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入手,從實踐基地的建設與管理,實踐項目的品牌化、系統(tǒng)化運作,構建學生黨員為核心、廣大學生為主力的全員參與模式,以及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營造濃郁的社會實踐參與氛圍四個方面探討了構建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長效機制。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實踐 "長效機制
[作者簡介]張佳(1982- ),女,陜西咸陽人,山東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學生事務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和研究。(山東 "淄博 "255049)
[中圖分類號]G64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15)26-0035-02
社會實踐作為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與能力提升的重要舉措,培養(yǎng)和提高大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如何引導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并確?;顒淤|量,使大學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在實踐中思考、在活動中成長,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一、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性
1.有助于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吧鐣嵺`是青年學生按照學校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利用節(jié)假日等課余時間參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教育活動?!雹偻ㄟ^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有助于高校學生走出“象牙塔”,對我國國情、經濟與社會現(xiàn)狀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解。同時,針對實踐中遇到的諸如農村醫(yī)療、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問題,引導學生對我國醫(yī)療體制改革、兒童教育、老人贍養(yǎng)等進行關注與思考,從而有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2.有助于大學生提高實踐、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能力。大學生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有助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將書本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實踐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通過在實踐中摸索發(fā)現(xiàn)問題,繼而在學習中思考解決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能動性。針對某一社會問題進行市場調研,查閱資料,結合專業(yè)知識深入思考,制訂解決方案,并通過再次社會實踐不斷改進與優(yōu)化方案內容,力圖更好地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意識,加快了學生向職業(yè)人的角色轉變,為學生成功就業(yè)增加了砝碼。
二、構建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長效機制的途徑
1.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與管理是實踐活動長效性的基礎。“社會實踐基地是指按照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根本目的和要求,在充分研究和把握大學生社會實踐特點和規(guī)律的基礎上,依據一定的模式,按照一定的步驟建立的,使學生能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參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活動和專業(yè)實踐,從而提高其專業(yè)能力和思想道德素養(yǎng)的長期穩(wěn)定場所?!雹诟咝Mㄟ^有計劃、有組織地建立一批實踐基地,為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提供了穩(wěn)定場所。同時,通過在某一實踐基地連續(xù)開展實踐活動,有助于大學生對實踐過程與實踐成效進行思考,繼而結合基地實際存在的問題,對實踐內容與方式進行改進與完善。在固定的實踐基地上開展活動的方式,提高了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通過大學生支教、支農、支醫(yī)等活動的開展使實踐基地真正受益。而高校通過對不同實踐基地的跟蹤調查、對比研究,有利于提煉基地的建設與管理經驗,促進基地建設的長遠發(fā)展。
