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俗語有云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在物質(zhì)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大多數(shù)人們已經(jīng)逐漸喪失父輩給我們留下的智慧與能力,在自然危害高頻率發(fā)生的時代,掌握一門求生技能無疑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野外求生;技巧
生存是維持生命的藝術,如何在大自然里獲取生存,保證生命是極其重要的,無論是人為危害還是自然事故使受困者面臨絕境,都需要學會在逆境中生存。
一、冷靜面對,尋找方位,確定自身的位置是關鍵
受困者一旦受困,首先必須保持冷靜,要分析情況,了解自身所處的大概位置,這一步比立即尋找水源和食物更加重要,因為在不熟悉的陌生環(huán)境中,處處暗藏危機,應當首先保存體力,了解目前的情況,然后再做其它打算,在缺少現(xiàn)代指示器材的情況下就需要學會利用大自然特征去判明方位,從而找到脫困之路。
(一)利用太陽判定方位
1、太陽東方升起西邊落幕是自然的鐵律,在野外,可以根據(jù)自然規(guī)律找到方向,如受困者在午間無法判斷方位,可以利用直竿見影法判斷,在野外樹木、竹桿應該隨處可見,要選用一根比較直的樹枝,將直竿插入地面,當太陽照射直竿就會在地上形成倒影,將影子的頂點標記,約十分鐘后,再次記錄直竿的影子的倒影頂點,將兩次的頂點連成一條直線,那么這條直線的指向就是東西方向,連線的垂直方向是南北方向,靠近太陽的一邊就是概略南方。
2、指針手表判定法。在野外,還可以利用指針式的手表進行方向的確定。這種方法操作簡單,將手表水平放置在手掌心處,將手表的時針指示的時間數(shù)減掉一半后的中心位置面對太陽,手表12點的刻度所指示的方向就是概略北方。
(二)夜間北極星判明法
在天氣晴朗的夜晚,還可以通過北極星判定方向。要想找到北極星,首先要找到大熊星座,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北斗星。大熊星座由七顆星組成,其形狀像一把勺子。在發(fā)現(xiàn)北斗星后,沿著勺邊a、b兩顆星的連線,再向勺口方向延伸大約為a、b兩星間隔的5倍處會發(fā)現(xiàn)一顆較明亮的星,這就是北極星。北極星指示的方向就代表北方。
(三)利用地物特征判定法
通常情況下,野外的地形走勢、樹木、破損的建筑物都能暗示方位,例如獨立的樹木通常是南面枝葉比較茂盛,樹皮也相對光滑鮮亮。同樣砍掉樹木,樹樁上顯示的年輪也能暗示方向,比如獨立樹的年輪通常是南面稀疏、北面稠密。另外還可以根據(jù)房屋遺跡判斷方位,通常情況下,農(nóng)舍的大門朝南開。土堆、田埂、高地、建筑物的積雪通常是南面融化的快,北面融化的慢。土堆、大巖石、大樹南面往往草木茂密,而北面則易生青苔。
二、學會在復雜地形上行進的方法是脫離險地的保證
一旦判斷好正確的方位就需要嘗試著離開危險的境地。在野外條件復雜的情況下行進,應當盡可能的保證自身的安全和體力,有大路的應當優(yōu)先選擇大路,盡量避免翻山越林。在遇到河流時應當盡量沿著河岸走,其好處是:河邊的食物一般比較豐富,另外河邊可能會有人類活動的痕跡,沿著河邊行進更有可能脫困。河流是山區(qū)經(jīng)常遇到的障礙,當遇到河流時盡量不要草率入水,要仔細地進行觀察,然后再確定渡河的地點和方法。在偏僻山區(qū),河流通常水流湍急,水溫低,河床坎坷不平。渡河時,盡量集體進行,可3人或4人一排,彼此環(huán)抱肩部,身體強壯者安排在上游方向。
在必須穿越樹林時要尋找高處,進行觀察,要尋找高大的稀疏樹林行進,因為高大的樹林地面一般比較平坦,灌木叢雜草較少,而樹木矮小的林地通常荊棘雜草叢生,不便于行進脫困,行進時應當避開泥潭沼澤等危險地帶和土石松軟的崖壁。另外要盡量節(jié)省體力,在食物與水源不足的情況下,受困者感覺非常疲憊時可以適當放慢腳步,但不要停下來,可以進行調(diào)整,在路上應當適時尋找食物和水源,當給養(yǎng)充足的情況下可以尋找安全的區(qū)域進行適當?shù)男菹?,時間不宜過長,應當在找到宿營點前盡可能多走一點路。
三、取火、尋找食物和水源是保證生命延續(xù)的基礎
民以食為天,在野外環(huán)境中是顯得尤為重要,它是保證我們生存的物質(zhì)基礎,是我們脫困的有力保證,因此在野外,如何尋找食物和水源非常的關鍵。大自然中可供食用的物品還是比較豐富的,一般情況下,可以捕捉野生動物或者是采取野生植物來維持生命的延續(xù)。野生植物,特別是野果是可以生食的,但是為了保證飲食安全,通常情況都需要將食物煮熟,特別是捕捉到的野生動物,一旦有了食材,取火是關鍵。
