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的護理方法。方法 將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1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慢性心力衰竭護理,觀察組患者在接受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接受綜合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心電圖恢復正常時間、以及滿意度。結果 兩組患者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心電圖恢復時間、實少于對照組患者,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心電恢復時間、施護理時間和滿意度的差異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取有效的吸氧護理、用藥護理、皮膚護理、健康教育、功能鍛煉、飲食護理可以改善治療效果,縮短患者治療時間。
關鍵詞:慢性心力衰竭;綜合護理;臨床效果
慢性心力衰竭是中老年人群常見疾病,發(fā)病病因多為高血壓、心肺功能障礙和冠心病等常見老年疾病[1,2]。此外,隨著人們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增加,慢性心力衰竭在在我國的發(fā)病也在持續(xù)提高。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上,護理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1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納入標準:患者確診為慢性心力衰竭且病程少于10年、患者年齡45~90歲、患者無生命危險、無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自愿參與且配合各項護理措施。112例患者被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以及患病程度等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慢性心理衰竭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接受綜合慢性心力衰竭護理,護理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2.1吸氧護理 根據患者對氧氣的實際需求量實時調節(jié)氧氣吸入量。定期使用石蠟油和甘油擦拭患者的口和鼻孔,定期更換濕化瓶,以防患者出現感染問題。
1.2.2用藥護理 嚴格規(guī)范患者是否按照醫(yī)囑用藥,同時監(jiān)視患者是否私自用藥。如患者出現心氣、精神好轉、自學癥狀和心悸等癥狀緩解等狀況表明藥效得到較好地發(fā)揮,如服用藥物1h內患者的心率發(fā)生變動,則考慮藥物是否對患者產生不良作用,并告知當值醫(yī)生,并配合醫(yī)生開展救治措施。
1.2.3皮膚護理 定期給患者翻身,并按摩患者長期受壓的肌肉和皮膚,并采用輕柔的手法給患者進行按摩,舒緩被壓迫部位的肌肉,促進血壓循環(huán)通暢。
1.2.4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內容包括掌握患者是否有吸煙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同時加強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家屬對疾病的認識,確?;颊吒鼔虻玫接行А⒓皶r地救治。
1.2.5功能鍛煉 功能鍛煉主要以制定患者運動方式和運動量為主。功能鍛煉主要是內容為鍛煉患者四肢,鍛煉強度為患者鍛煉后脈搏平率超出60~100次/min。如脈搏頻率超出該范圍則立即停止運動,并臥床休息以平復脈搏。對于心理衰竭較為嚴重的患者,護理人員從旁嚴密觀察患者運動時的表現。如患者出現胸悶癥狀,則立即停止活動,并采用簡單方法幫助患者緩解胸悶氣短問題。
1.2.6飲食護理 ①給患者制定少食多餐的飲食計劃,根據患者情況進食4~6次/d;②控制患者攝入的營養(yǎng):一是控制鹽的攝入,要求患者使用低鹽或不含鹽的食物;二是控制水的攝入量。只需保證冬季治療的患者每日攝入水的含量不得高于2L,夏季則不得高于3L。而對于難治性心理衰竭患者,則需要嚴格控制水的攝入量。
1.3統(tǒng)計學分析 兩組患者的統(tǒng)計數據均使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治療效果 觀察組患者的有效率為96.43%,高于對照組患者76.79%的有效率,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2心電圖恢復時間、實施護理時間和滿意度情況 兩組患者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心電圖恢復時間、實施護理時間少于對照組患者,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心電恢復時間、病情控制率和滿意度的差異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結論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接受的護理措施都是具有一定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吸氧護理、用藥護理和皮膚護理是應對并發(fā)癥的護理,這些都是患者在醫(yī)院接受治療過程中都容易出現的問題[3]。例如用藥護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重用藥物為洋地黃類強心劑,該藥物對患者心肌會產生較大的影響,最終導致患者出現藥物毒性反應。因此在護理中重視對患者用藥護理,確保可及時采取措施應對毒副反應。
慢性心理衰竭患者主要臨床癥狀有體液潴留,出現體液潴留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攝入的鈉過多,而難治性心理衰竭患者在攝入大量鈉的同時再攝入過量的水,更加會加劇體液潴留癥狀。因此,護理過程中重視患者鈉的攝入和水的攝入量。短時間的治療只能保證短期療效,患者要真正獲得長久的療效,必須養(yǎng)成正確的生活習慣。而功能鍛煉可以有效解決患者運動耐力下降導致呼吸困難問題,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依據護理人員制定的鍛煉計劃反復加強鍛煉,以提高運動耐受力。
綜上所述,采取有效的吸氧護理、用藥護理、皮膚護理、健康教育、功能鍛煉、飲食護理可以改善治療效果,縮短患者治療時間。
參考文獻:
[1]沈渝,張鈺,文學琴,等.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護理與分析[J].四川醫(yī)學,2010,9(21):1400-1402.
[2]楊少慧.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2(07):105-106.
[3]謝莎麗,臧曉娟,張薇.中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護理[J].現代養(yǎng)生,2014,4(13):205-205.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