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5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5-0232-01
急性放射性肺炎是胸部腫瘤放療患者治療過程中經常發(fā)生的嚴重反應,經常導致患者不得不終止治療,或者由于繼發(fā)肺部纖維化而導致呼吸衰竭?中如何提高放射治療效果的同時,減輕各種放療不良反應是近年來放療工作中的重要問題?胸部腫瘤放療患者原本都是病情較重無法手術,或者術后需要進一步治療的患者?患者大多存在焦慮?緊張?恐懼的情緒,治療過程中一旦出現放射性肺炎,患者難以接受,繼而出現絕望情緒,拒絕治療,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對急性放射性肺炎的治療多方面的嘗試證實中藥所具有的獨特的功能,現代藥理研究證明魚腥草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熱?利尿?調節(jié)免疫?抗過敏?抗腫瘤等作用?課題組利用魚腥草注射液給患者霧化吸入取得了良好效果?
1.材料和方法
1.1患者來源: 2010年10月至2014年12月保定市三院放療科治療患者100例?其中對照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齡 36~65 歲,平均(51.4±11.3)?治療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齡 38~69 歲,平均(55.0±9.4)歲,對照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尚均無統計學差異,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給與常規(guī)治療放射性治療,治療組給予肺保I號霧化吸入劑霧化吸入每日兩次,1個月后判定結果?
1.3放射性肺炎的診斷標準:采用《腫瘤放射治療學》的診斷標準【2】,診斷為 2,3 級放射性肺炎需要積極治療的患者,患者均對治療方案知情同意?病例排除標準為病程大于3個月,屬于慢性期;合并嚴重的心?肺原發(fā)性疾病,嚴重肝腎功能不良者;與放療無關者;放射以外的肺部感染; 生活質量 KPS 評分 < 60分者?
1.6統計學方法 所有資料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2.結果:對照兩組患者治療1月后患者的療效,可見治療組的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胸部腫瘤由于早期癥狀不典型,很難在疾病初期得到明確診斷,當患者出現癥狀就醫(yī)時,往往已經失去手術機會,因此放療成為中晚期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然而,放射性治療產生的放射性損傷十分普遍,很多患者因為不能耐受放射損傷而限制了放療劑量或干脆放棄治療,而影響了腫瘤的治療效果?為了提高治療效果,減少放射性損傷放療科醫(yī)師采用了很多方法,精準性治療是目前發(fā)展的方向?但是即便如此,放射性損傷依舊是廣大醫(yī)師及患者最大的治療障礙?
中醫(yī)是祖國的傳統醫(yī)學,在預防保健方面有很好的療效?首先中藥大多具有雙向性,且它應用安全可靠,價格低廉,取材廣泛,使其在腫瘤的治療及放射性損傷上有相當的優(yōu)勢?從中醫(yī)理論上認為,放射線是一種外邪,屬于熱毒之邪,而熱能化火,火能灼傷肺臟,耗傷陰精?癌癥患者本身正氣不足,痰瘀內結,加上外邪入侵,熱毒傷陰,正不勝邪,故本癥屬于本虛標實,陰傷?氣虛?血於?熱毒是基本病機,在治療時應注意滋陰益氣?化瘀解毒?研究證實魚腥草為藥食兩用之品,富含多種營養(yǎng)成分,揮發(fā)油和黃酮類等藥用成分,其中揮發(fā)油約0. 049%,總黃酮類化合物占0.01%左右?魚腥草全草中主要成分為揮發(fā)油和黃酮兩類?魚腥草煎劑在體外能明顯促進人外周血白細胞吞噬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的能力,對6Gy X線照射小鼠的白細胞減少明顯的保護作用,能提高照射小鼠的血清溶血素含量,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表明魚腥草對X射線照射小鼠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臨床實驗表明魚腥草提高體內巨噬細胞吞噬能力,增加機體抗感染和特異性體液免疫力,具有較強的抗病毒?抗衰老?抗癌的功效魚腥草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的功效,在我國廣泛應用?臨床主要用于治療肺癰吐膿?痰熱喘咳?熱痢熱淋?痛腫瘡毒?乳娥等病證?另外有研究證明魚腥草及其制劑對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氣管炎?肺炎及支氣管肺炎?肺膿瘍?化膿性扁桃體炎?慢性阻塞肺氣腫以及肺損傷均有較好的療效?
霧化吸入治療操作簡便,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另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增高,健康不僅僅停留在軀體是否存在疾病上,患者及家屬對于心理狀態(tài)的治療要求越來越高,心理治療可以減輕患者及家屬的焦慮情緒,增加患者治療依從性,而且腫瘤本身也是一種心身疾病,心理治療有助于對該疾病的輔助治療?
參考文獻
[1] 孫燕,周際昌主編.臨床腫瘤內科手冊.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6,264
[2] 殷蔚伯,余子豪,徐國鎮(zhèn),等.腫瘤放射治療學[M],第四版.北京: 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8: 1350-1351.
[3] 姚玉芳.胡波.軀體化障礙的臨床特征?治療及臨床轉歸的研究[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1,38(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