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孕婦外周血中胎兒DNA含量和前置胎盤合并胎盤粘連對NICU新生兒感染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集的302例NICU新生兒感染患者的產婦在入院前的資料作為研究對象,同時選取胎兒正常的302例孕婦的孕期資料作為對照組研究對象,通過實時熒光定量PCR法測定孕婦的外周血中胎兒DNA含量、前置胎盤、妊高癥、早產、母兒血型不合等情況進行研究,對比兩組資料中各種病癥對于新生兒感染的影響。結果 觀察組孕婦外周血中胎兒DNA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其中出現(xiàn)前置胎盤和胎盤粘連的情況也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孕婦在妊娠期若出現(xiàn)外周血中胎兒DNA含量過高、前置胎盤、前置胎盤合并胎盤粘連、早產、妊高癥等癥狀均有可能影響新生兒感染。
關鍵詞:NICU新生兒感染;前置胎盤;胎兒DNA
新生兒監(jiān)護病房(簡稱NICU),新生兒發(fā)生感染癥狀的主要原因是孕婦在妊娠期合并有其他病癥,因此全面了解并掌握產婦產前的身體狀況對于預防新生兒的感染至關重要。前置胎盤即胎盤種植于子宮下段或者覆蓋于宮頸的內口上部位,是一種常見的導致產前出血的妊娠期并發(fā)癥。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集的302例NICU新生兒感染患者的產婦在入院前的資料作為研究對象,孕婦年齡在28~33歲,平均年齡為(29.4±1.3)歲,孕齡在29~32w,平均孕齡為(30.3±0.2)w,胎兒體重在1.1~1.5kg,平均體重為(1.2±0.7)kg,孕次在1~4次,平均懷孕次數(shù)為(2.5±0.3)次,生產次數(shù)為1次的孕婦為223例,2次或者2次以上的79例;同時選取在孕期正常妊娠的302例產婦的資料作為對照組,孕婦的年齡在23~32歲,平均年齡為(26.2±1.5)歲,孕齡在28~33w,平均孕齡為(30.7±0.4)w,胎兒體重在1.0~1.6kg,平均體重為(1.3±0.6)kg,孕次在1~3次,平均懷孕次數(shù)為(1.3±0.5)次,生產次數(shù)為1次的孕婦為156例,2次或者2次以上的146例。對比兩組孕婦的一般資料如年齡、孕齡等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 觀察組患者的納入標準:孕婦的孕期為28~34w,通過B超診斷確診為前置胎盤,手術中確診所有患者前置胎盤并出現(xiàn)胎盤粘連情況[1]。排除標準:不愿因接受配合的患者,有心、腎、肝功能障礙的患者。
1.3試劑和儀器選擇 PCR反應試劑,引物 -3'由上海博雅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探針,探針SRY-142T:57- -37由上海博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器材的選擇,由上海醫(yī)療機械廠生產的電熱恒溫水浴鍋,型號為H.H.S11-2,由上海醫(yī)療分析儀有限公司生產的臺式高速離心設備,型號為TGL-16,熒光定量PCR儀由德國 公司生產。
1.4方法 分別對觀察組和對照組孕婦抽取8ml的外周血,然后將血樣置入抗凝管內,通過2次離心處理,第1次離心10min,然后將血樣中上層的血漿取出,防止破壞下方的細胞層;然后再進行第2次離心處理,持續(xù)10min,再將血樣上層分離出的血漿取出,然后將樣品保存在零下20℃的冷藏室中;提取DNA,抽取20ulDNA和試劑加入離心管內,然后采用PCR熒光定量儀進行擴增,經過不斷的反應和轉化,然后采用質粒抽提試劑進行抽取質粒操作,最后計算血樣中DNA含量。
1.5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和分析,計數(shù)資料率表示,組間的計數(shù)檢驗采用x2,計量資料采用(x±s),組間檢驗采用t,P<0.05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302例,其中發(fā)生前置胎盤的患者68例,所占比例為22.52%,其中前置胎盤合并胎盤粘連的患者22例,所占比例為7.28%;早產兒79例,所占比例為26.16%,妊高癥患者93例,所占比例為30.79%,母兒血型不合70例,所占比例為23.18%;對照組的各項指標明顯少于觀察組,差異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孕婦外周血漿中胎兒DNA含量為(1418±342.25)copics/ml,對照組孕婦外周血漿胎兒DNA含量為(278±102.3)copics/ml,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中不同類型的前置胎盤中胎兒DNA含量也有明顯的區(qū)別。見表2。
注:*表示與中央型對比DNA含量差異比較明顯,P<0.05;**表示和中央型對比差異非常明顯,P<0.01)
3 討論
新生兒感染直接影響嬰兒的生命健康及安全,這對于孕婦和整個家庭都會帶來比較大的影響。因此,在孕婦產前一定要全面了解產婦的身體情況,從而才能更好的進行預防新生兒感染[2]。本次試驗中觀察組患者中前置胎盤、早產、妊高癥、母嬰血型不合等所占的比例均高于沒有出現(xiàn)新生兒感染的對照組孕婦,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本次研究過程是以檢測孕婦外周血中胎兒DNA含量的方法來判定孕婦的胎盤是否出現(xiàn)前置。目前醫(yī)學界比較認同的DNA來源的機制有三個:①胎兒的細胞由胎盤進入母體的血液然后經過血液循環(huán)之后逐漸被母體的免疫系統(tǒng)將其破壞,然后釋放出DNA。②母胎在重塑的過程中伴隨著細胞的壞死,胎盤的滋養(yǎng)葉細胞也受到損傷壞死,從而導致細胞內的DNA被釋放出來。③胎盤內處于游離狀態(tài)的DNA直接進入了孕婦外周血液中。因此許多妊高癥、先兆子癇孕婦外周血液中的胎兒DNA含量明顯高于正常值,其原因是因為胎盤發(fā)生病理變化之后滋養(yǎng)葉細胞無法進入孕婦的血管系統(tǒng)或者蛻膜組織中,導致滋養(yǎng)葉細胞的破壞例加大,因此會釋放出屬于胎兒的DNA。
前置胎盤是造成新生兒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發(fā)生前置胎盤的主要孕婦是在多次懷孕或者多次生產的產婦人群中,原因是由于有手術史導致產婦的子宮內膜發(fā)生病變,在妊娠期孕婦的子宮蛻膜血管的生長發(fā)育不良,導致胎盤的供血量不足,為了保證攝入足夠的營養(yǎng),那么胎盤會將自身的面積向子宮下段延伸,所以便形成了前置胎盤的狀況。綜上所述為了更好的預防新生兒感染的情況,產科醫(yī)生應該在生產前對孕婦做好全面檢查,督促孕婦定期做產檢,及時掌握孕婦的情況,從而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已保證母嬰在成功分娩之后的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黃一穎,段濤.母血中胎兒DNA預測前置胎盤合并粘連的探討[J].現(xiàn)代婦產科進展,2006,15(11):854-855.
[2]靳瑾,張燕,王志堅,鐘梅,余艷紅.胎膜早破伴新生兒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其臨床意義[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03(20):465-466.
[3]張喜麗.NICU新生兒醫(yī)院感染調查及防控對策[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4,31(02):198-199.
[4]黃桂芳,李金華.NICU早產兒與足月新生兒感染病原菌特性對比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2,08(01):317-348.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