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18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4-0519-01
大黃來源于蓼科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或藥用大黃的干燥根及根莖.其性味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jīng).臨床用途多樣化.屬于較常用的中藥品種,具有攻積導滯、瀉火涼血、活血祛瘀、利膽退黃之攻.大黃分為生大黃、熟大黃、酒大黃等多種類型,不同類型的大黃其功效與作用有所不同.生大黃能夠夠瀉熱通腸,逐瘀通經(jīng),涼血解毒。用于瘀血經(jīng)閉,跌打損傷,濕熱黃疸,血熱吐衄,實熱便秘,積滯腹痛,腸癰腹痛,瀉痢不爽,目赤,咽腫,癰腫疔瘡,外治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
1. 用于大便燥結(jié),積滯瀉痢,以及熱結(jié)便秘、壯熱苔黃等。與芒硝、厚樸、枳實等配伍。
2. 用于火熱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熱毒瘡癤等。配黃連、黃芩、丹皮、赤芍等同用。
3. 用于產(chǎn)后瘀滯腹痛,瘀血凝滯、月經(jīng)不通,以及跌打損傷、瘀滯作痛等。在使用時須配合活血行瘀的藥物,如桃仁、赤芍、紅花等同用。此外,大黃又可清化濕熱而用于黃疸,臨床多與茵陳、梔子等藥配伍應用;如將本品研末,還可作為燙傷及熱毒瘡瘍的外敷藥,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大黃可減輕內(nèi)毒素性低血壓,消除氧自由基,降低再灌注期血漿、肺、小腸等內(nèi)源性一氧化氮的水平,降低腸、肝、肺毛細血管通透性,減輕內(nèi)毒素引起的腸壁血管通透性增加,防止腸道細菌移位及內(nèi)毒素進入血循環(huán)等等。臨床可用于嚴重創(chuàng)傷、感染性休克、MODS等危重病預防及治療胃腸功能衰竭。我們的經(jīng)驗:生大黃30克煎成100ml,灌腸或口服,100ml,1-3次/日,亦可灌腸和口服并用。直到腸鳴音恢復開始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