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西廂記》是王實甫的代表作,它的曲詞華艷優(yōu)美,富于詩的意境。是我國古典戲劇的現(xiàn)實主義杰作,對后來以愛情為題材的小說、戲劇創(chuàng)作影響很大。在經(jīng)典古代名著《紅樓夢》中,也提到過此書。文章主要分析《西廂記》中人物心理的描寫。
關(guān)鍵詞:《西廂記》;人物心理;描寫
電影和電視有一種解釋人物心理的或者交代場景的聲音,叫做旁白。而對于舞臺上的劇本,中國的古代劇作是不會有“旁白”這樣一種聲音來解釋劇中人物的內(nèi)在思想和動機(jī)。所以在中國古代的戲劇雜本的創(chuàng)作中,是要通過人物自己的表現(xiàn)來展示人物當(dāng)時的心境和想法。于是,在中國古代的戲曲創(chuàng)作中,出現(xiàn)了很多對人物心理的描述,或是通過對話,或是通過第三者的言語,或是通過景色。這樣的描述豐富了戲劇的可讀性,使得戲劇在呈現(xiàn)上千姿百態(tài),創(chuàng)作除了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段鲙洝繁闶沁@戲曲中人物心理刻畫的佼佼者。
一、通過語言來表達(dá)人物心理
《西廂記》通過語言描寫人物心理。幾乎所有的文學(xué)作品,都會把人物的語言描寫作為顯示人物心理活動的主要呈現(xiàn)方法,在《西廂記》這種戲曲中也不例外。小說中的人物語言描寫需要刻畫出人物的性格,那么在人物的語言上就要表現(xiàn)出該人物的個性。在戲曲中,除了要滿足人物語言的個性化之外,還要添加語言的“行動性”。所謂行動性是可以表現(xiàn)人物豐富而復(fù)雜的思想活動,描述人物內(nèi)心糾結(jié)細(xì)致的心理歷程,就是活動性。這個活動性是人物才說了一句話,你就可以理會到她心理許多并未言出的話語。這對戲曲的語言具有兩方面的要求,一是語言必須具有較強(qiáng)的心理表現(xiàn)力,二是語言需要寄寓豐富的潛臺詞。《西廂記》的創(chuàng)作就是在寥寥數(shù)語之中,便讓讀者可以洞悉到各個人物的心理,了解他們的喜他們的憂,奠定整個劇作人物命運的基調(diào)。例如在張生第二次與紅娘相見的對話,是充滿了行動性的。
【紅出科】【末迎紅娘只揖科】小娘子拜揖!
【紅云】先生萬福!
【末云】小娘子莫非鶯鶯小姐的侍妾么?
【紅云】我便是,何勞先生動問?
【末云】小生姓張,名珙,字君端,本貫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歲,正月十七日子時建生,并不曾娶妻……
【紅云】誰問你來?
【末云】敢問小姐常出來么?
【紅怒云】先生是讀書君子……道不得個“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今后得問的問,不得問的休胡說!
張生大考在即,卻不在書房里好好讀書,跑出來對一個侍女拜揖,還直接報出了自己的姓名、籍貫、出生年月日、未娶妻。這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也表明了這張生并非是書首所描寫的“內(nèi)秉堅孤,非禮不可入”之人,而是一個想鶯鶯想得昏了頭的人。另一個方面,張生這樣單刀直入的報上家門,顯得有些笨拙、取鬧,從側(cè)面說明了張生并不是一個流連于風(fēng)花雪月場所的調(diào)情高手。這些表明了他感情真摯,品性木訥。而紅娘,面對一個陌生男人的唐突,確實回答的有禮有節(jié)不卑不亢,可見紅娘速來性格潑辣外向。而張生因為第一次相見便冒昧的自報家門,且唐突的詢問小姐,對于一個小姑娘來說確實又是值得“怒”的,故而給了張生一個難堪。寥寥數(shù)語,便是將人物關(guān)系和人物性格交代的清清楚楚,即是寫出了張生的殷切思念與木訥性格,又是寫出了紅娘作為大家庭侍女該有的素質(zhì)和小姑娘潑辣的性格。
二、借助他人對話來表現(xiàn)人物心理
在上面這種情況下,思想和性格是借助人物自己與他人的對話展現(xiàn)出來的。但是在戲曲中,并不是每次都是用言語直接表明性格,有時候是通過曲折的方式甚至是“口是心非”的差異表現(xiàn)出來。在“鬧簡”這折戲里,紅娘拿著張生寫的簡帖偷偷的放在了化妝盒上。這正是崔鶯鶯所盼望的東西,一般的姑娘將此簡貼收好就是,可是鶯鶯卻“正經(jīng)”了起來。
【旦怒叫】紅娘!
【紅做意云】呀!決撒了也!
……
【旦云】小賤人,這東西那里將來的?我是相國小姐,誰敢將這簡貼來戲弄我,我?guī)自鴳T看這等東西?告過夫人,打下你個小賤人下截來。
【紅云】小姐將我去,他著我將來。我不識字,知他寫著甚么?……小姐休鬧,比及你對夫人說呵,我將這簡貼去夫人行出首去來。
【旦做揪住科】我逗你耍來。
【紅云】放手,看打下下截來。
【旦云】張生兩日如何?
【紅云】我只不說。
【旦云】好姐姐,你說與我聽…… ……
【旦云】紅娘,不看你面時,我將與老夫人看,看他有何面目見夫人?雖然我家虧他,只是兄妹之情,焉有外事。紅娘,早是你口穩(wěn)哩!若別人知呵,甚么模樣。將描筆兒過來,我寫將回他,著他下次休是這般……
鶯鶯一番“正經(jīng)”到“我逗你?!痹俚健爸麓涡菔沁@般”充滿表明了崔鶯鶯想吃羊肉又怕膻的心理。想寫情書,又不得不用說是為了“著他下次休是這般”的謊言。這種微妙而復(fù)雜的心理是與崔鶯鶯的身份掛鉤的。崔鶯鶯是相國之女,從小受到了封建禮教的教誨,女子是不可主動求偶與男人,哪怕是訂婚了,也是需要盡量少見面的。但是她畢竟是情竇初開的少女,怎敵這感情的滋長。鶯鶯這種內(nèi)在對感情的向往和所受到的教育的產(chǎn)生了矛盾,所以她在對張生的感情處理上欲進(jìn)欲退,幾次反復(fù);而對紅娘,在不知道紅娘的態(tài)度到底是如何的時候,始終是將感情瞞著紅娘的,直到紅娘揭了她的底,虛張聲勢要出首,鶯鶯這才說了實話。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下,一個相國之女不能直接主動的追求愛情,而是靦腆又細(xì)致的維護(hù)著自己的情感,也是煞是可愛。
《西廂記》中僅僅是一個人物對話的描寫,就如此細(xì)致和用心,處處勾勒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在實際的演出里,這些人物的動作也是十分豐富,并且透露出人物此時的情感。只可惜戲曲從前只是口傳身授,劇本中不會將人物的動作標(biāo)出,而當(dāng)時“天下奪魁”的西廂記我們也是無從見到了。
參考文獻(xiàn)
[1] 顧海.論<西廂記>人物關(guān)系中擇婚理念之沖突[J].江蘇技術(shù)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4(03).
作者簡介:呂睿文,湖南廣益實驗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