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航空產業(yè)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也是知識產權布局較為嚴密的領域。不斷提升知識產權擁有量對于提升國內民機企業(yè)應對知識產權風險的能力至關重要。文章介紹了目前專利挖掘常用的方法,同時結合民機領域的特點對專利挖掘的一些案例進行了介紹,以期為民機企業(yè)專利挖掘的工作提供指導。
關鍵詞:專利;挖掘;TRIZ
引言
航空工業(yè)被譽為“現代工業(yè)之花”,其專業(yè)幾乎覆蓋了所有工業(yè)門類,集成數學、空氣動力學、材料學等上百種學科和7000余項技術,這一尖端科技領域,行業(yè)專利儲備應遠遠高于社會其他行業(yè)的平均水平。目前,世界航空工業(yè)形成了以美國波音公司和歐洲空中客車公司兩大巨頭為核心的競爭格局,隨著這兩大公司在世界范圍內的轉包生產和技術轉移,他們以知識產權為競爭手段、以專利進行壟斷的競爭模式進一步加劇。例如,從1960年起,波音公司在世界范圍內累計提交了3.4624萬件專利申請,空中客車公司在世界范圍內累計提交了3.0776萬件專利申請。截至目前,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在華的專利申請數量分別達到了2237件和3264件。龐大的專利數量背后,除了有其強大的技術儲備作為支撐之外,還與其企業(yè)內部科學的專利挖掘工作有著至關重要的聯(lián)系。因此文章主要對民機領域的專利挖掘方法進行討論,以期為國內民機企業(yè)開展專利挖掘工作提供參考。
1 專利挖掘的方法
專利挖掘就是從專利的視角,對紛繁的技術成果進行剖析、拆分、篩選以及合理推測,進而得出各技術創(chuàng)新點和專利申請技術方案的過程。一般而言,專利挖掘的方法可以分為技術要素的變更、技術要素的組合、技術點細分以及創(chuàng)新理論運用等多種方式,現進行分別論述[1]。
1.1 技術要素更改法
技術要素的變更是通過對專利中涉及到的技術要素進行實質性更改所產生的新的技術方案的方法。專利文獻所體現的技術要素不只是指權利要求中所包括的技術特征或者技術步驟,還包括了說明書或實施例中所提到的可能替換的技術要素。技術要素可以包括部件、材料、裝置、安裝位置,形狀、加工方法等。技術要素的替換應注意其替換的特征必須與原特征具有實質性的不同,否則可能會落入等同原則的范圍,從而影響其新穎性[2]。
空客公司于2005年申請了一件飛機機翼前緣結構(圖1)的專利。該專利給出了一種用于保護飛機結構的裝置,該技術方案與通常的前緣結構的區(qū)別在于將鋁合金的前緣板更替為纖維金屬層壓板(GLARE),從而利用該材料出色的抗裂紋、抗腐蝕和防火性能力提升飛機前緣抗鳥撞性能。
1.2 技術要素組合法
組合專利是指將某些技術要素進行組合,構成一項新的技術方案以解決現有技術客觀存在的技術問題。組合分為顯而易見的組合與非顯而易見的組合。
顯而易見的組合:如果要求保護的發(fā)明僅僅是將某些已知產品或方法組合或連接在一起,各自以其常規(guī)的方式工作,而且總的技術效果是各組合部分效果之總和,組合后的各技術特征之間在功能上無相互作用關系,僅僅是一種簡單的疊加,則這種組合發(fā)明不具備創(chuàng)造性。
非顯而易見的組合:如果組合的各技術特征在功能上彼此支持, 并取得了新的技術效果;或者說組合后的技術效果比每個技術特征效果的總和更優(yōu)越,則這種組合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發(fā)明具備創(chuàng)造性。
如圖2所示的美國Level-3公司的一件美國專利即是將攝像頭安裝在了客艙內以方便駕駛員對緊急情況下的客艙情況進行監(jiān)視,該專利即是將客艙攝像頭與駕駛艙內的顯示器等通用的技術要素進行了組合,產生了可以對劫機等以意外情況進行監(jiān)視的技術效果。
