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手風琴教學中,奧爾夫教學應用最為廣泛,其非常注重兒童對元素性音樂的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能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思維能力、創(chuàng)作能力的發(fā)展大有裨益,能達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在我國的手風琴教學實踐中,奧爾夫教學具有大量的成功應用實例,是當前手風琴教學的發(fā)展方向之一。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奧爾夫教學更能調動學生學習手風琴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手風琴的熱愛,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手風琴教學中成功應用奧爾夫教學的關鍵是:一切從兒童出發(fā)、注重節(jié)奏旋律訓練、注重音樂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這也是該文論述的切入點。
關鍵詞:奧爾夫教學 手風琴 教學 成功應用 音樂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1(b)-0146-02
早在20世紀,奧爾夫教學已得到普遍應用,其“原本性音樂”對后期世界音樂教學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我們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引入奧爾夫教學,推動了我們音樂教學的發(fā)展,發(fā)展至今已衍生出新的經(jīng)驗和形式。
1 一切從兒童出發(fā)
奧爾夫教學的主要特點是一切從從兒童出發(fā),根據(jù)兒童的特點來確定教學材料、教學方法、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步驟,這是應用奧爾夫教學的基本要求。在手風琴教學中,一定要遵循奧爾夫教學的特點,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成功應用。
1.1 選擇階段
聽覺接收聲音信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在手風琴教學中,我們應從兒童的聽覺著手,選擇他們的喜歡的手風琴教學材料,讓他們喜歡聽手風琴音樂,產(chǎn)生自己彈奏的想法,從心理上接受手風琴學習。所以教學素材的選擇非常關鍵,關系到兒童對手風琴學習的接受程度??晒┻x擇的手風琴音樂材料比較多,《騎兵進行曲》節(jié)奏感十足,《春節(jié)序曲》充滿著中國特色,《微笑波爾卡》旋律優(yōu)美動聽,《土耳其進行曲》異國風情濃郁。
1.2 入門階段
在最開始的手風琴教學中,要結合兒童喜歡的樂曲進行手風琴演奏的基本技術訓練,讓學生在學習基礎音樂知識的同時,還能得到手風琴基本的技術和姿勢訓練。音樂知識、手風琴技術以及姿勢應是有機統(tǒng)一的,單獨訓練既浪費時間,也無法收到預期的效果。選所用的教材應是難度小、訓練少,避免在入門階段就打擊到學生的自信心,讓其能在一個相對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進行訓練和學習[1]。對于教材的選擇,我們還可以參考在1988年7月出版的《幼兒手風琴教程》,該書由蔡福華編著,對兒童在入門階段所應進行的訓練內(nèi)容以及應掌握音樂知識進行系統(tǒng)、詳細的介紹。總之,在兒童學習手風琴的入門階段,我們應在教學中,注重基本音樂知識和技術的同時訓練,兩者應同步進行,為后期的手風琴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1.3 提高興趣階段
兒童容易對新鮮的事物感興趣,也更容易喪失興趣。學童在經(jīng)過一年的手風琴學習后,基本掌握音樂的基礎知識和技術,同時由于手風琴不再新鮮,往往出現(xiàn)厭舊情緒,這是我們進行手風琴就學的瓶頸之一。此時正處于兒童學習手風琴的關鍵時期,和平平穩(wěn)地度過,學童的手鳳琴學習將進入一個質的發(fā)展時期,所以我們應該鼓勵學童多參加一些演奏活動,讓他們在掌聲中得到成就感,認可手風琴學習,提高兒童的興趣。在提高興趣階段,我們教學的關鍵是應傳授一些相對較長、適合在舞臺上演出的曲子,這些曲子盡量耳熟能詳,能引起觀眾的共鳴,讓學童得到更多的鼓勵和認可,這與老師的鼓勵和認可不同,這種鼓勵和認可將成為學童新的興趣引點,是學生繼續(xù)進行手風琴學習的源源不斷的動力[2]。在提高興趣階段,樂曲的選擇我們可參考于1988年9月出版的《兒童手風琴教程》,該書由趙家恕先生編著,在書中,作者詳細介紹了適合兒童演奏的曲子,這些曲子以最簡潔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學童就算利用基礎技術也能演奏出來,這些曲子包括:《彩云追月》《游擊隊之歌》《杜鵑圓舞曲》《喜洋洋》《晚會波爾卡》《藍色多瑙河》《舊友進行曲》。
2 注重節(jié)奏旋律訓練
音樂的美感正是通過節(jié)奏表現(xiàn)出來的,節(jié)奏之于音樂就像水之于魚兒,沒有節(jié)奏感的音樂是沒有生命力的。在手風琴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學童節(jié)奏感的培養(yǎng),良好的節(jié)奏感能提高學童對音樂的認知能力、記憶能力,是學好手風琴的最低要求,是具備視唱(奏)讀譜能力的前提條件。
2.1 結合語言
