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認真地、專注地去做自己擅長的事,最后會做成一件有意義的事。
——蔡雅妮
“一個人吃飯,更不能隨便,不能將就,它是靜靜享受、品味快樂的最佳時光。食物有超乎想象的治愈力量,它能填飽你的肚子,更能治愈你的孤獨。”這是美食短片《一人食》傳遞的生活態(tài)度。做飯“菜鳥”、制作人蔡雅妮讓《一人食》擊中無數(shù)都市人的內(nèi)心。蔡雅妮不想過一成不變的生活,辭職創(chuàng)辦了只有她一名員工的工作室,婉拒知名客戶的廣告植入……因為她始終堅信:“一個人,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認真地、專注地去做自己擅長的事,最后會做成一件有意義的事?!?/p>
一個人的優(yōu)雅:
穿長裙騎小自行車,和同事友好相處
蔡雅妮出生于上海,她大學畢業(yè)后,去過廣州、北京,轉(zhuǎn)了一大圈,最后還是回到了上海,進入一家商業(yè)雜志當圖片編輯。2010年,在上海春日的午后,蔡雅妮時而穿著長裙,時而披著寬大的外衣,騎一輛迷你小自行車上班。到了單位大院,她默默地停好自行車,不聲不響地走進辦公室,在最角落的位置坐下,安靜地做著美術(shù)設(shè)計。
蔡雅妮的打扮,是一種令同事很羨慕,但又模仿不了的風格——干凈、素雅,成熟中透著小性感、小文藝的女人味。工作之余,幾位女同事聊起買衣服的習慣和鐘情的品牌。在她們談?wù)摿艘贿B串耳熟能詳?shù)钠放坪?,蔡雅妮打開電腦收藏頁,蹦出來幾個大家很少聽說過的歐洲、日本品牌,讓大家覺得自個兒的B格碎了一地。
令同事好奇的是,他們幾乎見不到蔡雅妮使用單位發(fā)放的黑色水筆、文件夾之類的東西,倒是常見她在辦公桌上擺弄著許多新奇的小玩意兒。比如,看上去像口紅的圓珠筆、設(shè)計巧妙要動腦筋才能打開的U盤、裝幀特別的隨身筆記本……
精致、優(yōu)雅、有情趣,這是許多同事對蔡雅妮最直接的印象。同事相信,優(yōu)雅的人設(shè)計出來的圖片應(yīng)該難看不到哪兒去。于是,同事時常帶著滿肚子的疑問找到蔡雅妮:“該怎么拍大雨中的清潔工呢?”“該怎么拍房產(chǎn)中介呢?”“該怎么拍農(nóng)民大叔呢?”……蔡雅妮不厭其煩,一直微笑著詢問同事一大堆問題,比如,拍攝對象的年齡、身高、體型甚至興趣、愛好、談吐方式。交流好后,她在手機通訊錄中一堆攝影師名單里找出合適的人選,再問對方的時間安排,幫助同事和他們聯(lián)系。
很多時候,蔡雅妮找來許多國外同類雜志的參考圖片,提前發(fā)給同事,告訴她們設(shè)計的幾套方案,提醒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讓她們做到心中有數(shù)。后來,許多同事依然很感謝蔡雅妮與自己交流的方式,沒有繞開蔡雅妮直接和攝影師溝通。
蔡雅妮講究情調(diào),常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讓人忍俊不禁的細節(jié)。有一天,在地鐵里,她看到一個頭發(fā)所剩無幾的大叔倚靠著欄桿,地鐵進站帶來一陣風,大叔的幾根毛發(fā)隨之飛舞,她連忙拍下這一幕。她把小貓取名為“羊肉串”,由于小貓經(jīng)常到處亂跑,她便用孜然粉把它“勾引”回來。有一次,她路過一家小店,發(fā)現(xiàn)門口放了一個招牌,上面寫著:“對不起,本人休息幾天!切勿打擾。——修理鋪”蔡雅妮自言自語:倘若我打擾了這名老板,后果會怎樣?
