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疾病是指由于腦部本身病變和(或)全身血液循環(huán);紊亂導致腦血液供給障礙所造成的神經(jīng)功能障礙?該病發(fā)病率及致殘率較高?因此及時地對腦血管疾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是降低發(fā)病率指標的一項措施?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評價的系統(tǒng)教育過程,使人們自覺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為,以改善?促進個體及社會的健康狀況,提高生活質量[1]?選擇我科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腦血管疾病患者164例?在患者住院期間實施健康教育,收到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2009年9月-2009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療符合腦血管疾病診斷
標準的患者164例,男68例占41.5%,女96例占58.5%,年齡46-82歲,平均年齡63.8歲?腦血栓形成89例占54.3%,腦栓塞41例占25.0%,腦出血27例占16.4%,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7例占4.3%?
2.方法?(1)健康教育的方法?結合患者本月的心態(tài)?文化程度?社會經(jīng)濟狀
況及家庭背景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等有針對性地進行健康指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取得患者的信任,進行雙向交流,建立一種指導—合作—共同參與型的護患關系?①悲觀?憂慮型?此型患者多數(shù)為中年病人,運動障礙的病人可能產(chǎn)生無能的感覺,從而產(chǎn)生自卑悲觀情況?還有來自對工作?家庭生活?老人的撫養(yǎng)?孩子的教育和就業(yè)等的憂慮?對這一類患者要對其講解腦血管疾病的病因?發(fā)生發(fā)展及對健康的危害,引起患者對疾病足夠的重視?根據(jù)病情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向病人和家屬耐心說明需要配合的事項,鼓勵病人參加力所能及的個人生活照顧及功能鍛煉,分散他們對疾病的不良情緒和注意力,通過實例增強他們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②焦慮?絕望型?這類患者多為老年人,對疾病治療無信心,怕自己會成為一個殘廢的人而給家庭和社會造成負擔,顧慮自己今后的衣食住行及子女的態(tài)度,對生活缺乏信心?對這類患者要通過適當?shù)姆绞阶尲覍倭私饣颊叩牟∏楹托睦頎顟B(tài),并鼓勵家屬通過各種方式對患者表達愛意和關懷,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親情在心理護理中的重要作用?護理人員關心體貼患者,以親切溫和的語言對患者進行耐心細致的心靈溝通和幫助,以解除思想負擔,使患者以愉快輕松的心理狀態(tài)去積極地配合治療?(2)評價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調(diào)查問卷,經(jīng)專家審定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在患者入院時進行第一次調(diào)查,調(diào)查內(nèi)容:腦血管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情況及飲食?情緒?功能鍛煉方面的行為情況?住院期間對患者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干預?出院前2d采用同樣方法進行第二次調(diào)查,并對健康教育前后調(diào)查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3.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x2檢驗?
結 果
164例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前后在情緒?飲食?功能鍛煉方面的行為情況見表1,對病因及如何健康生活的認知情況見表2.
討 論
做好腦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是減少腦血管疾病復發(fā)和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的關鍵?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消除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對疾病的預后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可促進疾病的恢復,同時心理康復也是促進機體康復的重要保證[2]?實踐證明,有效飲食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改變不良習慣,可有效降低腦血管疾病發(fā)病的危險因素?通過個性化健康教育,讓患者更客觀?更具體地了解自己的疾病及疾病相關知識,對疾病的治療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使其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自覺采納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方式,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接受治療?護理的依從性增加,降低了醫(yī)療費用?
參考文獻
[1] 陳賽君. 健康教育對結直腸癌術后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11(25)46—47
[2] 上官平,張曉潔,程華. 腦卒中患者的心理康復. 中國健康月刊,2011,30(1)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