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直腸癌術后結腸造口患者的護理辦法進行總結。方法 抽選我院于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20例直腸癌術后結腸造口患者作為觀察對象,術后結合患者情況給予其必要護理,觀察其護理效果。結果 所有患者均被給予了針對性的護理干預,生活質量有了很大改善,僅有1例并發(fā)造口周圍感染,且50%的患者術后3個月可規(guī)律性排便。結論 給予臨床直腸癌術后結腸造口患者必要的心理引導、并發(fā)癥護理與健康教育等護理干預,可大大改善患者的情況,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直腸癌;結腸造口;護理干預
在全球范圍內,一直以來直腸癌就是惡性腫瘤中死亡因素較常見的一種,而在我國,結直腸癌在所有多見惡性腫瘤中,也排行第3,并以每年4.2%的比例持續(xù)增長著[1]。其中,手術根治性的切除就是該病癥的最為常見的一種治療方法,但術后結腸造瘺口卻成為了影響患者術后生活的一個重要因素,需因此而終生借助人工肛門袋排便,極大影響到患者生理與心理的發(fā)展。為此,給予直腸癌術后結腸造口患者必要的治療與護理,很有必要。故文章抽選我院于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20例直腸癌術后結腸造口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針對患者情況給予其必要護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選我院于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20例直腸癌術后結腸造口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男13例,女7例,年齡均在30~80歲,平均(60±3)歲,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行Miles術行病灶切除,并進行了結腸造口。
1.2 方法
1.2.1心理引導 腸造口雖是因病情需要而展開的一種措施,但對于患者而言,無論是心理上還是生理上均一時無法接受,為此,護士需積極走進患者內心,給予其言語上的鼓勵與心理上的安慰;時常向患者講述一些成功病例,讓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并對疾病有個基本了解,緩解內心焦躁、不安情緒,從而維持客觀心態(tài)接受治療。同時,護士還需積極動員患者家屬,讓其對造瘺口也有個基本的適應過程,進而給予患者必要的幫助與護理,協助其完成患者的相關護理工作。
1.2.2 術后基本護理 ①術后密切觀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情況,待麻醉消失且患者血壓平穩(wěn)之后,就可引導其取坐臥位,以便于引流,并觀察患者腸造口在術后是否出現異常,用膠布對切口敷料進行封閉處理,并用凡士林比較多的紗布隔絕造口,以免感染,及時更換切口敷料;保持患者造口局部的清潔,比個定時用生理鹽水清潔,待患者腸蠕動情況恢復正常后,每隔2~4h排便、排氣1次,并在排便后,并清水清洗皮膚,用軟紙巾擦拭,以免腸粘膜的損傷;②術后還需進行造口擴張?zhí)幚?,即戴上手套,在手指上涂抹上石蠟油,后緩緩插進造口,停留約3~6min,初期1次/d,后可每隔1d一次,一般以手指穿過腹壁肌層到達腹膜層即可;此外,護士還需告知患者有關人工肛門袋的使用方法,結合患者情況,選擇適當的人工肛門袋,指導患者去除肛門袋底部的粘紙,并對準瘺口,以妥善安置好肛門袋,并將袋口凹槽同底盤扣牢,使袋囊朝下,利用外夾關閉,一旦袋內排泄物超過1/3,就需及時更換清洗,若需要,還需用氧化鋅軟膏涂抹局部皮膚,以免發(fā)炎[2];③待恢復腸蠕動之后,護士可引導患者流質飲食,多食用一些高維生素、高蛋白與高熱量且易消化的物質,避免食用刺激性食品,并在養(yǎng)成規(guī)律性排便之后,引導患者自行結合糞便性質來合理調整飲食習慣。