在熬夜盯稿件、做版面的日子里,同事向蔡雅妮討教如何把兩只家貓從北京運到上海的航空經(jīng)驗,交流哪家的咖啡豆泡出的手沖咖啡好喝,吐槽附近的小餐館春節(jié)歇業(yè)沒有了好吃的紅油抄手……在同事們的眼里,她簡單得只有一組組畫面,一個個有趣的片段,像春日里的陽光一樣,單純。
不過,令蔡雅妮糾結(jié)的是,自己究竟到底能做什么?令她郁悶的是,她只能做好分內(nèi)的工作,沒有發(fā)揮的其他余地。她無法忍受每天做一樣的事情,想做的不只是圖片編輯在做的事情,而是希望有所突破。2012年3月的一天,同事找蔡雅妮討論設(shè)計圖片的細節(jié)時,她平靜地說:“這是我最后工作的日子,明天你拍完片子,請交給另一位圖片編輯去處理?!本瓦@樣,在領(lǐng)導和同事們惋惜的神情里,蔡雅妮辭去了穩(wěn)定的工作。
一個人的餐桌:
單身也要好好吃飯,邊拍攝《一人食》邊交朋友
辭職后,蔡雅妮天天待在家里,以烤土司和便當為食,與小貓為伴。她沒有理由繼續(xù)在單位吃工作餐、加班餐,也不可能總是叫外賣。有一天,蔡雅妮走進一家精致的中餐廳。服務(wù)員得知她一人就餐,遲遲沒有給她上菜,只忙著招呼那些成群結(jié)伴的顧客。蔡雅妮等到最后,吃飯的興致低落到極點。
時間一長,蔡雅妮想自己做飯。但是,那些大廚掌勺的魯菜、淮揚菜的視頻讓蔡雅妮看了便不想學。中餐食譜里的“少許”“適量”“變金黃”等詞,更讓她一看就暈。
一天,在邊看視頻、邊學做菜的過程中,蔡雅妮想:做飯不是切切弄弄、瓶瓶罐罐這些表層的技術(shù)問題,它和穿衣風格、家居布置一樣,都是一種表達個人觀點的介質(zhì)。所以,哪怕是使用一樣的食材,遵循同樣的步驟,不同的人做出的同一道菜的風味都會不一樣的。食物與人之間的故事才是最有趣的地方。想著想著,蔡雅妮便產(chǎn)生了這樣一個念頭:如果每拍一條美食視頻短片就能接觸到一個陌生的人,多讓人興奮?。∷嘈?,愿意為自己炒一份小菜、煲一碗熱湯的人,就像舍得為自己購置高級內(nèi)衣的人,才是懂得愛自己、愛生活的人。
上海市南京西路有一片著名的新式弄堂建筑,都是三層紅磚小樓,每棟樓都有庭院與陽臺。這就是靜安別墅,建造于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因其頗具特色而成為上海的一個景點,李安導演的影片《色·戒》就取材于此。蔡雅妮很喜歡靜安別墅的韻味,便租下別墅的第二層、第三層,創(chuàng)建了工作室。
自始至終,工作室只有蔡雅妮一個人。無論拍劇集時的攝影師,還是文字作者,都是她從外面聘請的。她以輕松的心態(tài)開始拍攝一個人做飯的短片《一人食》。導演、剪輯、配樂,都是她動手。對場景的布置和畫面的調(diào)度,她更是格外注意真實感。2012年11月20日,蔡雅妮把《一人食》第一集《皮蛋豆腐》上傳到網(wǎng)絡(luò)。皮蛋豆腐是一道幾乎人人都會做的涼拌菜,主人公在菜里加了薏仁、肉松和XO醬,被網(wǎng)友們說成是“黑暗料理”甚至是“不是很會做飯”。蔡雅妮卻認為:“一道皮蛋豆腐有多種做法,不同的人做出來是不一樣的,不然怎么體現(xiàn)食物的性格呢?”
