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稻栽培管理中,田間管理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是確保移栽后的水稻植株能夠返青成活,加速分蘗,保證分蘗數(shù),為水稻的穩(wěn)產高產打下良好基礎。重點是通過對水的調控,促進水稻根系發(fā)育,使植株生長健壯,保證足夠的分蘗數(shù),以提高產量和品質。本文主要針對水稻的田間管理進行探討,希望對水稻的生產有所幫助。
關鍵詞:水稻移栽;田間管理;技術要點
中圖分類號: S511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 " " " " " "DOI編號: " 10.14025/j.cnki.jlny.2015.22.004
1合理進行水的調控
1.1 灌水方式的控制
水稻移栽后,根系與新的土壤接觸,對于水肥的吸收能力還沒有完全恢復,而這期間外界氣溫漸漸升高而且風大,這對于葉片的蒸騰有很大的促進,因此需水量增加,此時要立即進行灌水,確保田間有一定的水層,但水層不宜過深,一般以不過苗高的2/3為佳,水面剛剛淹過苗心,這樣既可以保持根系的水分供應,同時也能防止葉片的蒸騰作用過大而形成干枯,同時也能防止夜晚秧苗受凍,起保水護苗的作用。待水稻植株返青后,也就是緩過苗以后,要把田間的水放掉一部分,保持水深在4厘米左右,以淺水層為宜,因為淺水層可以提高水溫和地溫,雨過天晴之后便會很快提升水溫,這樣能有效促進水稻根系的發(fā)育,起到促苗健苗的作用。適合的水溫和土溫,利于根系生長,多發(fā)新根,同時也能使秧苗早分蘗和快分蘗。保持淺水層是田間管理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也可以采用間歇灌溉的方式來控水,就是一次性灌水深至3~5厘米,然后待自然落干后再進行灌水,如此往復進行控水。
1.2 曬田
曬田時間一般是在水稻分蘗盛期后到幼穗分化前這段時間,把水排出去,讓充足的光照直射稻田,其作用有兩方面。一是對土壤的理化性質有所改變,使土壤在光照及充分與空氣接觸的過程中發(fā)生一些變化,對于稻苗來講能促進生長中心從蘗向穗轉移,利于培育大穗;二是對于植株的生長進行調整,經(jīng)過曬田,植株根系得到發(fā)育,減少無效分蘗,同時葉和節(jié)間變得短粗,長得壯實,增強抗倒伏能力。同時經(jīng)過曬田也能提高成穗率,增加穗粒數(shù)及結實率。一般來講,莖數(shù)達到計劃莖數(shù)的4/5時,基本上有效分蘗就會結束,此時如果水稻的長勢過旺,出現(xiàn)郁閉較早,同時葉黑、葉片向下,不出現(xiàn)拔節(jié)黃。如果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此時要進行曬田5~6天,如果沒有上述情況,則一般不用曬田。曬田時要達到田面發(fā)白,出現(xiàn)裂紋,池面見白根,葉色變淡挺直,主要是控制地上部分苗不要過快生長,而促進地下部分充分發(fā)育,達到壯稈的目的。曬田并不是所有田塊都要進行,要視氣候、土壤、肥料和苗勢等情況酌情掌握,曬與不曬、什么時候曬、曬到什么程度,都要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定。一般曬田多在水稻對水分不太敏感的時候進行,基本在分蘗末期到幼穗分化初期較適合。苗數(shù)足,葉色濃,長勢旺,肥力高的田應早曬、重曬,以人立不陷腳,葉片明顯落黃為度。相反則應遲曬、輕曬或露田,田中稍緊皮,葉色略退淡即可。曬田不宜過頭或不足,要靈活掌握。
1.3 增溫灌溉
水稻的生長受地溫的影響很大,所以對于水的控制還需要注意灌溉是否對溫度有所改變,一般白天灌水都會導致稻田的水溫、地溫變低,對水稻的生育產生影響,導致分蘗不足以及生育延后等情況,所以灌水一般要在日落前1~2小時到日出后1~2小時之間進行,一般白天不要灌溉。灌井水時要設曬水池、延長灌水渠以及表層水灌溉等,盡可能采取一些增溫措施,盡量降低或減輕水溫過低對水稻生長產生的影響。
1.4 避免跑冒滴漏
要經(jīng)常進行田塊檢查,對于存在問題的田埂要應進行加固處理,避免漏水情況發(fā)生。漏水會造成肥水流失,降低除草劑的作用,影響水稻的正常生長,肥水流入別的田塊會增加其它田塊的肥量,導致其植株徒長,而漏水的田塊則會因肥量不足而長勢減弱。另外過多的漏水會引起池埂壓力過大導致連鎖損毀的情況,所以要經(jīng)常進行田塊檢查,避免跑冒滴漏的情況發(fā)生。
2 分蘗肥的施用
2.1 施肥量
水稻返青后隨著植株生長,需肥量也在不斷增加,而此時地溫相對較低,而土壤中的養(yǎng)分還沒有完全得以釋放,稻田所用基肥基本上屬于全層肥,尚沒有完全發(fā)育的根系只分布在表層土中,養(yǎng)分供應明顯不足,所以要及時進行分蘗肥的施用,通常以氮肥為主,肥量要占整個生育期肥量的1/3左右。畝用尿素3~5公斤,地力較好的地塊酌減,地力差的地塊適增,壯苗早插的可少施,弱苗晚插的可多施。同時要注意水稻鋅肥的補充施用,避免水稻缺鋅而影響生長。
2.2 科學施肥
水稻分蘗期施肥一是盡早,因氮肥的肥效較慢,需要施肥后經(jīng)過一段時間才能真正發(fā)揮出肥效,一般在返青后便要施用,這樣能促進早分蘗;二是看苗施肥。分蘗肥的4/5要全田普施,留1/5根據(jù)長勢酌情施用,長勢旺少施,長勢差的要加施,這樣能控制全田的稻苗長勢基本一致。另外施肥時田間要留有一定的水層,不要排水施肥,如果自然落干,先灌水然后再施肥,這樣能使肥效均勻發(fā)揮;三是看天氣,雨天或早晨露水尚未完全干時,不要施肥,因為尿素粘在葉片上遇水會溶解,產生燒苗現(xiàn)象,不利稻苗生長。施肥量不要過多,并不是越多越好,肥量要適中,過多會引起秧苗徒長,易倒伏。
3 病蟲草害的預防及防治
蟲害:主要有稻薊馬、稻苞蟲。使用樂果、多殺菊酯防治稻薊馬,使用晶體敵百蟲防治稻苞蟲。
病害:主要是稻瘟病,使用三環(huán)唑、稻瘟凈防治稻瘟病。
草害:選擇對雜草殺傷而對秧苗無傷害的除草劑進行化學除草;對雜草較多的田塊采取人工除草除稗。
作者簡介:曹玉紅,中專學歷,九臺區(qū)葦子溝農業(yè)技術推廣站,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yè)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