在音樂教學領域,奧爾夫最大的貢獻是引入語言朗誦活動,利用富有節(jié)奏性的語言朗誦進行輔助教學,加深學學童對音樂節(jié)奏的記憶。語言是人人都具備的能力,通過呼吸、吐字、音色的變化,同樣可以把語言朗誦變得和唱歌一樣具備節(jié)奏感。在手風琴教學的初級階段,奧爾夫教學要求學童通過呼吸、吐字、音色的變化把音樂的節(jié)奏“唱”出來,通過“唱”節(jié)奏感成為一個個的具體的符號儲存在腦海中,為學童掌握音樂節(jié)奏提供竅門[3]。此外,為了加深對音樂的理解,鼓勵學童了解作者的生平和音樂的創(chuàng)作背景,朗誦與音樂有關的故事或詩歌,讓他們對音樂有一個系統(tǒng)、全面的了解,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和記憶。
2.2 結合動作
為了身心平衡發(fā)展、培養(yǎng)節(jié)奏感,奧爾夫進行了一些列的結合動作的音樂教學改革,對我們的手風琴教學具有極高的啟發(fā)意義。結合動作的音樂教學,最重要的內(nèi)容是利用聲勢進行節(jié)奏感的訓練。聲勢指的是把身體當做樂器,身體產(chǎn)生動作,這些動作在時間、空間中相互配合,發(fā)出有節(jié)奏感的聲音。這些動作包括拍腿、捻指、跺腳、拍手等,這些動作大多簡單,不需要特別的學習,利用這些動作發(fā)出的聲音進行節(jié)奏教學,不僅能活躍教學氛圍,還能使得學生感知和掌握節(jié)奏。在手風琴教學中,我們同樣可以利用“聲勢”進行教學,通過聲勢來把握節(jié)奏和強弱,替換單調的數(shù)拍子的節(jié)奏練習法,比如第一拍捻指,第二拍拍手,第三拍拍腿,第四拍跺腳,這樣就使得音樂的節(jié)奏能通過身體表現(xiàn)出來,把對抽象節(jié)奏的記憶轉化為對具體肢體動作的記憶[4]。同時,老師應引導學生要適當?shù)剡\用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來表現(xiàn)音樂所蘊含的思想感情,避免演奏過于單調、死板,比如《諾恩吉亞幻想》的前奏表達的是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動作和面部表情的表現(xiàn)應該是安靜的、充滿愁緒的;主題表達的是駿馬奔馳草原上場景,此時的動作應該帶有一定的節(jié)奏感,面部應充滿向往和歡愉。
2.3 結合器樂教學
奧爾夫教學最重要的理論支撐是人們只有在音樂實踐中才能學到音樂。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音樂教學最先進行理性教學,注重理論理論知識的傳授,而結合器樂教學講究先感性后理性,在初級階段就可以樂器教學,讓學生首先接觸到的令人快樂的曲子,而不是枯燥的理論知識。器樂教學就是從音響開始的新的教學方法,它更注重對人的教育,而不是單純 知識傳授,它讓學童了解到學習音樂、分享音樂的快樂,讓學習音樂變?yōu)橹鲃拥摹⒎e極的、自發(fā)的行為。為了提升教學效果。我們應改進手風琴教學,在一對一授課的基礎上引入合奏、重奏、大齊奏,通過學生彼此間的配合演奏,讓學生領略到音樂的另一種美感,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此外,也應鼓勵學生多與小提琴、長笛、鋼琴、古箏等進行合奏,讓學生感受到不同的音樂氛圍,讓學生從另外的角度感受音樂的魅力。
3 注重音樂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
奧爾夫教學注重學童音樂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開發(fā)學生們的多元智慧,強調學生接受和學習應是原本性音樂、元素音樂。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音樂感知能力,才能充分調動自身的音樂潛能才投入到音樂的學習和創(chuàng)作中。創(chuàng)造性音樂教育對師生的關系要求較高,要求師生關系開明、民主,要求老師把學生放在音樂活動的主動地位,老師負責引導和啟發(fā)。此外,奧爾夫教學還注重引導學童進行即興創(chuàng)作,誘發(fā)學童的創(chuàng)作潛能,讓創(chuàng)作成為一種無意識的、本能的行為。所以,我們在手風琴的教學中,要注重學生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具備主動學習、即興創(chuàng)作的條件,引發(fā)學生自覺的創(chuàng)作行為,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4 結語
隨著與外交流的增多,多種音樂教學流入中國,奧爾夫教學是其中的代表,也最適合手風琴音樂教學。奧爾夫教學的對象是兒童,其重新定義了老師在教學中的作用,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中心地方,鼓勵學生主動去探究答案,注重學生感知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不過,無論什么教學方法都不應照抄照搬,還應根據(jù)學童的具體情況對奧爾夫教學進行適當?shù)恼{整,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為我們的教學服務,才能發(fā)揮更大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彭莉莉.奧爾夫教學法在手風琴教學中的運用[J].咸寧學院學報,2010,30(2):105-106.
[2]王匯涓.關于兒童手風琴教學中奧爾夫教學法的有效應用研究[J].音樂時空,2014(1):186.
[3]劉美.探討奧爾夫教學法在手風琴教學中的應用[J].音樂時空,2013(2):120.
[4]楊思東.基于奧爾夫教學法的手風琴教學設計與研究[J].黃河之聲,2014(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