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有兩則關(guān)于螞蟻的傳說,雖不見于正史,但世代流傳,體現(xiàn)了閩人的悲憫情懷和超越世俗的尊嚴(yán)。
一是螞蟻報恩。據(jù)傳舊時,閩北一位窮秀才鄺繼聰上?。▉砀V荩┛伎婆e,租住在離貢院較近的一條小巷中。遇大雨,見螞蟻在水中掙扎,他撿根樹枝放在蟻群地,救了眾螞蟻??荚嚂r,他文章好,但有個錯別字,即“天”寫成了“大”。不取,考官可惜,便再查,“大”字變成了“天”字,上面一橫由螞蟻排成,拂掉后第二天再翻看時,螞蟻又把一橫補上了??脊倨嬷瑔柶鋪碛?,便不作錯字處理,錄取他為舉人。次年鄺繼聰進京會試中進士,回閩做官,到福州又在這條小巷住下,題詩曰:“燈籠雖大無斤兩,秤錘雖小壓千斤,大小豈能定功過,須知此地能補天?!薄澳苎a天巷”巷名遂定。
二是螞蟻傳天意。泉州的洛陽橋是我國古代四大名橋之一,也是我國現(xiàn)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橋,由北宋蔡襄主持修建。傳說其母懷蔡襄之際,在泉州洛陽江上遇大風(fēng)浪,船就要顛覆,母親禱告說:保佑我平安回家生下孩兒,定在江上修橋以造福萬代。須臾,風(fēng)平浪靜。當(dāng)了京官后的蔡襄惦記著母親的夙愿,要實現(xiàn)當(dāng)初承諾。但他學(xué)識高深,皇帝不放,于是蔡襄心生一計:某日,預(yù)先在御花園用蜂蜜寫下“蔡襄蔡襄,回鄉(xiāng)做官”八字。隨后陪皇帝到花園,螞蟻在蜂蜜字上早已排列整齊?;实燮嬷?,便高聲讀出。蔡襄立即跪下磕頭叩謝。蔡襄回到家鄉(xiāng)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建成洛陽橋。
翻史書,豪門貴戚說事動輒說龍談虎,不屑以螞蟻為例。螞蟻屬于平民,因平民沒有話語權(quán),像螞蟻,古有蟻民,今有蟻族之說便是例證。然而,蟻民卻不以身在塵土而自卑自賤,關(guān)于螞蟻的傳說才能流傳。
至今,福州人廳堂的楹聯(lián)和大門春聯(lián)仍然少寫求財,卻保留著諸如“向陽門第春常在,積善人家慶有余”等——象征著一種堅守。
(摘自《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