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通過觀察冷循環(huán)微波消融聯合TACE治療原發(fā)性肝癌術后出現的并發(fā)癥、探討其常見并發(fā)癥的種類、臨床表現、發(fā)生的原因及對癥護理的方法。方法 觀察冷循環(huán)微波消融聯合TACE治療33例原發(fā)性肝癌患者術后出現的并發(fā)癥及護理經過。結果 各種并發(fā)癥經對癥治療和護理,效果較好。結論 冷循環(huán)微波消融聯合TACE是一種安全、有效、較為理想的原發(fā)性肝癌治療模式,有目的地進行觀察和護理,能有效防治并發(fā)癥,使患者順利渡過術后恢復期。
關鍵詞:微波消融;TACE;并發(fā)癥;護理
原發(fā)性肝癌為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隨著醫(yī)學影像技術和介入微創(chuàng)治療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TACE)已成為不能切除肝癌的首選治療方法[1],與此同時冷循環(huán)微波消融治療也已成為近年來發(fā)展迅速的原發(fā)性肝癌局部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二者聯合近來受到廣泛關注,但相關術后并發(fā)癥少見報道。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采用TACE后序貫冷循環(huán)微波消融治療原發(fā)性肝癌33例,在延長患者生命、減輕痛苦、提高生活質量上取得了一定效果?,F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原發(fā)性肝癌患者33例,均經腫瘤標志物檢查、影像學或病理活檢確診。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齡30~84歲,平均(63.5±7.98)歲。瘤體呈單發(fā)或多發(fā),直徑在1.2~10cm,肝功能按Child-Pugh分級標準A級17例,B級6例;美國東部腫瘤協作組(ECOG)評分0~2分。術前心電圖、腎功能、電解質、凝血功能、血常規(guī)等均正常。
1.2方法
1.2.1肝動脈灌注化療 栓塞患者首先采用Selding方法進行肝動脈灌注化療加栓塞(TACE),化療藥物常選用5-Fu、順鉑、表阿霉素或吉西他濱,一般以2種藥物聯合應用。對于富血供患者,每月1次TACE,連用2~3次后,對殘留病灶進行冷循環(huán)微波消融治療;對于乏血供者,第1次TACE 2w后即進行冷循環(huán)微波消融治療。
1.2.2冷循環(huán)微波消融治療 在CT引導下選擇適當穿刺點、進針深度及進針角度,再次CT掃描確保穿刺針已經達到癌灶,后開始冷循環(huán)微波消融治療。根據患者耐受、熱凝范圍及腫塊大小等情況進行設定,消融儀輸出功率設定為50~60W,時間10~20min;對較大腫瘤單刀多點或雙刀多點毀損,確保病灶均在毀損范圍內。退針后對穿刺點進行消毒和包扎,患者臥床休息并觀察2h內血壓變化。
1.3結果 33例患者中疾病進展4例,部分緩解3例,穩(wěn)定26例。2例ECOG評分增加1分,其余患者ECOG評分保持不變。術后30d內死亡1例,原因為腫瘤進展肝功能惡化發(fā)展至肝功能衰竭。所有患者獲得隨訪,統(tǒng)計1、2年生存率分別為72.8%、64.4%。
2術后并發(fā)癥觀察及護理
2.1發(fā)熱 發(fā)熱是肝TACE和冷循環(huán)微波消融術后最常見的不良反應,與化療藥物及微波刀破壞腫瘤細胞,壞死產物吸收有關。術后應嚴密觀察患者體溫變化,如體溫不超過38.5℃,并且患者能夠耐受,一般不需做特殊處理;如體溫超過39.0℃,可給予物理或藥物降溫,但不宜行酒精擦浴,以防止皮膚出血。羅莎莉等[2]研究保持患者水分的足夠攝入,可明顯降低術后發(fā)熱及化療反應,對改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作用。本組患者TACE術后發(fā)熱24例,發(fā)生率72.7%;冷循環(huán)微波消融術后發(fā)熱19例,發(fā)生率57.5%。
2.2疼痛 肝動脈栓塞后,腫瘤組織缺血、缺氧,導致組織壞死及炎癥,刺激肝包膜引起疼痛;微波消融治療術后肝組織炎癥水腫,肝包膜張力增高引起疼痛;均主要表現為肝區(qū)疼痛和肝區(qū)悶脹不適。護士應準確評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質、程度。輕度疼痛無需處理,3~12h自行緩解;嚴重或不能自行緩解的疼痛,應觀察有無胸痛、心悸、腹膜刺激癥狀、血壓下降等,排除肝臟和血管破裂及急性膽囊壞死等情況后,可給予鎮(zhèn)痛劑止痛。本組患者TACE術后輕、中度疼痛25例,無重度疼痛,發(fā)生率75.7%;冷循環(huán)微波消融術后輕、中度疼痛19例,重度疼痛1例,發(fā)生率60.6%。
2.3出血 肝癌患者多因合并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償而出現凝血功能障礙,導致TACE術后穿刺點出血及微波消融術后肝內穿刺道滲血[3,4];此外,微波消融術中穿刺針撕裂肝包膜、損傷大血管以及位于肝臟表面血供豐富的腫瘤時,也會造成嚴重的出血[5]。TACE術后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24h,取平臥位,穿刺肢體取伸直位,保持制動狀態(tài)8h,沙袋加壓壓迫穿刺處4~6h,觀察穿刺點有無滲血、皮下血腫形成,穿刺側下肢血運情況,防止穿刺點出血及血栓形成。冷循環(huán)微波消融術后24h內嚴密觀察腹部體征和生命體征變化,出現腹部緊張、腹壁膨隆,并有壓痛、反跳痛,移動性濁音消失等時,提示腹腔內出血。發(fā)生出血時,應配合醫(yī)生緊急止血處理,嚴密觀察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變化,并注意觀察患者的眼瞼、皮膚、鞏膜、尿量等情況。本組患者TACE術后穿刺點輕微滲血5例,微波消融術后穿刺道滲液2例,予及時更換敷料,保持創(chuàng)面清潔干燥處理;未發(fā)生嚴重出血。