拍攝了10集《一人食》后,關(guān)注的人越來越多。于是,蔡雅妮將《一人食》的主人公換成了更加擅長烹飪的類型,點擊量超過50萬人次的《水煮魚》就是如此。烹飪水煮魚的是四川主婦寧遠,她把孩子背在背后,到菜市場挑選了一條草魚,回家后切成薄薄的魚片。當一鍋滾燙的熱油“刺啦”一聲澆在生魚片上的時候,大家見證了一種不需要上灶臺也能做水煮魚的方法。其實,最初寧遠做水煮魚的方法并沒有那么戲劇性。水煮魚有兩種做法:一種是先燙半熟,再把油澆上去,寧遠以前也是這么做的。寧遠的弟弟說,他做水煮魚從不事先燙魚,而是直接澆油。蔡雅妮一聽,腦海中出現(xiàn)了把熱油澆到魚片的場景。她和寧遠溝通,結(jié)果一拍即合,用后一種方式制作了水煮魚。
漸漸地,蔡雅妮拍攝的對象由朋友圈向外擴展。中年男子Chaik在網(wǎng)上看到《一人食》的視頻后,從北京趕到上海,輾轉(zhuǎn)找到蔡雅妮。Chaik曾是一個不屑于下廚、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理科男,常年對家庭的冷落使他最終讓妻子和孩子遠離了他。而在失去這一切后,Chaik開始撿拾平淡生活中的一簞食、一瓢飲。當他與蔡雅妮討論拍攝主題時,做出了滿滿一桌十道菜以供挑選,仿佛是他重新出發(fā)尋找生活的勇氣。
為了讓《一人食》引發(fā)更多人的共鳴,蔡雅妮事先需要進行很多調(diào)查。雖然最后播出的片子只有三分鐘,但她做一條短片的時間、精力都難以計算。她要與拍攝對象接觸幾次,看適不適合拍片。覺得可以拍了,再商量做什么菜,以什么手法做,最后試吃。如今,《一人食》從對生活趣味的展示,逐步演變到對“一個人”的生命主題的探討。蔡雅妮認為,每個人都有只屬于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如何安排好這一段時間是生命的一門功課。
一個人的堅持:
婉拒廣告植入,
錄制節(jié)目告訴父母她很靠譜
2014年春天,蔡雅妮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看到《一人食》,便想尋找合作平臺。一天,新媒體公司iTaxi代表找到蔡雅妮,表示愿意提供3分鐘的時段給《一人食》。蔡雅妮欣然接受,開始嘗試在線下的出租車播放。這種嘗試,讓更多人知道了《一人食》,大受歡迎。
之后,一家知名調(diào)味品公司領(lǐng)導讓蔡雅妮為“一人食”冠名開價,數(shù)家家居日用品公司總經(jīng)理擠破頭想在《一人食》視頻中植入廣告。那段時間,蔡雅妮欣喜地發(fā)現(xiàn),原來機會那么多!不過,她十分糾結(jié),因為拒絕財富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不過,蔡雅妮最終都謝絕了。她想明白了,選擇太多并非是好事,商家就是把她當制作公司,她不喜歡不尊重自己的合作。她想要的是一件作品,而不是一件商品。蔡雅妮想:“男人會有野心地想要搭平臺,而我只想好好地做內(nèi)容?!?/p>
在嘗試利用出租車播放成功后,蔡雅妮開發(fā)了《一人食》的衍生品。夏天,蔡雅妮與作家張愛球合作,將《一人食》整理成了同名圖書。插畫師制作了手繪的黑白圖畫,講述片中20個主角與食物的故事。由活色生香的光影與音樂開場,接下來交給靜靜的文字去描繪一個人的生活,蔡雅妮說這算為“一人食”找到了落地的根基。很多人買《一人食》送給朋友時,都會附上一句:“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哦。”
