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乳腺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高頻超聲圖像進行分析,總結其診斷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經(jīng)病理證實為乳腺癌的患者48例,對其超聲圖像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經(jīng)彩色超聲明確診斷為乳腺癌的為42例,確診率87.50%;4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流信號顯示,檢出率85.42%。結論 以高頻二維聲像圖分析為依靠,彩色多普勒血流動力學作為輔助,在乳腺癌的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超聲;高頻
在腫瘤中,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其發(fā)病率還有上升趨勢,已嚴重威脅到女性身心健康,而治療乳腺癌的關鍵在于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早期處理。有研究證明,當腫塊<2cm時,患者的預后及生存率明顯高于腫塊>2cm的患者,因此,早期診斷又最為重要[1]。隨著高頻超聲的廣泛應用,乳腺癌的檢出率得到明顯提高,本文為進一步探討彩色多普勒高頻超聲對乳腺癌患者的診斷價值,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jù),現(xiàn)選取我院48例經(jīng)病理證實為乳腺癌患者的聲象圖資料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乳腺癌患者48例,均為女性,并均經(jīng)病理證實為乳腺癌。年齡37~69歲,平均年齡(45.52±3.79)歲;病程10d~1年,平均(58.34±10.23)d。所見腫塊為0.9cm×0.8cm×0.7cm~12cm×10cm×4cm。
1.2方法 采用儀器為GELOGIQ9型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探頭頻率為7.5MHz~10MHz。
取患者仰臥位,上舉雙臂,并充分暴露其雙側乳房及腋窩部分,觀察腫塊的相關情況。包括:腫塊大小、位置、形態(tài)、邊緣、內(nèi)部回聲、有無鈣化灶、后方衰減程度、周圍組織情況及腋下有無淋巴結腫大情況等,最后觀察腫塊內(nèi)血流信號,并測量收縮期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數(shù)等血流參數(shù)[2]。
1.3血流信號分級標準[3] 0級:腫塊內(nèi)未見血流信號;Ⅰ級:少量血流,可見1~2處點狀血流信號;Ⅱ級:中等血流,可見3~4處點狀血流信號或一條管壁清晰的血管,超度超過或接近腫塊半徑;Ⅲ級:豐富血流,可見>4處的點狀血流信號或兩條管壁清晰的血管。
2 結果
2.1患者的病理結果 48例患者病理證實結果為:浸潤性導管癌28例,浸潤性小葉癌4例,導管內(nèi)癌6例,浸潤性腺癌2例,髓樣癌1例,炎性乳腺癌1例。經(jīng)彩色超聲明確診斷為乳腺癌的為42例,確診率87.50%;誤診中3例診斷為纖維瘤,2例診斷為炎性腫塊,1例診斷為脂肪瘤。
2.2聲像圖表現(xiàn) 浸潤性導管癌和導管內(nèi)癌多數(shù)表現(xiàn)為邊界不清晰、形態(tài)不規(guī)則、腫塊內(nèi)有鈣化灶。髓樣癌多數(shù)表現(xiàn)為邊界清晰、形態(tài)較為規(guī)則、內(nèi)部回聲均勻、無鈣化灶。48例患者中,23例患者腫塊體積<2cm,20例患者腫塊體積在2~4cm,5例患者腫塊體積>4cm。其中,形態(tài)規(guī)則者19例,不規(guī)則者29例;腫塊邊界清晰者21例,不清晰者27例;內(nèi)部回聲呈實性低回聲30例,不均勻回聲18例;腫塊內(nèi)有鈣化灶者28例;腫塊后方回聲衰減者12例;腋下淋巴結腫大者17例。
2.3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 48例患者中,4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流信號顯示,檢出率85.42%。其中,Ⅰ級15例(31.25%),Ⅱ級23例(47.92%),Ⅲ級3例(6.25%)。收縮期峰值流速:15.82~56.33cm/s,平均(25.32±10.23)cm/s;阻力指數(shù):0.64~0.90,平均(0.77±0.06)。
3 討論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一般發(fā)于40~60歲,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使治愈率在90%以上。而高頻超聲及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技術對乳腺癌早期診斷有著重要意義,不僅可以發(fā)現(xiàn)乳腺內(nèi)的小腫塊,清晰顯示腫瘤的微細結構,還能有效的檢出腫瘤內(nèi)血流信號,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有力依據(jù)。本文中,48例患者經(jīng)彩色多普勒高頻超聲檢查,確診斷為乳腺癌的為42例,確診率87.50%,與大多關于彩色多普勒高頻超聲診斷乳腺癌的報道相似[1-5],其圖像特征可總結為以下幾點。①乳腺腫塊的形態(tài)多半為不規(guī)則,無包膜,表面凹凸不平;②邊界欠清或不清晰;③腫塊內(nèi)部回聲呈不均質(zhì);④邊緣呈偽足、花朵或多結節(jié)狀;⑤后方回聲呈不同程度衰減。經(jīng)診斷如符合以上3點及3點以上可診斷為惡性乳腺瘤,但注意在診斷時應于纖維瘤的鑒別,本文中,就有2例浸潤性導管癌和1例髓樣癌因形態(tài)規(guī)則(毛刺狀、蟹足狀或分葉狀),邊界較為清晰,無明顯鈣化灶而誤診為纖維瘤。同時,縱橫比>1也是鑒別良惡性的指標之一,但也非代表所有的乳腺癌的縱橫比均>1,一般腫瘤越小,縱橫比越大,腫瘤越大,縱橫比越小,這可能是因為早期乳腺癌雖然腫瘤較大,但惡性程度不高,浸潤性生長不明顯的原因[4]。彩色多普勒血流動力學作為輔助,觀察腫塊內(nèi)血流信號,并將血流豐富程度進行分級,大大的幫助了鑒別腫塊的性質(zhì)。本文中4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流信號顯示,檢出率85.42%,其中,Ⅰ級15例(31.25%),Ⅱ級23例(47.92%),Ⅲ級3例(6.25%),收縮期峰值流速平均值(25.32±10.23)cm/s;阻力指數(shù)平均值(0.77±0.06)。符合多普勒血流頻譜:收縮期峰值流速>20cm/s,阻力指數(shù)≥0.7[5]。
綜上所述,以高頻二維聲像圖分析為依靠,彩色多普勒血流動力學作為輔助,在乳腺癌的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可提高診斷率,并且有操作簡便、無創(chuàng)傷、無輻射等優(yōu)點,是早期診斷乳腺癌的首選。
參考文獻:
[1]劉英,劉勇.彩色多普勒高頻超聲對126例乳腺癌患者的診斷價值的分析[J]. 中國民康醫(yī)學,2012,09:1045-1046.
[2]王葉穎,董霞,李虹.彩色多普勒高頻超聲診斷乳腺癌的應用價值探討[J]. 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25:80-81.
[3]牟沁.彩色多普勒高頻超聲在乳腺癌中的診斷價值[J]. 中外醫(yī)療,2012,20:171.
[4]郭靜宜.乳腺癌的高頻超聲圖像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超聲與其病理學特征的比較研究[J]. 實用醫(yī)學影像雜志,2014,05:363-364.
[5]王健.彩色多普勒高頻超聲診斷乳腺癌39例圖像分析[J]. 吉林醫(yī)學,2014,21:4695-4696.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