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說話對于我們成人來說也許是件輕松平常的事情,但是對于大班的少數(shù)民族幼兒來說,說話成了他們生活中的難題,畢竟他們才從說幾個單字到一句短小的話,但想把一件事情表達清楚明白,實在很難,所以很多孩子直接用行動來代替語言,比如老師問話時他們只是簡單的點頭搖頭,和小朋友相處時不用語言溝通,而使用抓、咬、搶的方式,這樣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發(fā)展。
為了改變這一狀況,盡快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孩子們盡快適應(yīng)幼兒園的學(xué)習(xí)生活。在日常教學(xué)和生活中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1、幫孩子豐富詞匯
在與孩子的交流中我發(fā)現(xiàn)少數(shù)民族孩子不愿說話是因為他們掌握的詞匯太少,不知怎樣表達,而4-5歲的孩子正處在接受語言能力最強的時期,這時教孩子學(xué)習(xí)一些普通話詞匯和句子,孩子比較容易接受。我首先在一日活動中教給孩子一些正確的詞匯和話語,如:“老師早上好!”“老師再見!”“老師,我要小便”“老師,我要喝水!”“老師我想要吃......”“我們一起玩吧!”“給我玩一玩好嗎?”多數(shù)孩子很快就能運用這些話語和老師小朋友交流。
2、裝不懂,逼孩子講話
班級里有很多孩子嘴很懶,有些話明明會說可就不說,比如早上來到老師面前說“老師好!”同時伸著兩只胳膊,示意老師給他脫下外套,這樣的孩子在家肯定是形成習(xí)慣了,一個動作就能讓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替他幫忙,可是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不愿開口,不利于他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因此,對于這樣的孩子,我采用“逼”的方法,就是當(dāng)他動作示意的時候,老師裝不明白他的意思,逼她把意圖表達出來。
3、創(chuàng)造機會和孩子談話
為了進一步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我盡量創(chuàng)造和孩子交流的機會,例如晨午檢時和每個孩子交流一些感興趣的問題,如“你早上吃的什么?”“今天是誰送你來的?”“你的衣服真漂亮,誰給你買的?”“你的好朋友是誰?”“你最喜歡看什么動畫片?”在這種親密和諧的環(huán)境中孩子們很樂意回答老師的問題,并愿意把自己的疑問和想說的傳達給老師,漸漸的孩子能主動和老師交流了,如“老師,我爸爸給我買了一輛挖掘機汽車”“今天我媽媽和我上姥姥家去了”“老師我有兩條新裙子”等。
4、學(xué)會聽,才能講
孩子是最愿意聽故事的,而故事中往往有精彩的對話和豐富的詞語,為了進一步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我讓孩子多聽故事,我們每天利用合適的時間給孩子們安排了有趣的故事,讓孩子們學(xué)會安靜地聽故事,聽后在老師的引導(dǎo)下重復(fù)里面的精彩話語和詞語,孩子們很感興趣學(xué)的也就快。
5、教師與幼兒平等的交流
教師與幼兒之間應(yīng)該是互為平等的“對話”伙伴。幼兒是活動的主體,與教師對話的主體,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指導(dǎo)者和幫助者。和孩子交流時,假如你彎下腰或蹲下,拉著孩子的手,看著孩子可愛的笑臉,純真的眼睛說話,讓孩子感受到你我之間的平等和親切,他會把自己內(nèi)心的悄悄話一咕嚕地全告訴你;在幼兒游戲時,如果你洋溢著熱情組織孩子們一起嬉戲、玩耍,讓孩子感受到老師也是一個愛玩的大孩子,沒有了“大人”與孩子間的距離感和神秘感,他們會擁著你七嘴八舌地說說游戲的快樂;在幼兒的生活活動中,只要你耐心地指導(dǎo)、幫助,讓孩子感受到此時的你就像自己的媽媽,他會情不自禁地談起自己最得意的事兒來。在學(xué)習(xí)活動中,你試著和幼兒商量著對話:“這樣行嗎?”“你認(rèn)為呢?”他會憑著自己的經(jīng)驗,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觀點都“敞亮”出來。假如你把遇到的困難或要解決的問題拋給幼兒,他們一個個會像模像樣地討論起來,孩子的天真無邪在你的不經(jīng)意中就會流露出來。在這平等對話中,師幼互動,逐漸溝通、融洽、和諧、愉快,這樣幼兒的口語表達得以發(fā)展,情感得以激發(fā),智慧得以提升。
經(jīng)過一個學(xué)期的努力,我們班的少數(shù)民族孩子由原來的喜歡點頭搖頭,只會說是與不是,到能完整說出一句話,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圖;從只會從別人手里搶玩具,到能和小伙伴說“我們交換玩好嗎?”幼兒之間的戰(zhàn)爭幾乎沒有了;從聽不懂老師的問話,到上課積極的回答老師的問題,從不愿和老師小朋友講話,到主動和老師小伙伴交流,每個孩子都有令人驚喜的變化。家長最高興了,他們說孩子自從上了幼兒園對人有禮貌了,小嘴更甜了,會說兒歌講故事了,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