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瑞芬太尼與芬太尼在全身麻醉術中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應。 方法 選擇該院需要外科手術治療的各類患者68例,按照完全隨機的方法平均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芬太尼 進行全身麻醉手術,觀察組采用瑞芬太尼進行全身麻醉手術,對比兩組患者的生命體征(心率及平均動脈壓)、手術麻醉效果及不良反應情況。 結果 兩組患者術后,瑞芬太尼組患者在麻醉誘導期及手術期其心率和平均動脈壓波動情況小于芬太尼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兩組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及不良反應率上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結論 在全身麻醉術中采用瑞芬太尼具有手術生命體征平穩(wěn),術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復時間、麻醉清醒時間、拔管時間及定向力恢復時間短,且患者的不良反應率低,應在臨床上廣泛使用。
[關鍵詞] 瑞芬太尼;芬太尼;全身麻醉;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61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2(a)-0114-02
全身麻醉是指患者經(jīng)呼吸道吸入、肌肉或者靜脈注射麻醉藥物,抑制患者的中樞系統(tǒng),使患者出現(xiàn)全身痛覺消失、神志消失和骨骼肌松弛等可逆性的臨床表現(xiàn)。麻醉藥物對中樞的抑制程度主要與其血藥濃度有關。當麻醉藥物經(jīng)代謝排出體外后,患者的全身感覺及各種反射可慢慢恢復[1-2]。在麻醉過程中,我們要保障手術的順利進行,維持血液動力學的穩(wěn)定,尤其是平均動脈壓和心率的穩(wěn)定。同時也應該減少圍術期患者的躁動和嗆咳。這前提除了患者體質,手術類型及麻醉方法外,選擇合適的麻醉藥物也至關重要[3]。該研究則是對比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在各類外科手術全身麻醉中的效果及不良反應情況,為麻醉醫(yī)師在藥物選擇上提供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需要外科手術治療的各類患者68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8例,平均年齡為(48±4.6)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構成及疾病構成上經(jīng)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詳見表1。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取靜吸復合麻醉,術前8 h禁食水。入室后連接多參數(shù)檢測儀,監(jiān)測患者的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心率、血氧飽和度及心電圖情況。同時開放外周靜脈通路,然后給予患者平衡液靜滴,在靜脈誘導時采取咪唑安定 0.05 mg/kg,維庫溴銨0.1 mg/kg,丙泊酚 1 mg/kg,插管完畢后吸入異氟醚,采取機械控制患者的呼吸頻率,維持患者的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壓在30 mmHg左右,術中根據(jù)患者情況調(diào)節(jié)丙泊酚 3~6 mg/kg,在手術結束前半小時停止吸入異氟醚,同時給予患者接內(nèi)置的鎮(zhèn)痛泵。對照組患者在麻醉誘導示除給予上述藥物外加用芬太尼2 ug/kg,在術中加用芬太尼0.2 ug/(kg·min),術后鎮(zhèn)痛泵中采用芬太尼以2 ug/kg的速度泵入鎮(zhèn)痛。觀察組患者在麻醉誘導示除給予上述藥物外加用瑞芬太尼1 ug/kg,在術中加用瑞芬太尼0.1 ug/(kg·min),術后鎮(zhèn)痛泵中采用芬太尼以1 ug/kg的速度泵入鎮(zhèn)痛。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在用藥前(T0)、誘導時(T1)、拔管后(T2)及蘇醒時(T3)的心率和平均動脈壓;同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復時間、麻醉蘇醒時間、拔管時間、定向力恢復時間和不良反應情況[4-5]。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 SPSS 13.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使用(x±s)表示,采取t 檢驗進行比較。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動脈壓
兩組患者在T0時心率和平均動脈壓基本一樣,在T1時兩個指標出現(xiàn)明顯下降,但是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2和T3節(jié)段兩組患者的兩個指標均有回升,但是對照組回升明顯大于觀察組(P<0.05),甚至大于麻醉前。見表2。
2.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復時間、麻醉蘇醒時間、拔管時間、定向力恢復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經(jīng)對比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x±s,d)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率情況對比
