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小兒慢性胃炎用香砂六君湯加減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診的120例小兒慢性胃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的方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患兒使用香砂六君湯加減進行治療,對照組患兒使用麥滋林S顆粒進行治療;對于幽門螺桿菌陽性患兒,觀察組加黃連一包,對照組加阿莫西林與替硝唑,分別為50 mg/(kg·d)、10 mg/(kg·d),3次/d,7d為1療程,4~6w之后停止用藥;對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觀察比較。結果 兩組幽門螺桿菌轉陰率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患兒有效治愈率為88.33%,對照組患兒有效治愈率為65.00%,觀察組患兒有效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明顯(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對于小兒慢性胃炎患兒,采取香砂六君湯加減方法進行治療效果良好,能夠提高患兒有效治愈率,使患兒早日恢復健康,因此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小兒慢性胃炎;香砂六君湯加減;麥滋林S顆粒
慢性胃炎指的是由于不同病因引發(fā)的胃黏膜慢性炎癥性病變[1]。在臨床中,主要的癥狀包括:惡心、嘔吐、厭食、腹痛以及反復發(fā)作等;另外,偶爾還具有上消化道出血等特征。目前,小兒慢性胃炎發(fā)病率主要與兒童飲食結構不具合理性有著密切聯(lián)系。比如:兒童食用零食過多,飲食無規(guī)律導致胃液分泌失調(diào),進一步增大了發(fā)病率[2]。因此,在臨床中,對小兒慢性胃炎病癥,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法便顯得極為重要。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120例慢性胃炎患兒均與小兒慢性胃炎胃鏡診斷標準相符合[3]。通過胃鏡檢查確診,幽門螺桿菌檢測使用尿素14C呼吸試驗[4]。把所有患兒以隨機的方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其中,觀察組男36例,女24例;3~6歲38例,>6~12歲22例;另外,幽門螺桿菌陽性29例。對照組中,男37例,女23例;3~6歲39例,>6~12歲21例;另外,幽門螺桿菌陽性3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癥狀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患兒使用麥滋林S顆粒1包,3次/d,7d為1療程,連續(xù)使用4~6w后停止用藥;對于幽門螺桿菌陽性患兒,加阿莫西林與替硝唑,分別為50 mg/(kg·d)、10 mg/(kg·d)。
1.2.2觀察組患兒使用香砂六君湯加減進行治療,基本方以茯苓、黨參及甘草為主,另外還包括白術、香附及砂仁等,使用三九制藥中藥單味配方顆粒,各為一包。對于存在脘腹脹痛、偶有暖氣、舌質(zhì)淡苔白膩的患兒,加一包蒼術;對于脾氣急躁、口干心煩以及舌質(zhì)紅苔薄患兒,加一包黃芩與一包梔子;對于厭食、大便干燥、舌苔厚膩患兒,加萊菔子、炒麥芽、炒谷芽,各為6~9g;對于胃脘隱痛、舌質(zhì)紅苔薄患兒,需加一包白芨,使用1劑/d,以連續(xù)的方式使用15劑作為1個療程,2~3個療程之后停止用藥;對于幽門螺桿菌陽性患兒,加一包黃連,連續(xù)服用7d。
1.3判定標準 患兒臨床治療效果分為治愈、好轉及無效:①治愈:患兒所有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停止用藥1個月之后進行復查,胃鏡恢復正常,6個月內(nèi)無復發(fā)情況;②好轉:患兒癥狀及體征有所減輕,胃鏡復查有所恢復[5];③無效:患兒癥狀及體征無明顯變化,甚至存在加重或惡化等現(xiàn)象。患兒有效治愈率=治愈例數(shù)/n×100%[6]。
