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簡要論述了英語課堂設疑存在的問題和設疑的方式方法,旨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實現(xiàn)教育目的。
關鍵詞:英語;課堂;設疑
課堂設疑可以獲得教與學的反饋信息,教師可以通過設疑檢驗教學的目的是否達到,學生通過設疑可以了解自己是否掌握所學內容;通過課堂設疑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利用已獲得的信息,主動地展開聯(lián)想,積極思維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的課堂設疑使我們的學生參與到語言活動中來,對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課堂設疑存在的幾點問題
(一)課堂設疑缺乏目的性
課堂設疑要有明確的目的和指向,既要關注學生能力發(fā)展和教學效率的提高,又要為課堂教學服務,要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為中心,設疑的同時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只是一些機械性的問題的提出,雖然學生們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很高,但是并沒有使學生的知識得到應有的遷移,或者強化其已有的知識運用。
(二)課堂設疑期望值過高
學生的詞匯量畢竟是有限的,有時候不能很好地回答老師的問題,這很正常。期望值過高導致老師過多地否定學生,而且對學生的心理感受欠缺充分的考慮。對學生不準確的回答我們不能用一句看似很普通的“No, no”予以否定,這既不符合英語語言的溫和寬容的習慣,顯得教師的態(tài)度很硬,也讓學生難以接受,這就很容易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影響課堂設疑的效用。其實學生只要是天天在進步,哪怕一小步,教師都要鼓勵,這樣他們才會不斷品嘗成功的滋味。
(三)課堂設疑具有懲罰性
課堂對于上課開小差、走神的學生,設疑有時候就成了懲罰他們的一種手段。冷不丁一個問題拋過去,看到學生手忙腳亂心里有勝利者的感覺;要是還可以湊合回答,就刻意地加大問題的難度,非要弄得他們臉紅,這才有師者的威嚴。不可否認,有時候這種做法對學生有一點點的警示作用??墒菚r間一長,那部分學生的自尊心受到極大的傷害,怕老師設疑,更別說是去與老師配合了。而其他同學也會以這種出丑的學生為樂,哈哈一笑,看似課堂氣氛好了,實際效果反而更糟糕。
(四)問題過易或過難
提出的問題類型單一,問題本身對學生的回答方式限定在特定的范圍內,往往只需在“Yes”,或“No”, “Right”,或“Wrong”, “True”或“False”等肯定或否定的兩極范圍內選擇。這類問題只需死記硬背的知識,而不需要推理分析。流于表面,流于形式,并未真正觸及深層的智力活動。對于培養(yǎng)學生寬廣的視野、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發(fā)散性的思維極為不利。相反問題的難度超出了學生的認知水平,是教師憑空設想確定的,它的評判使學生造成了認知的困難。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阻滯教學進程,還破壞了教學氛圍,不利后續(xù)教學。
(五)提問對象的選擇不合理
從調查來看,我們大多數(shù)教師比較喜歡采用集體回答的方式,這樣即節(jié)省時間,也可以保證教學順利的進行,但是不利于考查個體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于不愿主動回答問題的學生,教師沒有予以鼓勵,而是一味采取點名的方式,但是設疑對象也只局限于少數(shù)成績較好的學生。長此以往,會造成很多學生大腦不會積極主動思考,參與不到課堂中來。從設疑中,沒有看出教師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有區(qū)別地設計和安排所問問題。而會出現(xiàn)學優(yōu)生回答的問題難度不夠,個別學生又對回答的問題力不從心的情況,這樣大大降低了設疑的效率。
二、課堂設疑的方式方法
(一)課堂設疑的施行模式
學生不能給出答案時,應該耐心等待,給學生時間去思考問題。如果等待學生仍然沒有回答出問題,教師可以選用以下技巧幫助學生找到問題的答案。
1.適當給其鼓勵
學生可能沒有作答,或只給出部分回答,他們需要進一步的鼓勵或者在老師的幫助下,給出系統(tǒng)完整的回答。這個鼓勵可以是一個手勢,也可以是語言暗示,或鼓勵的話語。
2.給其補充設疑
有時學生的回答是不全面的,模棱兩可的,或僅局限于一點。進一步的設疑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從不同的角度審視原問題,給出更綜合的回答。
3.提供補充信息源
學生缺少某些關鍵的信息,所以不能說出正確的回答。教師應該認識到這個問題,提供一些造成學生回答困難的缺失信息。通過提供補充信息來引導學生向著正確的答案前行,此種幫助學生的方式要比直接告訴他們正確答案好的多。
4.轉變方向
一個學生在鼓勵、幫助后仍然感到問題困難,這時應該召喚另一個學生或者全班同學來幫助其回答。不能讓這位答不上來的學生感到難堪,挫敗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影響他聽課的心情。
(二)注意設疑次數(shù)
課堂設疑也不是越多越好,把握設疑的密度,恰到好處的掌握設疑的頻率,也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大要素。問題的設置應有疏有密,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和時間,一節(jié)課不能設疑不斷,否則,學生經(jīng)常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易造成疲勞狀態(tài),無法冷靜有效地思考,反而破壞了課堂結構的嚴密性和完整性,但是也不能沒有設疑。
(三)設疑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
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同時,必須對所教學生的思維特點做全面透徹地了解,設計出符合自己學生思維規(guī)律的問題,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做好充分準備
上課前,教師要對所設疑題進行認真充分的準備,圍繞教學目的做出科學的預案,做到胸有成竹,以便讓不同層次的問題落實到不同類型的學生去回答。
三、總結:
經(jīng)過一段時間對新式課堂設疑的方式方法的研究、積累一定的經(jīng)驗,在課堂教學中加以實施,發(fā)現(xiàn)對啟迪學生思維、主動地掌握知識,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激發(fā)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優(yōu)化教學課程、提高教學質量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進行課堂設疑設計時關注到了這些技巧,對不同的設疑技能加以練習,不斷實踐,不斷修正。這必定能開啟學生心智、促進學生思維、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從而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結果,使課堂設疑成為“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英語能力”的有效途徑,使得總體教學質量得到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