11月,張愛球在上海襄陽公園對面開了一家名為“一起”的餐廳。12月的一天,蔡雅妮沒有刻意地召開《一人食》發(fā)布會,而是請來短片中烹制河蝦粉絲煲的老爺爺,與喜歡短片、書的朋友們在“一起”餐廳聚會。
2015年1月,蔡雅妮和朋友們辦了小型的“一人食器展”。蔡雅妮找到一個舒適而有生活氣息的空間,請大家體驗出現(xiàn)在短片、圖書中的日用器具。在蔡雅妮看來,生活是需要分享和體會的,生活方式的傳遞也是精神層面的事。在專心做好一件件小事的時候,蔡雅妮也珍惜每一個愿意來體驗的人。
2月的一個傍晚,一名網(wǎng)友通過《一人食》的細節(jié)介紹找到了蔡雅妮辦公的靜安別墅。別墅旁弄堂里人不多,間或能看到老人坐在院子里曬太陽。網(wǎng)友來到弄堂盡頭的靜安別墅前,抬頭看到蔡雅妮探出身子趴在陽臺上,打著手勢引導她繞到另一頭進去。網(wǎng)友來到靜安別墅的三樓,門口掛了兩片布簾,上面寫了“一人食”三個字,用的是和短片里一樣的字體。
蔡雅妮穿了一件黑色吊帶印花長裙,優(yōu)雅大方。20平方米的房間里擺了一套白色皮質(zhì)沙發(fā)、原木色矮腳桌,矮桌腳旁邊是一排矮柜,對面是一張簡潔的日式風格辦公桌。蔡雅妮從桌邊拉過兩把椅子,一把給網(wǎng)友,自己則抱著腳坐在另一把椅子上。她的兩只小貓,一只蹲在辦公桌上閉著眼睛睡覺,另一只跑到沙發(fā)邊想跟網(wǎng)友“打招呼”。
網(wǎng)友以為蔡雅妮是一位善于收集生活美物的人,可事實上她比自己想象的更為簡單利落。不占有空間,也不留太多“自己”的痕跡。蔡雅妮播放著巴赫無伴奏大提琴曲,遞給網(wǎng)友一杯手沖咖啡后,自己也一邊啜飲著咖啡,一邊閑聊。蔡雅妮對網(wǎng)友說,她不愿放棄享受任何一段和朋友相處的時光。
3月,蔡雅妮應(yīng)鳳凰衛(wèi)視《時尚生活手冊》劇組的邀請,錄制了一檔節(jié)目。她說,這個節(jié)目是為父母而錄制的。直到那時,她才將辭職的事情告訴了父母,上電視節(jié)目能讓父母放心。他們會覺得女兒因為做《一人食》上了鳳凰衛(wèi)視,那么她的事業(yè)應(yīng)該是靠譜的……
問:做《一人食》至今,你最開心的是什么時候?
蔡雅妮:當初開始做是最開心的,不用顧及大眾的反應(yīng),不用考慮收視率,自己愛怎么拍就怎么拍,拍不好自己也不知道。
問:你是怎么選擇《一人食》主人公的,有什么標準嗎?
蔡雅妮:勉強說標準的話,可能主人公就是熱愛生活,喜歡美食的一群人吧。他們的菜燒得好不好,不是最重要的。
問:你做《一人食》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蔡雅妮:《一人食》本來是個人項目,但是隨著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它好像變成了品牌,我必須要認真對待。其實,這是最大的壓力。如何保持它獨特的運作模式,讓它支撐下去,是充滿挑戰(zhàn)性的,也是我一直在摸索著、探求著。
問:一個人的時候,你一般會吃些什么?怎么打發(fā)三餐?
蔡雅妮:我比較簡單,忙的時候吃一片面包就能撐一天,壓力大的時候就犒勞自己一頓好的??傊?,不能虧待自己。我特別佩服一人也要吃大火鍋的家伙,改天試試看。
問:你喜歡看哪些影片?喜歡哪些影片、視頻的風格?
蔡雅妮:我現(xiàn)在極少看電影,可能是因為一個人去電影院感到有些別扭。日劇、美劇、英劇,我都是會追的。影片、視頻嘛,我喜歡精致的風格。當然,我也喜歡紀錄片。
問:你未來還想做哪些嘗試?有哪些想做、要做的事情?
蔡雅妮:我想嘗試其他類別的短片。不過,還是那句話,想法太多,總歸要慢慢做,希望順利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