2.社會實踐項目的品牌化、系統(tǒng)化運作為實踐活動的長效性提供了保障。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中,很多實踐團隊選擇在實踐地開展多種類型的實踐活動,如支教、民生調研、愛國教育等,這說明大學生對社會實踐的熱情度很高,他們期望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充分的鍛煉,因此實踐內容涉及的面比較廣。這種做法有利有弊,利在于學生通過多方位的實踐,拓寬了眼界,對不同領域的社會現(xiàn)狀有了初步的了解;弊在于學生對每個領域研究的深入度不夠,實踐活動也僅處于淺嘗輒止的階段,對實踐活動的思考、改進與完善略有欠缺,使得實踐基地受益頗少。因此在實踐活動的開展中,可以考慮針對某一實踐項目樹立品牌,使實踐活動正規(guī)化、系統(tǒng)化,將實踐活動做精、做細,對學生的熱情進行正確引導,使實踐基地真正受益。如針對某實踐基地留守兒童較多的狀況,招募實踐團隊,創(chuàng)建支教品牌。該團隊由對兒童教育感興趣的學生組成,將留守兒童按照年齡梯度進行分班,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開設包括自然科學、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法律知識、素質拓展等方面的課程,并確立班主任制度,形成一名大學生對多名留守兒童的幫扶體制。這種一對多的幫扶體制,有利于大學生對固定的對象進行長期關注,也有助于兒童在假期結束之后通過QQ、飛信等方式與固定的幫扶者之間進行溝通與交流。大學生在實踐活動結束后,可針對實踐地兒童的具體狀況,深入思考教育方式與內容,將支教課程形成大綱,將不同年級、不同科目的支教內容編撰成冊,將不同階段的兒童分班情況記錄在案,避免實踐活動在假期開展得如火如荼,而假期結束之后無人問津的局面。同時,結合支教內容吸納更多具有相關特長與興趣的大學生參與其中,并結合實踐地緊缺的資源如圖書、作業(yè)本等在校園中為兒童募捐。在下次實踐活動的開展中,以編撰成冊的支教內容為藍本,以記錄在案的班級學生名單為基礎,實現(xiàn)低年級班級自動升至高一年級,從而確保兒童教育的連續(xù)性,避免重復內容的出現(xiàn)。通過這種方式,大學生的責任心與綜合能力得到提升,兒童的教育落到了實處,達到了實踐團隊與實踐基地的雙向受益,有助于實踐活動的連續(xù)性與長效性。
3.構建以學生黨員為核心、廣大學生為主力的全員參與模式,是促進實踐活動長效開展的亮點。社會實踐組隊模式很多,有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組隊的,有學生會或社團帶隊開展實踐的,也有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共同組建一支團隊的。在眾多的組隊形式中,學生黨員為核心、廣大學生為主力的全員參與模式,能有效提升活動質量,增加實踐活動的長效性。本科生入黨名額相對較少,能夠發(fā)展為黨員的學生,無論是學習成績還是工作能力都是班里的優(yōu)秀者,同時在學院和班級內也具有較高的威信。在實踐團隊中由于黨員與入黨積極分子比例的提高,使得團隊的組織紀律性、工作積極性、協(xié)作精神等多個方面明顯優(yōu)于普通學生組建的團隊,這為社會實踐的成功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實踐活動開展中,以黨員為核心的組隊模式帶動了廣大學生共同發(fā)揚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的精神。他們不是以實踐結束后在學校評比中是否獲獎作為開展實踐活動的目的,而是更加關注實踐的經歷與收獲。他們利用社會實踐這個平臺與低年級學生繼續(xù)交流,讓社會實踐的重要性在低年級學生心中扎根,帶動著一批又一批青年投身社會、奉獻社會,在實踐中成長、在奉獻中成才。同時,以黨員為核心的組隊模式帶動了團隊成員的責任心與堅持不懈的幫扶精神,他們針對某實踐地能夠長期開展幫扶活動,利用多種資源如組織校園募捐、聯(lián)系其他高校實踐團隊、與慈善機構合作等,對實踐基地進行建設,確保實踐地發(fā)展的連續(xù)性。團隊成員通過連續(xù)實踐活動的開展與總結,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達到了實踐團隊與實踐基地的互惠互利,為社會實踐活動的長效性增加了亮點。
4.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營造濃郁的社會實踐參與氛圍,是大學生實踐活動長效性的助力。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通過主題班會及各類宣傳渠道引導學生關注國情、了解民生,明確青年一代肩負的歷史使命與責任義務,幫助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走出校園、步入社會,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傳遞青春正能量。在社會實踐開展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傳統(tǒng)媒體如當?shù)仉娨暸_、報紙、網站等以新聞的方式將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和需要的幫助發(fā)布出去,引起當?shù)厝嗣袢罕姷年P注,使更多的人參與到實踐中來,為實踐活動貢獻力量。通過微博、微信、QQ空間等新媒體方式,將實踐內容及相關照片發(fā)布出去,在朋友圈內引發(fā)評論與轉播,使更多的人可以時時關注實踐活動的開展情況;同時,通過新媒體輻射式的傳播速度與覆蓋度擴大實踐活動的影響力,從而為實踐活動的開展尋求更多的幫助與支持。社會實踐結束后,引導學生對實踐開展情況及時進行思考與總結,對實踐中出現(xiàn)的問題如加強基地建設、提升服務質量等進行摸索并提出解決方案。將實踐內容、實踐成果、實踐宣傳與實踐思考等內容制作成幻燈片或電子書,開展“實踐歸來話收獲活動”,與低年級的學生一起分享“我的實踐故事”。通過這些方式,營造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的氛圍,在學生中擴大社會實踐的影響力,引起廣大學生對社會實踐活動的充分重視與熱情參與,為實踐活動的長效性提供有效助力。
[注釋]
①吳云.強化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新功能[J].淮北煤師院學報:哲社版,2002(2):128.
②曹銀忠,胡樹祥.新中國成立以來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回顧與展望[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