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遠程教育手段對院校教學模式的重要影響的一個方面就是網絡教育,而在網絡課程實施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對網絡模式缺乏系統了解的問題。本文在探討網絡教學模式的涵義和分類的基礎上提出了網絡課程多模式的研究目的與意義。
【關鍵詞】現代教育手段;網絡教學模式;網絡課程
1.網絡教學模式的涵義
從人類教育發(fā)展的歷史來看,一定的教學模式總是建立在一定的媒體基礎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文字媒體、印刷媒體的飛躍在教育史上所帶來的兩種教學模式——“師傅帶徒弟”和“課堂教學模式”,對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及其教育過程的進步和改革起到了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而當今社會正經歷從傳統媒體向電子媒體的飛躍階段。電子媒體時代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受到了嚴峻的挑戰(zhàn)。為了適應時代的需要,充分利用電子媒體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加快人才培養(yǎng)的步伐,教育領域中基于各種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的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模式便在Internet的飛躍發(fā)展中慢慢崛起了。
2.網絡課程多模式的含義
網絡課程的多模式的涵義是:支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隊教學活動進行設計,使教師可以靈活的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選擇是黨的教學模式。根據選定的教學模式,選取相應的功能組件,生成相應的網絡教學環(huán)境,并提供自主學習資源,改變現有的基于教材呈現式,以不變(課程)應萬變(學習者)網絡課程的制作模式。
3.網絡教學模式的分類
在現有的網絡發(fā)展水平之上,已經實現且初具規(guī)模的網絡教學模式有以下幾種:
3.1講授式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最經典的就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的課堂講授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與網絡資源環(huán)境相結合衍生出不同于以往的基于Internet的講授式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繼承了教師講解、學習者接受的傳統授課方式,其最大的優(yōu)點在于突破了傳統課堂中教師與學習者之間知識的單向傳遞和溝通,使學習者由被動的學習轉為主動地學習。
3.2個別化教學模式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習者自學加上教師輔導的一種教學方式。
學習者在網絡環(huán)境下的個別化學習并不是孤立的,它包括學習者在龐大的網絡資源面前,在自由寬松的網絡學習環(huán)境中自我識別、自我計劃、自我選擇、自我監(jiān)控等過程。
3.3協作式教學模式
也被稱為合作學習,是學習者以小組形式參與、為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在一定的激勵機制下為獲得最大化個人和小組習得成果而合作的一切相關行為。
3.4發(fā)現式教學模式
強調把人當作主動參與知識獲得過程的人。其操作的具體環(huán)節(jié)為: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利用材料做出假設——得出結論。
3.5討論式教學模式
討論式學習,就是學習者在教師的指導下,以一定的組織形式圍繞問題各抒己見,互相啟發(fā)、取長補短,從而深入理解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在討論式教學模式中,網絡的功能主要是教學討論的場所,學習者與教師可以同時在線交流,將遇到的問題及時解決,教師也能夠即時的把握學習者的學習情況。
4.網絡課程多模式的研究目的與意義
隨著教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教育手段的不斷進步,特別是計算機科學和網絡技術的發(fā)展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育模式的探討和教育以學習者為本、教學以教師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的推動下,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網絡空間的學習方式有別于傳統課堂的學習方式。網絡空間的學習是處于師生時空分離的狀態(tài)下,學習者更多的學習過程的發(fā)生是以“自主學習”為起點,以“探究過程”為主導,以“協作方式”來增進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滿足了自身發(fā)展的需要,構建合理知識結構的需要、提高適應社會能力的需要。
網絡課程的設計開發(fā)實施如何才能滿足、適應網絡空間的學習方式?如何才能促進網絡空間的學習方式的生成?這就是適應社會能力需要。
首先,網絡課程的多模式能夠鑒別不同層次學習者的學習需求,支持不同學習層次學習者的學習需求,能夠為不同學習者給出合適的學習路徑建議,有利于不同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選擇,加工以及深化。而不是采用類似傳統課程千篇一律的給出“課程大綱、每章概要、相關方教材的電子稿全文以及每章后面的練習”等這樣一種基于學科自身知識體系、缺乏考慮學習者如何學習的網絡課程設計制作的框架模式。其次,網絡課程得多模式能夠體現和促進網絡學習的高效性,充分的考慮了如何幫助學習者提升自主學習效率,能夠充分的利用網絡特性和功能以及相關的技術工具。比如在課程內容的框架上,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滿足不同類型的學習需要,而不是采用純文字的方式進行描述,這樣更加有利于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加工組織。而在內容組織上,打破了目前常用的只有一種樹狀結構的設計思維模式,提供符合信息時代學習者獲取知識的各種方式,提供課程內容組織的多種結構視圖,允許學習者進行線性學習,同時也允許學習者進行跳躍式閱讀學習,并且對各種方式都提供詳盡合適的學習導航支持。第三,網絡課程的多模式最大的好處不僅體現在能夠滿足學習者的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同時也能夠有效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動性,支持教師的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應用系統的方法分析教學問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問題的步驟,選擇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教學媒體,最后分析評價其結果的決策過程與操作過程。教學設計是教學目的的具體預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發(fā)揮前導和定向功能,直接決定著加血過程和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與否,突出網絡學習的自主性,強調教學資源用來支持學習,注重基于網絡的學習情境創(chuàng)設和教與學策略設計,而非用于支持教,重視學習需求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內容分析、教學效果的評價與反饋、交流的教學設計,有利于教師將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學經驗有效地融入到教學中去,從而促進和幫助學習者學習。
5.結束語
總之,教學模式并不是已成不變的,而是多樣化的和以人為本的。本論文提出的網絡課程制作系統的多模式課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制作網絡課程的傳統僵化的設計思想,但同時受本人的研究時間、條件和水平所限,該課題還有很多后續(xù)的工作要做。
參考文獻:
[1]高長江.高校課堂多媒體教學問題與對策研究.高教研究,2014,6,117-120.
[2]武法提.論網絡課程及其開發(fā)【J】開放教育研究,2008,12(1):68-73.
[3]歷毅.支架教學模式在遠程教育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探索.現代遠距離教育,2009,0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