕位異常產婦療效較好,能有效提高產婦的自然分娩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黃荔剛,胡先華,王麗華,等. 硬膜外腔置管誤入蛛網(wǎng)膜下腔后改為腰麻并術后頭痛1例[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2010,12(8):19-20.
[2] 張彬,王秀麗. 胸膝臥位在產程中矯正枕位異常的應用[J]. 吉林醫(yī)學,2015,(1):40-42.
[3] 劉玲芳,馬章淳. 胸膝臥位對婦科腹腔鏡術后病人頸肩痛的影響[J]. 護理研究,2011,25(16):1440-1441.
[4] 梁麗媚. 中藥與胸膝臥位糾正臀位110例的比較分析[J]. 求醫(yī)問藥(學術版),2011,09(11):269-270.
[5] 鄭彩茹. 胸膝臥位加標示尺矯正胎兒臀位的臨床觀察[J]. 內蒙古中醫(yī)藥,2010,29(18):112-113.
卓曼麗(1971-),女,江蘇睢寧人,漢族,大專,主治醫(yī)師。
R717
A
1007-8517(2015)09-0088-01
201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