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讓學生保持持久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單一的教學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個好的方法,經(jīng)常使用也會失去它的魅力。然而學好英語更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而大部分學生所缺乏的往往就是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因此,英語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就要充分研究新的教學方法,認真?zhèn)湔n,在教學環(huán)節(jié)增加趣味性,讓英語課堂教學更具多樣化。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開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我個人根據(jù)多年教學經(jīng)驗,總結出以下幾點拙見:
一、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改變英語傳統(tǒng)教學方法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我們教師一直說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然而我們卻沒有做到這一點,卻忽略了這一點。我認為要完成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必須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思維、學會選擇等,讓他們具有終身的學習能力、發(fā)展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實踐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一改只顧“教”而不顧“學”的做法,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尤其是探討關于“學”的方法,促成“教學過程”向“學教過程”的轉變,使提高教學質量成為可能。在教學方法上,首先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真正把傳授知識的過程當做學習交流和自主探索的過程,教學重點應放在培養(yǎng)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上,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學習方法庫,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教師還要注重學生的學習水平層次和個性差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對于一個人一生的學習活動至關重要。所以我們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改變英語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不斷創(chuàng)新,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提出一些新鮮的教學方式,去吸引我們的學生學好英語這門課程。
二、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的環(huán)境對于我們教學的成績也是至關重要的,它影響著我們師生的情緒。課堂的氛圍對于我們教師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影響極大,老師的責任在于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樂于參與,積極學習。對于初中新生來說,在進入初中剛開始學習英語時,他們對于英語有種好奇心理,在課堂上往往是渴望能講幾句,但又羞于開口,唯恐出錯,怕別人笑話,所以教師要緊緊抓住學生這種心理,將教學內容在輕松的氣氛中自然地呈現(xiàn)出來,不向學生提出過多過高的要求,并且不斷地給學生制造成功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嘗到成功的喜悅和成就感。這樣,既可以消除緊張的情緒,又滿足了學生好奇、好強、好玩的心理,讓學生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不斷產(chǎn)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學好英語的信心。從而為學生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和培養(yǎng)自己的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對于他們以后掌握英語這門學科很重要,也為他們學好英語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讓英語變成學生日常的口語,常用英語表達
對于我們英語教師來說,我們總認為學生只要在課堂上能跟著自己讀、照著說,把我們教授的內容全記住也就行了。我們從沒有考慮學生的感受,不管他們是否接受我們的教學方式,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學生,使學生總處于機械學習的被動狀態(tài),讓他們對英語產(chǎn)生厭學的情緒,慢慢的抵觸英語,對英語很反感,從而不在學習英語。對于這樣的教學,雖然我們教師賣力的教了,結果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煩,在生活實踐中不會學生仍不會用。那么,我們從事英語教學的目的達到了嗎?起到應有的效果了嗎?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我們這樣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我們學習一門語言是用于更好的同他人交際的,學習英語我們是為了讓學生們以后暢游世界的。所以學習英語要靠學生自己實踐,在交際化活動中掌握英語的特點。針對這一特點,我們應采取那些方法呢?我們教師可以定期組織一些活動。由我們教師指導,以課本內容為素材,組織一些口語對白,講一些故事,說一段笑話,再慢慢由學生自己去編、去表演。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英語水平選讀至少一篇精短美妙的英文作品。為了使每一位學生有更多機會練習口語,每天課前4~5分鐘安排一名學生做值日報告,用英語說出當天的日期、星期、天氣、出勤、新聞等情況。這樣,可以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寫作表達自己的想法,嘗試著用英文去寫作表達。
總之,每一個學生在學習英語時總希望老師能告訴他們學好英語的竅門或捷徑,通過多年的英語教學經(jīng)驗,我認為在英語學習上無捷徑可走,但有方法可循。科學的方法,可以使我們的英語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不僅使學生學到英語,而且能讓其懂得如何面對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