2.4一過性肝功能異常 TACE術后腫瘤的血液供應減少90~95%,而正常肝實質的血供也降低了35~40%,對肝功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其中最敏感的是蛋白質合成障礙,伴有肝硬化者可出現腹水、低蛋白血癥而誘發(fā)肝性腦病[6];微波消融治療在毀損腫瘤組織的同時,對周邊正常肝組織也會造成損傷,而且機體對壞死組織的吸收會加重肝臟的負擔,從而引起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損害[4]。本組TACE術后及微波消融術后均有不同程度肝功能損害,均為一過性的,主要以轉氨酶和黃疸指數升高為主要表現。術后囑患者臥床休息,予高熱量高維生素低脂低鹽飲食。對使用利尿劑者,準確記錄24h尿量,觀察患者的皮膚、鞏膜有無黃染,注意有無電解質紊亂,并定期監(jiān)測肝功能、電解質。遵醫(yī)囑使用保肝藥物。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便秘,防止血氨增加。
2.5胃腸道反應 因高濃度化療藥物刺激胃腸道或由于腹痛、麻痹性腸擴張反射性引起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而嗎啡類止痛藥的應用也可導致便秘[7]。術后鼓勵患者進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清淡易消化飲食,少量多餐,多飲水。嘔吐明顯者予禁食,加強止吐、補液措施,做好口腔護理。羅莎莉等[8]研究術后30~60min內予止吐藥物可減少因不可控因素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本組出現胃腸道反應患者21例,發(fā)生率63.6%。
2.6其它 胸腔積液 本組冷循環(huán)微波消融術后發(fā)生胸腔積液4例,均為一過性,考慮手術應激引起反應性胸水,未經特殊處理,20d后自行消失;若胸水量大,呼吸道癥狀明顯時,醫(yī)生可給予行胸腔閉式引流術,術后做好引流管的護理。 局部皮膚燙傷:本組皮膚燙傷1例,冷循環(huán)微波消融時未做好皮膚保護而導致,表現為潮紅及水泡。處理:注意保持創(chuàng)面清潔干燥,無菌包扎并用燒傷膏外涂,防止感染,于3~5d后自行吸收。
3討論
就目前眾多原發(fā)性肝癌非手術切除治療手段而言,冷循環(huán)微波消融聯合TACE治療是一種安全、有效、較為理想的模式,不僅可控制局部病變的進展,同時亦延緩了遠處轉移的時間[9]。雖然該治療手段仍然存在一些并發(fā)癥,但筆者認為術后做好各項護理工作,密切注意病情和生命體征變化,針對并發(fā)癥,做好各項預防措施,及時調整患者心態(tài),使其積極面對治療和護理,是冷循環(huán)微波消融聯合TACE治療成功的保障,在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提高生活質量上為肝癌患者帶來福音。
參考文獻:
[1]周澤健,莊文行,李偉科,等.動脈栓塞化療聯合微波消融治療肝癌的臨床研究[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30(11):885-888.
[2]羅莎莉,劉繼紅,謝永麗.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后攝水量與體溫的關系研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3,20(12):4-5.
[3]坎海英.肝動脈灌注栓塞治療肝癌60例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29):7210,7277.
[4]王楠.冷循環(huán)微波消融術治療原發(fā)性肝癌圍手術期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2):1090-1092.
[5]孫緩緩.肝癌微波消融治療護理體會[J].中外健康文摘,2011,27(8):361.
[6]吳銀華.肝動脈灌注化療栓塞治療肝癌的護理[J].基礎醫(yī)學論壇,2007,11(1):289-290.
[7]石麗麗,孫玉紅.嗎啡皮下注射聯合芬太尼透皮貼治療中重度癌痛中重度癌痛患者的并發(fā)癥及其護理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29):176-177.
[8]羅莎莉,黃芳,崔玉玲,等.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前、后靜脈應用止吐藥物的臨床研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3,20(7):28-30.
[9]余國政,廖子君,邱發(fā)凱,等.冷循環(huán)微波消融聯合TACE治療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研究[J].現代腫瘤醫(yī)學,2013,21(6):1306-1309.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