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我院在應用抗菌藥物上存在的問題,以促進抗菌藥物在臨床上得到合理、安全及有效的使用。方法 隨機抽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75137張?zhí)幏剑瑥闹谐椴槭褂每咕幬锏奶幏?,對兩年?shù)據(jù)進行比較分析,并對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處方進行回顧性統(tǒng)計分析。結果 2013年抗菌藥物平均使用率為32.08%,2014年抗菌藥物使用率為22.52%,抗生素的使用率呈下降趨勢,主要存在用藥與診斷不符、重復用藥、超療程用藥、配伍禁忌等。結論 我院使用抗菌藥在一定程度存在不合理現(xiàn)象,需采取一定措施,使之得以解決。
關鍵詞:抗菌藥物;不合理用藥;分析
抗生素耐藥性上升及新抗生素獲取途徑的枯竭已成為社會面臨的重大危機,國家需出臺各項抗菌藥物制度和規(guī)范以加強醫(yī)療機構針對抗菌藥物的使用管理,促進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控制細菌耐藥。2013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監(jiān)測報告顯示,抗感染藥報告數(shù)量報告比例已連續(xù)4年呈現(xiàn)小幅下降趨勢,說明我國對抗感染藥的風險控制取得一定的實效,現(xiàn)對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的處方進行隨機抽查,對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及評價。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75137張?zhí)幏?,其中抗菌藥物處?9008張,統(tǒng)計抗菌藥物處方的使用率及其不合理率,分析其不合理的原因。
1.2方法 依據(jù)《藥品管理法》、衛(wèi)生部《2012年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柳州市工人醫(yī)院處方點評制度》、《柳州市工人醫(yī)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實施細則》,對我院門診抗菌藥物處方進行點評。評價基于兩方面:①有無指征用藥;②采用的給藥方案是否正確、合理,包括選用抗菌藥物的種類、給藥次數(shù)、給藥途徑、療程等進行統(tǒng)計。
2 結果
總共抽查75137張?zhí)幏剑渲锌咕幬锾幏?9008張,不合理的抗菌藥物處方數(shù)占總的抗菌藥物處方數(shù)2.46%,見表1、2。
3 討論
本次抽查研究,我院2013年的抗菌藥物使用率32.08為%,高于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標準(30%),也高于我國醫(yī)療機構門診患者比例(20%),2014年的抗菌藥物使用率22.52%,低于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標準(30%),但高于我國醫(yī)療機構門診患者比例(20%)。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率2.46%,2014抗菌藥物的使用率明顯比2013年下降,說明執(zhí)行抗菌藥物處方點評措施對制約我院門診抗菌藥物的使用起到一定的作用??咕幬锊缓侠硎褂弥饕w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3.1抗菌藥物的使用與診斷不符,使用抗菌藥物指征不明確:這是較嚴重的一類問題,一般所選用的抗菌藥物不能覆蓋患者所診斷疾病的最常見或最可能的致病原,長期使用不僅患者療效較差,治療時間延長、增加患者的負擔,還可能導致耐藥菌的產(chǎn)生。
3.2重復用藥:針對同一疾病給予作用機理一致或有效成份相同而劑型不同的抗菌藥物,此類用藥手段存在嚴重的潛在危險,增加了藥物的量,導致不良反應加重,醫(yī)生在開具藥物時應避免犯這種錯誤。
3.3選藥不合理。如:這兩年此類不合格處方占不合格處方總數(shù)分別為25%和14.08%,所占的不合理比例都較大,主要有:①違反用藥原則。喹諾酮類藥物應避免用于18歲以下未成年人這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上是非常明確的,但有極少數(shù)處方還是將喹諾酮類用于18歲以下患者。②違反經(jīng)驗選藥原則。例如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的患者使用洛美沙星治療,一般來說社區(qū)獲得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為病毒或鏈球菌屬細菌,第3代喹諾酮類抗生素對此類病原菌抗菌作用差,因此對門急診中常見的上呼吸道細菌性感染不宜選用這類藥物治療。
3.4聯(lián)合用藥存在配伍禁忌:在本次抽查中,患者診斷為慢性胃炎,開具嗎丁啉和克拉霉素緩釋片,頭孢羥氨芐片與阿奇霉素膠囊同服,頭孢羥氨芐片屬β-內(nèi)酰胺類為繁殖期殺菌劑,阿奇霉素膠囊屬大環(huán)內(nèi)酯類速效抑菌劑,使細菌迅速處天靜止狀態(tài),二者合用使后者難以充分發(fā)揮其繁殖作用而出現(xiàn)拮抗。
3.5用法用量不恰當:主要是給藥次數(shù)不合理,青霉素類、β-內(nèi)酰胺類(頭孢曲松鈉除外)、紅霉素、等半衰期較短的藥物,應1d多次給藥。如有的處方僅用0.6 g克林霉素,1次/d,共1d治療盆腔炎,這種劑量顯然是不夠的。它可能導致治療失敗,也增加了細菌變異的可能性。另外,如阿奇霉素2次/d的用法不合理,因其半衰期較長,1次/d給藥即可??股氐氖褂脛┝坎蛔阋脖容^常見。
抗菌藥物使用率高且存在不合理使用的原因大致可歸為幾點:部分臨床醫(yī)師藥物知識不全、缺乏對抗菌藥物的謹慎性且過度依賴抗菌藥物,在治療中責任心不強、片面追求起效快、治愈率高,而忽略了抗菌藥物存在的潛在危險性;藥師在指導患者用藥過程中未履行好職責,未能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根據(jù)目前醫(yī)院抗菌藥物的實際使用情況,制定并實施一項科學、合理、有效的抗菌藥物使用的指導性原則,同時建立并完善相關抗菌藥物的管理制度,使醫(yī)師與藥師在合理的使用抗菌藥物方面的專業(yè)水平提高。針對上述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現(xiàn)象,本院藥學部門制定了相應的措施,確立以臨床藥師參與督查和整改為主要手段,同時輔以各種抗生素使用知識的教育,希望我院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現(xiàn)象得到較大改善[1~3]。
參考文獻:
[1]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年度報告(2013年).2014-5-14.
[2]王艷麗,蘇玉萍.2011年4~6月門診、急診抗菌藥物處方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15:15-16,
[3]郭淑娟.從處方點評淺析門診不合理用藥[J].醫(yī)學信息,2013,26(6):538-539.
編輯/趙恒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