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引出內容、啟發(fā)思維、溝通情感、反饋效果都離不開提問,它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提部已是課堂中的家常便飯,然而很多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卻忽略了這一教學藝術,要么問題過于簡單,學生只需隨聲附和是與不是,要么問題過于雜碎,無法將學生引向某一確定目標,要么問題過于急促,不等學生思考就自己說出答案等等。其實一個好的課堂提問能夠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或專題上,能夠引導學生追憶、聯(lián)想。因此,只要善設情景、精選問題,在尊重學生的甚礎上投其所好,進而優(yōu)化課堂提問,便能“問”出學生激情,“問”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問”出課堂的精彩。
關鍵詞:信息:課堂:提問:技巧
我們生活在問題之中,每天都會面對許多的問題,大的、小的、工作中的、生活中的、必然的、偶然的等等,課堂中更是如此。引出內容、啟發(fā)思維、溝通情感、反饋效果都離不開提問,它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提部已是課堂中的家常便飯,然而很多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卻忽略了這一教學藝術。其實一個好的課堂提問能夠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或專題上,能夠引導學生追憶、聯(lián)想。因此,優(yōu)化課堂提問便能“問”出學生激情,“問”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問”出課堂的精彩。
怎樣才能在課堂中問出精彩呢?我在課堂教學中做了如下嘗試:
一、善設情景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實踐證明,只有當學習內容與其生活情境相結合時,有意義的學習才可能發(fā)生,所學的知識才易于遷移到其他情境中進行再應用。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正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思維、學會學習的有效手段。創(chuàng)設的情境問題是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的新穎、可行的情境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索、合作,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以達到激發(fā)興趣,主動學習的目的。
如小學四年級教材中的《設置動畫效果》一課中,我創(chuàng)設的情境是這樣的:a、我們班上的全部同學去參加郊游活動,現(xiàn)在已到達了目的地,已整齊地排好了隊伍(圖片上有全班同學的照片),正等待分組活動?;顒訁^(qū)內有各種好玩的娛樂項目,請選擇你想去的娛樂場所并到達娛樂場地。任務宣布后,同學們興趣十足,沒等老師多說,已迫不及待地開始了各自的探究活動。b、有的學生選擇了跑步比賽,也做出了動畫。師:可是誰嬴了呢?大家都沒有答案。師:為什么不能比較出輸贏呢?生:起跑不是同時的。師:有沒有辦法讓他們同時起跑呢?大家又進入探索之中。
本情境設置中遵循了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又將理性認識具體化回到實踐過程中的認識規(guī)律。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了學生求知的欲望。
二、精選問題
提問不僅是評價、調控教學的手段,更重要的功能是充分展開師生的思維并促進教學對話。一個經過精心設計,恰當而富有吸引力的問題,往往能撥動全班學生的思維之弦,一樣的教學內容,不一樣的提問方法,會產生完全不一樣的教學效果。
如小學四年級關于電子表格單元的內容中,第一課時是認識電子表格、會輸入數(shù)值、會設行高和列寬;第二課時是學習計算(是在第一節(jié)課完成的表中進行計算);第三課時是表格美化(是在第二節(jié)課完成的表中進行美化)。要想讓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并提高后幾課的效率,就涉及到文件的保存、另存及修改等知識。當學生完成第一節(jié)課內容并保存后,可設計如下問題:如果以后對才保存過的表修改后,還需要點擊保存嗎?如果要對這個表換個名稱保存怎樣做?對修改過的表格沒點保存而關閉程序后再次打開,內容會改變嗎?
通過以上這些精心設計的問題,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了保存的意義,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探索、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的信息素養(yǎng)。
三、投其所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褪钦f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重視興趣在智力開發(fā)中的作用。學生對什么有興趣呢?這是在授課之前必須了解的內容,否則你的設計就只能是你個人的一相情愿。
為達到所提問題為學生所需,我平時特別注重和學生在一起聊天、打球和游戲。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我得知,低年級學生對神話有半信半疑的心理;學生不喜歡記鍵盤;還知道xx同學不會拼音;最近同學們最關注的動畫片;最愛玩的游戲等。在課堂中我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結合教材的知識點,巧妙的把問題與學生的所需緊密聯(lián)系起來,調動了學生學習熱情,發(fā)展了學生興趣,為提高課堂效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四、尊重學生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痹鯓硬拍苁菇逃^程成為師生情理互動的愉快過程,進而收到良好育人效果呢?實踐告訴我最重要的一條原則是尊重學生。這里的尊重指的是:一要面對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要用優(yōu)生的問題去問差生,較難較深的問題,優(yōu)生答;一般問題,中等生答;較易較淺的問題,由差生回答。要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達到不同的學生都有不同的進步之目的。二要重視差生提出的看似荒唐的問題,不同的學生認知水平不一,不明白的問題層次也會不一,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重視他們所提的問題,因為他們所提的問題往往是很多人不原意提的怕丟臉面的問題,不一定大家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果重視了差生的問題,不僅保護了差生的自尊心,更是為建造高樓大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課堂上提問是驅動思維,蓄積待發(fā)的內在動力,是為了讓學生思考,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只要尊重思維的客觀規(guī)律,善于抓住教材中主要內容的奇巧之處來提出疑問,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合理運用好提問技巧,就一定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課堂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