1.4統(tǒng)計學分析 兩組患者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均使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使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計數(shù)資料使用頻數(shù)和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使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和組間比使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復查幽門螺桿菌陽性3例,對照組幽門螺桿菌陽性2例,兩組幽門螺桿菌轉陰率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患兒有效治愈率為88.33%,對照組患兒有效治愈率為65.00%,觀察組患兒有效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明顯(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目前,慢性胃炎發(fā)病因素尚且不具明確性,與慢性胃炎發(fā)病呈相關性的因素包括各類飲食、藥物、微生物以及毒素等。近年來,大量學者經(jīng)研究表明:引發(fā)慢性胃炎最重要的因素為幽門螺桿菌的胃內(nèi)感染,它所產(chǎn)生的機制和黏膜的破壞及保護因素間失去平衡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7]。
小兒慢性胃炎其癥狀并無特異性,大多數(shù)患兒存在程度不一的消化不良癥狀。在臨床中,其表現(xiàn)輕重和胃粘膜病變程度不具一致性,并且病程遷延。主要表現(xiàn)為腹痛癥狀反復,一般在進食之后會呈現(xiàn)加重的臨床特點。對于疼痛部位不確切的患兒,多位于臍周。對于幼兒,其腹痛主要表現(xiàn)為正常進食行為改變等,有些患兒存在乏力、食欲不振及頭暈等臨床癥狀,存在胃糜爛患兒會有黑便體征,但不具明顯性。對于小兒慢性胃炎病癥,主要的檢查方法包括:胃酸測定、胃蛋白酶原、X線鋇餐檢查及幽門螺桿菌檢測等。其中,幽門螺桿菌檢測包括:基于胃鏡下取胃黏液直接涂片染色,組織切片染色找HP及尿素酶檢測[8]。還可以利用非侵襲法,所利用到的是細菌的生物特性,通過Hp的尿素酶水解尿素的能力進一步產(chǎn)生的呼吸試驗對Hp進行檢測。對于血清學Hp及l(fā)gG抗體的測定,因為對于細菌有否存在的依據(jù)尚且不足,所以不可用作在感染方面的診斷上,主要是用在流行病學的調(diào)查方面。有學者經(jīng)臨床研究表明:使用香砂六君湯加減方法對小兒慢性胃炎病癥進行治療,其臨床效果非常良好。
本組研究抽取了120例小兒慢性胃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觀察組60例使用使用香砂六君湯加減進行治療,對照組60例使用麥滋林S顆粒進行治療;對于幽門螺桿菌陽性患兒,觀察組加黃連一包,對照組加阿莫西林與替硝唑,分別為50 mg/(kg·d)、10 mg/(kg·d),3次/d,7d為1療程,4~6w后停止用藥。研究結果表明:①觀察組復查幽門螺桿菌陽性3例,對照組幽門螺桿菌陽性2例,兩組幽門螺桿菌轉陰率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②觀察組患兒有效治愈率為88.33%,對照組患兒有效治愈率為65.00%,觀察組患兒有效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明顯(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對于小兒慢性胃炎患兒,采取香砂六君湯加減方法進行治療效果良好,能夠提高患兒有效治愈率,使患兒早日恢復健康,因此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張志平.胃痞病中醫(yī)治療的現(xiàn)狀[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3,06:131-132.
[2]高尚社.國醫(yī)大師李振華教授治療慢性胃炎驗案賞析[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3,17:6-8.
[3]肖大洲.柴芍六君湯加減治療慢性胃炎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2,33:161-164.
[4]周美馨.欣胃顆粒對慢性萎縮性胃炎大鼠PGⅠ、PGⅡ影響的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3,06:15-18..
[5]張哲華.香砂六君子湯藥理研究與臨床應用概述[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05:245-247.
[6]康綠娜.李學麟.香砂六君子湯近10年藥理研究及臨床應用概述[J].江西中醫(yī)藥,2010,10:67-69.
[7]何本陽.香砂六君湯子湯加減治療胃心綜合征34例療效觀察[J].重慶市中醫(yī)藥學會,2011,09:112-115.
[8]張輝.香砂六君子湯合健脾湯加減治療脾胃虛弱型慢性淺表性胃炎38例[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4,29:71-76.編輯/蘇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