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為17.64%,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率為5.88%,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率情況[n(%)]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3 討論
全身麻醉是在外科手術中是最常用的一種麻醉方式。在手術時我們希望有快速的麻醉誘導,術中穩(wěn)定的血流動力學及術后的快速蘇醒,同時也應該有良好的鎮(zhèn)痛效果。而阿片類藥物則具有這些特點。當芬太尼與異丙酚聯(lián)合使用時鎮(zhèn)痛效果好,而且安全性也高。但是由于芬太尼自身脂溶性高,使其容易通過血腦屏障而重新分布到體內(nèi)其他地方。這樣如果使用芬太尼量較多就會在體內(nèi)產(chǎn)生蓄積效應,導致患者術后蘇醒延遲[6-7]。
瑞芬太尼是新型阿片類麻醉性藥,是高選擇性u-受體激動劑,由于其化學結構中有一個酯鍵,使其容易被血漿和組織中的非特異性酯酶迅速水解。這樣使其具有了以下幾個優(yōu)點:①起效快,一般在注射人體1 min后就可以起效;②有效期短,其作用的半衰期為10 min左右;③代謝快 其大部分代謝物可經(jīng)腎臟代謝;④可控性好 即使反復多次給藥也不會在體內(nèi)蓄積,從而使患者術后蘇醒比較快[8-10]。該研究結果也證實了在全身麻醉中使用瑞芬太尼其術中及術后的平均動脈壓及心率波動幅度比較小,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使用瑞芬太尼組的患者自主呼吸恢復時間、麻醉蘇醒時間、拔管時間、定向力恢復時間的明顯短于使用芬太尼組的患者,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國內(nèi)學者張云峰等[11]人臨床研究結果相似,也驗證了瑞芬太尼的良好麻醉效果。說明為手術麻醉的質量和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但是需要說明的是,盡管瑞芬太尼在麻醉中具有很多優(yōu)勢,但其也有一些不良反應,常見的不良反應有低血壓、術后惡心嘔吐,甚至有呼吸抑制等嚴重不良反應,所以用藥過程中也要提高警惕。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出現(xiàn)1例術后惡心、嘔吐,1例術后低氧血癥,但較對照組,不良反應率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另一方面,由于瑞芬太尼藥效消退比較快,所以撤藥后疼痛癥狀出現(xiàn)的也相對較早。因此,術后要及時進行鎮(zhèn)痛,最好在手術結束前15 min左右連接鎮(zhèn)痛泵,以確?;颊邚穆樽頎顟B(tài)平穩(wěn)過渡到術后鎮(zhèn)痛。這就需要我們在使用瑞芬太尼要考慮給藥劑量、方式以及患者的年齡等因素,尤其對老年患者用藥要更加慎重[12]。
綜上所述,瑞芬太尼具有起效快、時效短,可控性好,能明顯降低麻醉的副作用。是目前外科手術麻醉的理想選擇。但仍需注意給藥方式及術后患者的鎮(zhèn)痛問題。
[參考文獻]
[1] 程曄.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全身麻醉中應用的安全性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34):79-80.
[2] 蘇坤華.瑞芬太尼與芬太尼在全身麻醉術中應用效果的比較[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21(1):124-125,128.
[3] 鄧大立.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外科全身麻醉手術中使用效果的對比[J].吉林醫(yī)學,2014,35(9):1890.
[4] 周偉,殷仁春.全身麻醉中應用舒芬太尼與瑞芬太尼的臨床麻醉效果比較[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4(12):112-113.
[5] 張衛(wèi),楊國仁,楊宗成.瑞芬太尼與芬太尼在全身麻醉中應用對比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11):156.
[6] 馬秀英.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外科全身麻醉手術中應用效果的對比分析[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4(9):9-11.
[7] 溫揚彩,劉智錦.瑞芬太尼與芬太尼在老年患者手術麻醉中的效果對比[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28):17-18.
[8] 禹華軒.靜脈應用瑞芬太尼與芬太尼在高齡患者手術麻醉中的臨床對比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2(30):84-86.
[9] 趙石蓉.瑞芬太尼、芬太尼單獨及聯(lián)合應用于全麻的對照研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0(23):66-68.
[10] 汪東學.瑞芬太尼在全麻手術中的應用體會[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3(4):483-484.
[11] 張云峰.瑞芬太尼與芬太尼靜脈麻醉在老年患者手術麻醉中的效果對比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3(8):135-137.
[12] 宋陽.瑞芬太尼與芬太尼靜脈麻醉在老年患者手術麻醉中的效果對比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3,23(2):869-870.
(收稿日期:201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