在沒有打火機的條件下,取火變得尤為重要。在陰冷的天氣,火不僅可以照明驅(qū)趕蛇蟲走獸,而且可以烘烤食物,給人溫暖,在行進時可以照明道路,同時還是野外生存的最佳求救信號。
(一)取火的方法
野外取火相當?shù)牟灰?,雷電起火那是可遇不可求的,因此,應當學會收集一切可以利用的物品和保存火種。
1、礦石碰撞起火
無論是哪種取火,引火物品一定要注意收集,為了在野外生存就必須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行進途中有意識地收集自身需要的物品,如食物、引火物品、器皿等,野外常見引火物有:干枯蘆葦毛、馬尾草、干苔蘚、野棉花、禽類羽毛、動物皮毛等,這些都是絕佳的引火物,取火用的礦山在山地行進時,可以尋找一般天然形成的、有色的、棱角分明或者有氣味、質(zhì)地堅硬的石頭,這些石頭都含有一定的礦物,可以嘗試碰撞,看是否有火花。如果有,在石頭下端鋪放干燥松軟的引火物,猛烈打擊礦石進行取火。
2、鉆木取火
鉆木取火是根據(jù)摩擦生熱的原理產(chǎn)生的,這里僅介紹一種最為簡單方便的取火方式。找一塊干燥的木板作為鉆板,一般選擇干燥的白楊、柳樹等,在鉆板邊緣約2厘米處挖一小孔,孔與木板邊緣挖一小槽,其目的是火星可以自由通過小槽掉落在木板邊緣的地上,地上放置引火物,再找一個干燥、質(zhì)地較硬的樹枝削尖作為鉆頭,然后取韌蔓藤、鞋帶或者衣物編織成牢靠的繩索,與一根韌性較好的樹枝連接成弓狀,將質(zhì)地堅硬的樹枝纏繞到弓上,然后將樹枝鉆頭對準木板孔來回摩擦,保證頻率以及持續(xù)性,就可以出火星,形成明火。值得注意的是,為了將鉆頭固定,通常尋找收集一塊有凹槽的石頭,頂住鉆頭上端保證其穩(wěn)定性。
(二)獲取飲用水的方法
通常情況下,水源比食物更加重要,自然環(huán)境中,通常雨水是可以直接飲用的,在干燥的季節(jié)還可以通過挖掘地下水和凈化地面水來獲取水源。
當沒有可以直接飲用的水源和檢測儀器時,可以通過凈化水源得到飲用水,在有湖泊池塘等水源時,可以在池塘或者湖泊邊緣2到3米處挖一小坑,等水滲透出來,然后沉淀過濾后得到的水源就比較干凈了,土坑中的積水通常需要凈化后方能飲用,凈化的方法有,一是可以用燃燒過的黑木炭放到水里進行吸附凈化然后使用,二是可以進行燒開蒸餾的方法進行取水。帶有刺激性氣味的水源不要使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野外用水都應該煮沸后飲用,防止疾病的發(fā)生。
(三)食物的獲取
在野外食物的獲取也并不是極其的困難,大型動物的捕捉的確存在困難,但是小型動物的尋找還是比較容易的。水是生命之源,有水的地方就有食物,水源處常見的動物有魚、蝦、蟹、蛙、蛇、小型嚙齒動物以及鳥類等。無論動物的大小都不能忽視。水邊動物的獵取通常比較簡單,魚類可以用釣、摸、網(wǎng)等形式,蛙類蛇類可以用木棍敲打等。這里主要講解一下對小型動物的獵取,一般野外實用的有壓獵和坑獵等。
壓獵是一種較為原始的狩獵方法,但獵獲率卻很高,就是將木板、石板、凍土板或冰板吊起來,板下放置誘餌,動物吃食時重板落下,將獵物壓住,獵物即被捕捉住。此種方法適合獵取體積較小的毛皮動物。壓板的重量應視動物的大小而定。而坑獵就是指在動物的必經(jīng)之路上挖一大坑,坑底埋著削尖的竹簽,坑表面用樹枝和亂草進行偽裝,動物陷落后即可捕獲??荧C時坑的大小、深淺應視捕獲動物的大小而定,坑的四壁應光滑、垂直。
在食物較為匱乏的情況下,也可以食用昆蟲和植物。目前可供人類食用的常見昆蟲有蜘蛛、螳螂、蚱蜢、蟋蟀、蝸牛、蚯蚓、蟑螂、蝴蝶、蜜蜂等。這些昆蟲都必須烤熟或者炒熟再吃,防止寄生蟲和病菌入體??墒骋吧参锇墒车囊肮?、野菜、藻類、地衣、蘑菇等。一般情況下,哺乳動物吃的植物、野果等,人類都可以食用。作為一名好的求生者,就需要在整個過程中善于觀察和積累食物和水源,利用隨身物品以及大自然給予的一切來保證自身生命的延續(xù)。
四、良好安全的睡眠是保證體力恢復的重要途徑
在任何情況下求生者都必須保持良好的體力以及精神狀態(tài)來面對可能發(fā)生的一切問題。求生者通常采取晝行夜伏的方式面對危機,因為在黑夜中往往隱藏危機,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露營,在住宿時可以尋找廢棄的洞穴、樹洞等,一般洞穴入住都需要生火來驅(qū)趕蟲類以及野獸,也可以人為地搭建臨時住所,臨時住所可以選擇在可靠牢固的大樹上,也可以選擇在地面上,都需要搭建屋頂,蓋上干草,在野獸出沒的森林里,盡量不要在地面搭設臨時住所。
參考文獻:
[1]夏川.野外求生手冊[M].北京聯(lián)合出版社,2014.
[2]馬賽.怎樣去戶外[M].中國紡織出版社,2000.
[3]獵鷹.中國野外生存手冊[M].現(xiàn)代出版社,2012.
[4]李景龍,張萬良.野外生存指南[M].黃河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