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冠心病成為常見病,支架、搭橋等名詞也為大眾所熟知。
放支架即經(jīng)皮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就是將支架植入冠狀動脈腔內(nèi),解除冠脈內(nèi)管腔狹窄,解決遠端心肌缺血,是一種治療冠心病的微創(chuàng)手術,總體上安全有效。
搭橋即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是從人體其他部位取血管自主動脈,跨過冠狀動脈病變處,和遠端血管吻合連接,達到給病變遠端心肌供血的目的。搭橋手術需體外循環(huán)、麻醉等多個學科共同協(xié)作完成。
支架和搭橋,究竟該如何選擇?總的來說,由于支架術圍手術期死亡率低于搭橋,創(chuàng)傷小,應該首選。但是,支架術最大的“敵人”是復雜和彌漫病變。例如,慢性完全閉塞病變(動脈完全閉塞)、極度扭曲病變(血管成角嚴重)等,對于支架術是極大的挑戰(zhàn)。又如,多支病變且病變段較彌漫,需植入多枚支架,出現(xiàn)不良事件的風險也會相應增加。而對于搭橋而言,無論中間的病變多么復雜和彌漫,橋血管可以繞過這些難題,直接到達遠端給心肌供血,規(guī)避了復雜及彌漫病變本身的風險。
有種說法認為,一名患者放3個支架以上就不合理,如果預計放3個支架以上,就得搭橋。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在搭橋和支架之間做選擇,遠沒有簡單到用支架的個數(shù)來做決定。高齡患者、有慢性肺疾病等合并癥的患者,承受搭橋這種開胸大手術的風險太高,綜合權衡之下,支架術可能是更合理的選擇。而對于年輕患者,沒有合并癥,搭橋風險可承受,但如果“橋”十幾年后閉塞該怎么辦?我國現(xiàn)階段幾乎不能進行二次搭橋,一旦“橋”血管出現(xiàn)問題,幾乎只能寄希望于支架術,難度可想而知。因此,對于一些年輕患者,支架術應優(yōu)先考慮。
總之,支架和搭橋如何選擇應個體化,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但無論如何選擇,應該強調(diào)藥物治療的基石作用。一旦確診冠心病,藥物治療是必須堅持的,要走出“手術以后就不用吃藥”的誤區(qū),如果不堅持藥物治療,支架或者橋血管再次出現(xiàn)問題都會很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