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經產婦分娩巨大兒的相關影響因素及妊娠結局。方法 選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產科分娩的80例分娩巨大兒的經產婦作為觀察組,另選取同期分娩正常體重兒的80例經產婦作為對照組,對兩組產婦及新生兒的相關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觀察組產婦的孕周、產次、孕末期體重值,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婦的會陰裂傷、頭盆不稱、持續(xù)性枕后位或枕橫位、產后出血、剖宮產率以及新生兒窒息發(fā)生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產婦,P<0.05,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經產婦分娩巨大兒與多種因素有關,產科應對經產婦加強圍生期管理,合理預測胎兒體重,并選用合理的分娩方式,以降低產后出血風險,改善母嬰結局。
關鍵詞:妊娠結局;巨大兒;經產婦
隨著人們生育理念的轉變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巨大兒的發(fā)生率有明顯的上升趨勢,目前臨床對初產婦巨大兒的處理已較為重視。然而,由于經產婦有過妊娠、分娩經驗,所以產婦本身及其家屬對再次妊娠的重視程度普遍不夠,不少經產婦產前都未按時進行產檢,所以經產婦分娩巨大兒的概率更高[1]。為了解經產婦分娩巨大兒的相關影響因素及妊娠結局,本研究對80例分娩巨大兒經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產科分娩的80例分娩巨大兒的經產婦作為觀察組,均為單胎頭位,且無嚴重合并癥。年齡25~41歲,平均(31.84±4.21)歲,平均孕次(3.20±1.38)次。其中39例(48.75%)定期進行產前檢查,41例(51.25%)孕期僅接受過1~3次檢查。另選取同期分娩正常體重兒的80例經產婦作為對照組,年齡26~40歲,平均(32.14±3.79)歲,平均孕次(3.18±1.41)次。本組產婦均無嚴重內外科合并癥及妊娠期糖尿病。其中68例(85.00%)接受過正規(guī)產前檢查。兩組產婦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搜集兩組產婦的病歷資料,對兩組產婦的孕周、分娩方式、產次、孕末期體重、分娩并發(fā)癥等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比較。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本次研究數據錄入SPSS19.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計數資料分別以x±s、百分率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 兩組產婦的孕周、產次、孕末期體重比較,見表1。從表1可知,觀察組產婦的孕周、產次、孕末期體重值,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妊娠結局 兩組產婦的妊娠結局比較,見表2。從表2可知,觀察組產婦的會陰裂傷、頭盆不稱、持續(xù)性枕后位或枕橫位、產后出血、剖宮產率以及新生兒窒息發(fā)生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產婦,P<0.05,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的孕末期體重、孕周、產次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產婦(P<0.05),這提示經產婦分娩巨大兒可能與產婦孕末期體重過重、孕周過長、分娩次數過多有關。分娩次數過多會導致經產婦胎兒體重的增加,這是因為孕產次越多,孕婦宮腔內體積就會越大,同時孕婦腹壁也會變得更加松弛,所以胎兒生長限制較少,就更容易出現巨大兒[2]。分娩孕周延長,在胎盤功能無減退、血流交換良好的情況下,胎兒就會持續(xù)生長,從而出現體重超標。經產婦在孕末期攝入過多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體重增加明顯,出現孕晚期肥胖,也會造成胎兒發(fā)育過度,從而增加巨大兒發(fā)生概率[3]。據相關文獻顯示[4],肥胖孕婦分娩巨大兒的概率可達到正常孕婦的3倍以上。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產婦僅有48.75%接受了正規(guī)的產前檢查,而對照組則有85.00%接受過正規(guī)產前檢查,組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這說明正規(guī)的產前檢查與經產婦巨大兒的發(fā)生也具有一定相關性。經產婦在孕期接受正規(guī)的產前檢查,有助于早期發(fā)現巨大兒高危因素,從而及時進行孕期指導、飲食干預,以預防經產婦巨大兒的發(fā)生[5~7]。
本次研究還顯示,觀察組產婦的會陰裂傷、頭盆不稱、持續(xù)性枕后位或枕橫位、產后出血、剖宮產率以及新生窒息發(fā)生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產婦(P<0.05)。這提示巨大兒的發(fā)生會增加產婦分娩及新生兒并發(fā)癥風險,影響妊娠結局。所以,臨床上應對經產婦進行合理的產前預測,選擇合理的分娩方式,以降低分娩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總之,經產婦分娩巨大兒與多種因素有關,產科應對經產婦加強圍生期管理,合理預測胎兒體重,并選用合理的分娩方式,以降低產后出血風險,改善母嬰結局。
參考文獻:
[1]魏莉.經產婦巨大兒和初產婦巨大兒分娩比較[J].中國醫(yī)刊,2009,44(10):50-52.
[2]趙建民,趙公民.經產婦分娩巨大兒的妊娠結局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1,(33):105.
[3]徐英,李華萍.經產婦巨大兒的分娩方式及其妊娠結局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25):3885-3886.
[4]勵萍,陳向宇,陳丹妮等.巨大兒分娩的相關因素及妊娠結局[J].中國優(yōu)生優(yōu)育,2011,17(1):16-19.
[5]陳天云.231例經產婦和210例初產婦巨大兒分娩比較[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0,12(28):84.
[6] Walsh CA,Mahony RT,Foley ME. Recurrence of fetal macrosomia in non-diabetic pregnancies[J].Journal of Obstetrics Gynaecology Journal of Obstetrics Gynaecology,2007,(04):374-378.
[7] Boulet SL,Salihu HM,Alexander GR. Mode of delivery and the survival of macrosomic infants in the United States,1995-1999[J].Birth,2006,(04):278-283.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