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一個小故事《陪你做一個蘑菇》出發(fā),闡述了自己從中得到的教育啟發(fā),更在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中得以運用。我們的學生是缺少關心和愛護的,就像故事中的蘑菇,他們的內心世界是單純而又渴望被關愛的,作為老師,我們要做的不是教蘑菇如何變成青菜或是蘿卜,而是蹲下來,陪他們做一只蘑菇,并告訴他們蘑菇也可以活得很優(yōu)秀、很精彩。我愿意陪我的學生們做一只用心的蘑菇。
關鍵詞:陪伴;最好的教育
中圖分類號:G7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882(2015)02-101-01
一、陪你做一只蘑菇
很早以前就聽見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一個精神病人,以為自己是一只蘑菇,于是他每天都撐著一把傘蹲在房間的墻角里,不吃也不喝,像一只真正的蘑菇一樣。
心理醫(yī)生想了一個辦法。有一天,心理醫(yī)生也撐了一把傘,蹲坐在了病人的旁邊。病人很奇怪地問:你是誰呀?醫(yī)生回答:我也是一只蘑菇呀。病人點點頭,繼續(xù)做他的蘑菇。
過了一會兒,醫(yī)生站了起來,在房間里走來走去,病人就問他: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走來走去?醫(yī)生回答說:蘑菇當然也可以走來走去啦!病人覺得有道理,就也站起來走走。
又過了一會兒,醫(yī)生拿出一個漢堡包開始吃,病人又問:咦,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吃東西?醫(yī)生理直氣壯地回答:蘑菇當然也可以吃東西呀!病人覺得很對,于是也開始吃東西。
幾個星期以后,這個精神病人就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了,雖然,他還覺得自己是一只蘑菇。
二、小故事給我的教育啟示
這個故事一直對我觸動很深,在每個人心中,都覺得自己是一只獨一無二的蘑菇,都有自己一片別人不能走進的內心世界。作為學生,因為學習基礎或者認知水平的不同,每一位學生更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作為老師,我們要做的不是單純讓他們認為自己不是蘑菇,而是我們可以蹲下來,陪他們做一只蘑菇,并讓他們發(fā)現自己的價值,進而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以“陪你做一只蘑菇”的心態(tài),從學生的角度去發(fā)現問題,再從教師的角度去潛移默化學生,并給予他們積極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那么,如何做好班主任這只“蘑菇”呢?首先我覺得要讓學生喜歡你的課堂。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基礎上,我與所有的學生一起對自身的英語水平進行定位,并且提出相應的目標和要求。尤其是一部分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要學生跟我一樣有信心。我始終堅信,“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其次,我希望能在集中學生們注意力的基礎上,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平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中,我盡量設計一些“經典”環(huán)節(jié)。比如每天課前兩分鐘的“我最喜歡的單詞show”環(huán)節(jié),每位學生可以自行選擇自己喜歡的單詞,向同學們介紹,而且我的要求是黑板固定版塊的設計要精美,每位同學都應當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必須準備一個筆記本認真記錄別人的單詞“寶貝”。每單元的出試卷比賽,孩子們不喜歡傳統(tǒng)意義上的考試,但是其實對于老師的“老一套”出卷思路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條件反射”,我鼓勵學生兩兩一組,可以自己命名,給對方出試卷,學生自己已然是一遍遍對本單元重難點認真復習。從孩子的視角來看,“奪寶奇兵”、“憤怒的小樹苗”、“出題大王”等等新鮮的名字讓他們充滿了新奇,其實名字叫什么并不重要,他們會試著裝作老師的出題思路,來給同組的小伙伴來出題,這樣的復習效果出奇的好。我越發(fā)覺得,他們是一個個鮮活的蘑菇,他們有思想、有靈魂!
三、作為班主任,我們應該以陪伴演繹師愛
作為班主任,我是這樣的一只蘑菇。我始終以“第一責任人”的要求嚴格要求自己,但是又注意其他任課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我積極參加班級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時在班級參加學校各項活動的時候,我為他們加油打氣,始終和他們統(tǒng)一陣地。在冬季三項的活動中,我陪學生一起練習跳繩等各項活動。我認為這些課外活動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體質,更能夠增強班級的凝聚力,所以我也充分利用這些機會對學生進行價值觀、人生觀的教育。我很重視每天早晨十分鐘的晨會課陣地,我們班一學期已經有了五本晨會課記錄本,這一本本晨會課記錄都來自班級每位學生之手,每周五的班隊課,我會提前告知同學們下周的晨會課主題,其中有3-4天作為學生的自主演講或者主持時間,然后由學生自薦和同學推薦的方式產生下周晨會課的小主持人。和老師一樣,在每天放學前,他們會提前在網上查閱的資料以及備課思路給我看,和我討論。每節(jié)晨會課我們還會有提問時間以及自己點評時間。短短的晨會課,卻被我們四(1)班的孩子們上出了無限精彩。最讓我難忘的一次是:在學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的要求下,我們班開展了以“未來的…”為主題的演講。我們班級的朱韻凡的演講稿是《未來的數學家》,當時我觸動很深,就給他拍照并將他的稿子發(fā)給了她的媽媽,后來不幸的是朱韻凡同學白血病復發(fā),這份晨會課的資料也幫助了她媽媽向社會呼吁關注的寶貴材料之一。除此之外,大部分第一次演講的孩子,我都會給他們拍照記錄,在微信上發(fā)給他們的家長,或者在家校聯系本上夸贊他,或者在家長會上以PPT的形式展示。
《孟子·盡心上》中有這樣一句話:“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蹦艹蔀橐幻W老師,是我人生一大幸事,從這群孩子們的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人性層面的真、善、美。作為一名“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師,在“道”和“業(yè)”方面都要樹立楷模?!暗茏硬槐夭蝗鐜?,師不必賢于弟子”,學生身上也會有時刻讓人感動、時刻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的品質。細想起來,我們的學生是缺少關心和愛護的,就像引言中的蘑菇,他們的內心世界是單純而又渴望被關愛的,作為老師,我們要做的不是教蘑菇如何變成青菜或是蘿卜,而是蹲下來,陪他們做一只蘑菇,并告訴他們蘑菇也可以活得很優(yōu)秀、很精彩。我愿意陪我的學生們做一只用心的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