1.3 細化差異法
在專利挖掘的過程中應避免對技術問題、創(chuàng)新點大而化之的去分析,而應當盡可能從大的結果細化到小的技術問題上來,這樣能夠使得專利挖掘的對象更為清晰,專利保護的范圍更為全面。
一般而言,一個項目的研發(fā)過程需要攻克多項的技術點。因此應在產品研發(fā)過程涉及的多項技術點通??梢孕纬啥嗉@<夹g點的細分可從功能以及結構兩個維度進行細分:如一種飛機駕駛艙產品從結構上可以從前風擋、起落架艙門、前雷達罩、操縱臺等等結構或部件設計的角度進行細分。而功能上可以從抗鳥撞、視野增強、人機交互、防劫機等方面進行。飛機的任何一個部件的研發(fā)的過程中會涉及多個技術點或技術層面的內容,因此其產生的專利不會是單件,往往是一族或一群。
1.4 創(chuàng)新啟迪法
目前世界上擁有多達300種的創(chuàng)新方法,可以考慮在解決一些技術難題中引入創(chuàng)新理論,從而開拓解決問題的新思路。TRIZ理論就是最近為各行業(yè)廣為應用的一項創(chuàng)新理論。TRIZ理論認為:任何領域的產品改進、技術的變革、創(chuàng)新和生物系統(tǒng)一樣,都存在產生、生長、成熟、衰老、滅亡的過程,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TRIZ認為發(fā)明問題至少要解決一對沖突。而TRIZ理論中沖突一般被分為兩類,一類是技術沖突,另一類是物理沖突。TRIZ理論總結出用于解決技術沖突的40條通用發(fā)明原理,并為了沖突描述的標準化總結出39個技術參數,針對每對沖突均列出一些發(fā)明原理。
波音公司在開發(fā)737改進型飛機時,設計人員遇到了一個技術難題:引擎的改進需要增大整流罩的面積以使其吸入更多的空氣,即需要增大整流罩的直徑;但整流罩直徑的增大將使它的下邊緣與地面的距離變小,從而會使飛機在跑道上行駛時產生危險。這樣在“發(fā)動機的功率”和“整流罩與地面的距離”之間就產生了技術上的矛盾。為了解決如上技術沖突,運用TRIZ理論,所得到的解決問題的發(fā)明原理為不對稱原理,受此原理啟發(fā),波音的最終設計為:增加發(fā)動機罩的直徑,但為了與地面保持一定的距離,把發(fā)動機罩的底部由曲線變?yōu)橹本€(不對稱),把發(fā)動機部件移向兩側,這就形成了737改進型的發(fā)動機短艙唇口為扁平形狀[4]。
因此一些先進的創(chuàng)新思維工具的應用可以多角度提升技術人員的創(chuàng)新能力。
2 結束語
專利挖掘是企業(yè)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重要工作,文章對基本的專利挖掘的方法進行敘述,同時對專利挖掘方法進行了舉例,但專利挖掘工作的開展不能僅靠專利挖掘方法的普及。還需要配套措施的支持。如專利挖掘方法培訓;專利的配套獎勵,企業(yè)內部專利檢索能力的提升等,只有各方面工作同時推進,才能將企業(yè)的知識產權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切實得提升。
參考文獻
[1]謝順星,竇復睿,胡小永.專利挖掘的方法[R].中國發(fā)明與專利,2008.
[2]屈鵬,張均勝,曾文,等.國內外專利挖掘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4.
[3]朱占文,徐燕申,林岳,等.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科學方法論-TRIZ[J].中國機械工程,1999.
[4]阮汝祥.TRIZ理論與創(chuàng)新方法[EB/OL].www.docin.com,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