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在天津一個中醫(yī)世家,父親是燕京大學畢業(yè)生,后在天津醫(yī)科大學教英文。受家庭影響,我少年時期的理想是當律師、外交官、醫(yī)生,人生規(guī)劃里完全沒有“演員”。但高中時為了躲避上山下鄉(xiāng),有個正經的城里飯碗,不得已報考了天津人藝話劇團。進劇團后也沒有一鳴驚人,多數(shù)時間都在舞臺上跑龍?zhí)?,一跑就是六七年。那時候演藝界都是吃大鍋飯,主角和配角的收入相差不大,加上自我感覺“入錯了行”,對出人頭地沒有什么奢望。人生起步階段沒有經歷什么急功近利的熏陶,很自然地便學會了將很多東西看淡。不像現(xiàn)在的演員,接受了太多以競爭為主、甚至強調“你死我活”的教育,心理整個就跟著急功近利了。
其實不光演員,現(xiàn)在整個社會都得了“有用強迫癥”,崇尚一切都以“有用”為標尺,有用學之,無用棄之……許多技能和它們原本提升自我、怡情悅性的初衷越行越遠,于是社會變得越來越功利,人心變得越來越浮躁。
我從小彈得一手好鋼琴,喜歡到鐘愛。只要在家,我每天要彈上兩三個小時,興致高時會彈四五個小時。我有一臺珍藏版電子鋼琴,無論去哪兒都會帶著,在外拍戲間隙就會用它來代替鋼琴,有時碰巧劇組有設備,也會彈彈手風琴、吹吹薩克斯。鋼琴對我來說是絕對私密的朋友,混跡于社會,難免有郁結之事,無用的鋼琴練習便成了我排解心中不平的利器。
進入中年后,我迷上了畫畫,沒有門派,不講章法。磨好墨汁,鋪好宣紙,手握畫筆,然后打開地圖,回想多年來拍戲到過的地方,然后揮筆潑墨畫山水。畫好后貼在書房的墻上,一遍遍觀賞、對比,直到自覺不錯了,這幅方才作罷。又有言書畫不分家,后來我又覺得書法很精妙,慢慢也迷上了,我現(xiàn)在最喜歡用毛筆抄寫《道德經》之類的古籍,一邊抄寫,一邊默讀,入腦入心,很有意思。
我也相當鐘情棋藝。從圍棋、象棋、國際象棋到軍棋、跳棋、斗獸棋、飛行棋、五子棋、華容道棋……算得上無所不會吧。不過我只喜歡與自己下棋,人生如棋,下好下壞全在自己。借下棋,觀天地之深廣,思人生之淺狹。棋中有棋,棋里養(yǎng)生,拋卻勝負,無心則勝,無心則樂,無心則壽。
有人說工作那么忙,時間那么緊,去哪兒找閑情逸致?其實還是魯迅的那句話:“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擠總是有的?!比嘶钪枰o自己的心靈安一個家,讓自己保持自我、本我、真我。無用方得從容,潔凈如初的心靈及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才能成就百毒不侵的自己,心沒病,身體自然安康。如果要說養(yǎng)生的秘密,這就是我越活越年輕的“奧秘”。 (摘自《滇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