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并進行相應的護理,使老年病人獲的滿意的護理。方法對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1收治的79例慢性病老人根據(jù)性格的不同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結果:老年病人經過護士的耐心護理,增加了安全感和親切感,對護士產生了信任感,能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及護理。結論老年肺結核患者通過積極的治療和完善的護 理,可取得滿意的臨床治愈效果。
關鍵詞:老年人;肺結核;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5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5-0471-02
老年肺結核病是指年齡60歲以上的肺結核病人。2000年全國第四次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顯示,我國結核病的患病率隨年齡增長,患病率峰值每l0年向后推移5歲,2000年峰值已達到75歲[1]。肺結核病因要長時間接受治療,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也各有不同。根據(jù)老年患者的心理活動的特點,給予不同的心理護理,使病人處于接受治療的最佳心態(tài)。通過對79例老年肺結核病患者的心理特點分析,總結如下幾點心理護理方式。
1 臨床資料
79例老年肺結核患者中,男性62例,女性17例,年齡最小者52歲,最大者83歲。其中78例經治療護理病情好轉,1例由于病情惡化死亡。
2 心理特點
2.1焦慮型 此類心理特征病人情緒極不穩(wěn)定,有經常被“死亡陰影”籠罩感,食不甘寢不安,常常不配合治療和護理[2],往往對預后不甚樂觀。
2.2悲觀型 此類心理特征的病人多是病程長,病情多次反復變化,住院次數(shù)多的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或合并肺癌者,其中有的曾有大咯血,他們多是病情危重者,而他們的子女、親屬或單位的同事有的對他們感情冷淡,缺乏同情或體貼。多種因素使這類病人悲觀失望,對疾病的轉歸缺少信心,甚至產生輕生的想法。
2.3憂郁型 此類心理特征病人得病后認為自己老了,對治療缺乏信心。
2.4過分執(zhí)拗和過分依賴型 此類心理特征病人往往是長期患病或病情較重者,患病前曾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較好的家庭條件,在單位和家庭長期有人伺候,患病后過分依賴醫(yī)護人員、配偶、子女和同事。
2.5 懷疑心理分析及護理 這類心理狀態(tài)的患者有20例,占本組病例20%。這類患者因肺結核病反復復發(fā),所以對疾病持懷疑態(tài)度,服藥時懷疑藥無效,懷疑自己的病無法治療。
3 針對病人心理特征實施心理護理
3.1護理焦慮型病人時,主要采取疏導的措施,協(xié)助做思想工作,對大咯血病人要及時教給他們正確的引流體位,避免發(fā)生窒息,同時給予格外的關懷,必要時派專人守護[2]。通過這些措施以減少或消除焦慮,使其情緒安定。對于情緒高度緊張者,必要時可遵醫(yī)囑給予小劑量VB1與牛奶聯(lián)合睡前口服,具有抗焦慮作用,使之配合治療。
3.2護理悲觀型病人時,要激發(fā)病人戰(zhàn)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給病人講述結核病及有合并癥治療的新進展,將病人病情的每一個點滴好轉都及時告訴病人[2]。對某些重要病情及不良的預后必須做到向病人保密,以減少心理負擔。并且告之要保持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3.3護理憂郁型病人時,主要是采取開導和疏通的辦法[2]。引導他們與病友廣泛交往,結交朋友和知心者,消除其孤獨和對疾病的憂郁,使其情緒樂觀,配合治療。
3.4護理過分執(zhí)拗和過分依賴型病人,要尊敬病人的意見和要求,哪怕是不完全合理的要求也盡可能講清道理,進行規(guī)勸和解釋,切不可批評和訓斥。要真正做到微笑服務,使護理人員在他們心目中樹立起可親可敬的形象。要經常表揚他們在配合醫(yī)療和護理的每一點進步,以增進他們的自強意識。
2.5懷疑心理護理 護理上以關心、鼓勵、宣泄、疏導為主。護理人員應主動關心患者,多向患者分析病情轉歸及檢查目的,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變懷疑、消極為積極情緒,通過我們細致周到的服務,使這類患者達到疾病恢復好轉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戈啟萍,孔忠順,卜建玲,等.95例住院高齡肺結核臨床分析.中國防癆雜志,2000,22(4):188—191.
[2] 李明珠.老年患者的心理疏導.中國實用醫(yī)刊,2003,30(6):31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