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琦
(曲阜師范大學 傳媒學院,山東 日照 276826)
2014年寧浩導演的《心花路放》上映后,最終成為2014年票房最高的國產(chǎn)片、史上國產(chǎn)片票房第三名;另由中韓合拍陳正道導演的《重返20歲》獲得3.5億票房。商業(yè)喜劇電影在符合大眾娛樂性的同時滿足了觀眾對此類型電影的需求,風格迥異的故事化情節(jié),令人捧腹的臺詞都成為喜劇片吸引觀眾的原因。而在喜劇片中,“戲劇性”的構建是必不可少的,激烈的戲劇沖突、充滿戲劇性的矛盾、演員夸張的戲劇動作都是喜劇片的構成元素。當然,戲劇性的構建更是喜劇片的最突出特色。
《心花路放》可以歸類于公路喜劇片類型。片中的人物關系豐富且簡單,以耿浩、郝義為主線展開了放射式的人物關系圖。在他們倆人的獵艷之旅中涉及到各類女性人物,包括有節(jié)操的“性”服務工作人員,發(fā)廊妹“殺馬特”,“阿凡達”女郎等,以及耿浩的前妻康小雨。這些人物的設置豐富了戲劇沖突,豐富了耿浩、郝義的心靈之旅。其中人物關系之間的沖突形成整部電影的戲劇沖突,人物的所作所為也因其性格原因變得合理。
奇幻喜劇《重返20歲》中人物關系相對簡單,主要戲劇沖突是當年邁的奶奶一夜間變成了20歲的青春美少女,與周圍的家人與朋友再次以他人的身份交往時,人物關系開始變得有趣起來。由于整部影片屬于封閉式戲劇情境,所以人物矛盾主要集中在年輕奶奶與李大爺、孫子、音樂總監(jiān)之間。人物關系的構建賦予角色獨特的性格特征,人與人之間關系矛盾的構建使其產(chǎn)生情節(jié)的故事矛盾。人物心理及其行動豐富了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從而產(chǎn)生戲劇矛盾。
矛盾向喜劇性方向發(fā)展受主客觀條件和藝術理想的限制。[1]《心花路放》的戲劇矛盾明顯是反成式發(fā)展的。矛盾的反成式發(fā)展即為矛盾對立的雙方或其中主要一方,矛盾朝著與自己的愿望相反的方向發(fā)展,出現(xiàn)了各自或某一方不愿看到的結(jié)局。[2]影片中耿浩被“小三”插足婚姻,所以他最痛恨“小三行為”。但在艷遇“殺馬特”時,他無意識的成為了別人感情的小三,由“受害者”轉(zhuǎn)變成為“罪魁禍首”者。情節(jié)的安排使得戲劇性與喜劇性得到延伸。
《重返20歲》的戲劇矛盾主要集中在年輕奶奶與李大爺和孫子之間。影片的戲劇矛盾可以看作為虛擬式發(fā)展的。在戲劇里,人物間存在尖銳的沖突甚至達到了難以共存亡的地步,但本質(zhì)矛盾卻沒有,人物間沒有利害沖突,他們的想法和追求的目標是一致的,沖突的引起完全是由誤會造成的。[3]外表與心理的錯位和反差所帶來的戲劇效果不言自明,繼而引發(fā)的誤會引爆笑點連連。
提起喜劇片,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人物滑稽可笑的動作,這因為“運行的形狀幾乎總要比靜態(tài)的形狀更引起我們的注意。[4]在這兩部電影中,演員成功的表演使電影更加令人爆笑?!缎幕贩拧分行鞃樅忘S渤可謂是絕配搭檔,兩人憑借超強默契度在影片中制造出一次次的爆笑段子。徐崢在影片中飾演的是花花公子,所以人物語言常常挑逗且充滿自信,而黃渤飾演的耿浩則一直在學習中,跟隨郝義一路“艷遇”,兩位演員的戲劇動作受個人經(jīng)歷以及性格影響。
《重返20歲》中楊子珊飾演的年輕奶奶的一言一行是影片的重頭戲。年輕的身體與傳統(tǒng)的老年人思想賦予了角色的戲劇性?!罢鎸嵭浴钡难輪T身體表演,更早來自于戲劇表演藝術中的技巧和素養(yǎng),戲劇導表演大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倡導的體驗式表演美學主張,就是反對過分的身體表情,夸張的身體動作表達,演員的表演應當具有“真實感”的,有機的內(nèi)外部行動相統(tǒng)一的,角色生活在特定的規(guī)定情境之中的。他提出的“真實感”是從生活中來的,在藝術的提煉和擇取中的真實,此“真實感”非彼“真實性”。[5]電影中的奇幻色彩賦予了故事的戲劇性,所以在角色的塑造上要更加符合邏輯,尤其是角色心理的變化及其喜怒哀樂要更加符合常理性。
[1][2][3]于成鯤.喜劇性矛盾與喜劇性沖突[J].上海大學學報(社科版),1991,(2):33.
[4]張文燕.淺析中國喜劇電影的形式特征[J].電影理論,2004,(3):87.
[5]楊揚.喜劇身體“意味下”的電影表演[J].當代電影,2015,(4):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