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散步,偶爾發(fā)現(xiàn)了《黨史天地》,從此結(jié)緣,一訂就是好幾年,而且一期不少,完整保存。為何如此珍惜?只是因為《黨史天地》不僅好看,還可借鑒,更有三寶尤為一提。
一為“定心丹”。我對《黨史天地》情有獨鐘,一期不見心發(fā)慌?!饵h史天地》十天見一面,每到快出刊時,心里就盤算,總是提醒老伴別忘了買雜志(總是老伴代勞)。記得有兩次雜志沒有按時上市,等了兩天仍沒有消息,老伴也急,我更急,精神也不振,時不時地還埋怨老伴,后來打電話到雜志社才知道是物流出了問題。等到第四天雜志到了,心神才一下子就安靜了,無名火也沒了,真可謂“一期不見,如隔三秋”。
二為明鑒鏡。我是個退休教師,最關(guān)注國事大事,特別是對當下社會風氣,貪污腐敗深惡痛絕,時常懷念毛澤東時代,對現(xiàn)實不免有些牢騷。《黨史天地》以“老資格公民的銘鑒寶典”為辦刊宗旨,以史為鑒,以人為鏡,隨手拈來幾個故事做鏡子:如朱德在新中國成立初期“買根針也不用私權(quán)”,以照“奉公之鏡”;周恩來“家規(guī)十條”以照“律己之鏡”;如今官員“燒香求官,落馬問佛”的荒唐事,亮出“照妖之鏡”,照出精神污垢后方能排毒醒腦。品讀鏡鑒,感悟人生,正是《黨史天地》與眾不同的一面,細細讀來,眼界會寬廣,胸襟會開闊,遇到問題能看清想得開,氣色也隨之好起來。
三為“安撫劑”。開卷有益這句話是有深意的,而開卷是否有益,取決于閱讀方式。退下來后有充分的時間看書讀報,因此我讀《黨史天地》從來沒有急于“趕路”,而是“慢慢地欣賞”。雜志中有一個欄目叫“非常年代”,好像是專門為我們這個年齡段設(shè)計的,每每讀到這個欄目時,從中就發(fā)現(xiàn)讀到了自己。在知青歲月,懷著紅心向黨的決心來到廣闊天地,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因沒有后臺,最終留在了農(nóng)村。盡管那些往事給我留下許多創(chuàng)傷,負累的心、受傷的心,在《黨史天地》中可以舒展,可以自療,可以放松,可以寬慰,因為只要心懷善良虔誠信仰,精神才能愉悅,生活才會愉快,這就是我理解的《黨史天地》。
湖北宜昌馮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