1.2.3 并發(fā)癥護理 ①造口狹窄:可于開放造口之后進行造口擴張,1次/d,密切注意患者是否出現腹部脹痛、惡心嘔吐與排便排氣停止等相關情況,保持切口周圍的干燥,對于會陰處的切口,可于術后4~7d利用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行坐浴,以加快傷口愈合;②造口術中:因術后1~2d,造口處多因靜脈回流的障礙而引發(fā)不同程度暗紫,加之局部淋巴回流的受阻而產生水腫,為此,護士可用50%硫酸鎂或甘油給予患者濕敷處理,以減輕水腫;③造口出血:一般來說,術后3d極易出現造口出血,而且多是造口粘膜同皮膚連接緊密的小靜脈與毛細血管,針對此,護士可進行壓迫止血,假如出血量比較多,則可用云南白藥粉行外敷處理,亦或是應用1%的腎上腺素溶液的紗布進行壓迫止血[3];④造口壞死:術后1~3d,護士需密切關注患者造口出的血運情況,一旦發(fā)現外置的腸管出現變黑、暗紫或無關澤,有惡臭分泌物出現,則需考慮到腸管壞死現象,繼而應用慶大霉素加生理鹽水行師傅處理,以緩解癥狀[4]。
1.2.4健康教育 在康復期,護士需給予患者必要的健康教育,即向患者講述一些有關康復的知識與注意事項,引起其注意,告知其穿衣需寬松,不可穿緊身衣物,且衣服的面料需柔軟,以免對腸造口造成損傷,誘發(fā)血液循環(huán)的障礙;指導患者注意活動量與強度,減少腹壓活動,或是在腰間應用腹帶,以避免肛門袋的脫出,減少腸粘膜退出與造口旁疝的出現。
2 結果
所有患者均被給予了針對性的護理干預,生活質量有了很大改善,僅有1例并發(fā)造口周圍感染,且50%的患者術后3個月可規(guī)律性排便。
3 討論
通常來說,由于結腸造口把近端結腸固定在了患者腹壁處,以此來進行日常糞便排泄,同患者治療前排便方式有著極大的差別,不僅僅是對患者生活造成一定影響,更是對患者心理造成極大的負擔,嚴重威脅到患者的術后健康的恢復。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被給予了針對性的護理干預,不再局限于術后的護理干預,而是進行了諸如心理誘導、健康教育、術后基本護理與并發(fā)癥護理等多方面的護理干預,結果表明,所有患者的生活質量有了很大改善,僅有1例并發(fā)造口周圍感染,且50%的患者術后3個月可規(guī)律性排便,總體效果較顯著。
同時,在護理過程中,作為一名護理人員,需做到以下三點工作:①保護好患者的隱私,在幫助患者更換肛門袋或換藥時,可借助屏風遮擋,以適當保護患者的隱私和尊嚴,避免給予其心理上的負擔;②護理工作中,護士也需保持客觀心態(tài)與耐心,加強同患者的良好溝通,從患者角度出發(fā),及時了解患者需求,并針對患者出現的各種失落、絕望或消極情緒進行合理調節(jié),通過在病房適當開展一些座談會或是講座,加強患者、家屬與護士三方間的溝通,引導患者積極面對術后生活;③術后,護士不僅需對患者給予必要的健康教育與心理誘導,還需給予患者家屬同樣的心理引導與健康教育,詳細向其敘述有關人工肝門帶的具體使用和注意事項,使其在患者出院后可協助其做好日常的護理工作,改善生活質量。
總而言之,護士必須結合臨床直腸癌術后結腸造口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其必要的心理引導、并發(fā)癥護理與健康教育等護理干預,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情況,從整體上提高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玉玲.32例直腸癌術后結腸造口患者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4,22:2086-2087.
[2]張瑪莉.直腸癌術后結腸造口患者的護理干預[J].全科護理,2011,21:1887-1888.
[3]方俊.淺談直腸癌術后結腸造口的護理[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09:589-590.
[4]郭英.直腸癌術后結腸造口患者的心理護理措施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2,34:65.
編輯/蘇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