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琳比鄧小平小12歲,兩人都屬龍。兩人是一對性格迥異的夫婦,但他們心心相印、相伴走過58載春秋。可以說,家庭的溫暖,是幫助鄧小平從容應(yīng)對政治逆境的一個重要因素。
鄧小平兩次主動找上門來
卓琳比鄧小平小12歲,兩人都屬龍。在北京景山后街的一條胡同里,有一個兩進的普通院子,灰磚灰瓦,方方正正,院內(nèi)的花、草、樹木,郁郁蔥蔥。這就是“鄧小平生前的生活世界,全家是1977年搬到這里的。他們住的院子里,有兩棵靠得很近的油松,一棵高大挺拔,一棵婀娜多姿,并肩矗立,好像兩個人相依相伴。于是,孩子們稱這兩棵樹為“雙龍樹”。
卓琳,原名浦瓊英,1916年出生于云南省宣威縣,父親浦在廷曾是宣威赫赫有名的民族資本家,經(jīng)營聞名遐邇的宣威火腿,曾追隨孫中山參加北伐。
1936年,卓琳以優(yōu)異成績考上北京大學物理系。不多久,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卓琳決計要去延安投奔八路軍、投奔革命。1938年4月,卓琳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并因工作需要而改用現(xiàn)名。
1939年秋,鄧小平與卓琳相識在延安。卓琳說:“他(鄧小平)是從前方回來的,和鄧發(fā)住在一個窯洞里頭。我是在公安部工作,他們經(jīng)常到公安部來,因為公安部女同志多。有時候也叫我們到他們住的地方去玩,他大概在那個時候就對我有意了,我不知道。他就找跟我一塊兒到延安的女朋友,讓這個女朋友來跟我談,說他想跟我結(jié)婚,問我同不同意。那個女朋友和我談了兩次,我不愿意。我說我年紀還輕,不想那么早結(jié)婚,于是我拒絕了。”鄧小平當時是八路軍129師政委,卓琳是一個年輕女生。對這位從前方來的長征干部,卓琳自然缺乏了解。
據(jù)卓琳講,當時她很怕跟一個工農(nóng)干部成家,因為去延安的那些干部多是工農(nóng)干部,“怕他們沒有知識,跟他們說不到一塊兒”,因此她不敢同這些人談情說愛。后來,鄧小平兩次主動找上門來,卓琳聽了他的有關(guān)情況和介紹后,覺得他還不錯,是個知識分子?!拔蚁耄凑缤矶嫉媒Y(jié)婚,那個時候自己已經(jīng)23歲了,我說算了吧,湊合吧?!?/p>
卓琳跟隨鄧小平轉(zhuǎn)戰(zhàn)南北
不多久,在延安楊家?guī)X毛澤東住的窯洞前,戰(zhàn)友們以淳樸的方式為卓琳夫婦舉行了簡樸的婚禮。幾天后,卓琳便隨丈夫離開延安奔赴前線?;楹?,快言快語的卓琳慢慢適應(yīng)了同沉默寡言的鄧小平相處,也漸漸理解了丈夫的心,她默默地支持著丈夫。
從太行山到大別山,從抗日戰(zhàn)場到解放戰(zhàn)爭,鄧小平率領(lǐng)部隊每解放一個地方,卓琳隨后就帶著孩子們也趕到那里。“以前都是他們在前方打仗,我們家屬都在后頭住的地方;打完仗休整的時候,他們再接我們?nèi)?。后來,進軍西南時,他下命令不準任何人帶家屬。我不干,不能把我們‘丟’了不管,是共產(chǎn)黨員的我一定要跟著你去,你砍我的頭也要跟著你去。他沒辦法了,只好向我‘投降’,帶著家屬?!?/p>
卓琳是1952年帶著全家從重慶隨鄧小平來到北京的。當時,擔任黨和國家重要領(lǐng)導職務(wù)的鄧小平對自己的妻子提出了這樣的要求:不要到外面去工作,言行要謹慎。這一要求也非常符合卓琳的性格,她本來就是一個不愛出風頭的人。
進京后,卓琳多次謝絕了一些單位、團體請她參與工作的邀請,專心致志地為鄧小平當秘書、整理日常文件。
鄧小平第三次復(fù)出后,又有一些組織請卓琳出面工作,她還是謝絕了,她說:我的任務(wù)就是把家管好,把孩子管好,不讓小平操心,讓他專心致志地干好工作。
夫婦倆心心相印
在家里,卓琳是“中心”,而鄧小平是“核心”。家里開支都是由卓琳計劃、執(zhí)行,鄧小平從不過問,當然卓琳總是盡量將開支向丈夫傾斜?!叭昀щy時期”,鄧小平愛喝龍井茶,比較貴,也愛抽點煙。一向精打細算、省吃儉用的卓琳對丈夫舍得開支。每天上午下午,她都給丈夫泡上一杯濃濃的龍井。鄧小平喝完后,她自己則接著喝剩下的茶根。
卓琳為保證丈夫吃得好一點,要他單獨吃,不再一大家人在一塊吃飯,可鄧小平不干。后來,她就派次女鄧楠陪著老爺子吃??刹痪?,老爺子又不干了,堅持要跟大家一起吃。卓琳沒轍了,只得單獨給他炒一個菜。結(jié)果,就這一個菜,到了飯桌上也叫老爺子“給你點、給你點”而分了。最后,卓琳沒辦法了,就讓大家都吃一樣的,誰也不再享受“特殊待遇”了。
在生活上,卓琳給予鄧小平無微不至的照顧。鄧小平一年四季穿什么衣服,蓋什么被子,每天晚上吃幾粒安眠藥,都是由她來安排。夫婦倆心心相印,患難與共,幾十年來從沒紅過臉。
多年的共同生活,使卓琳十分了解鄧小平爽直、真誠的內(nèi)心世界。因而,無論政治風云怎樣變幻,始終不能改變她對鄧小平的一片深情,絲毫動搖不了他們夫妻間多年建立起來的信任。特別是在“文革”年代,鄧小平遭到誣陷、迫害的時候,她始終以善良、真誠的心去愛撫和溫暖丈夫那顆深受傷害的心。鄧小平的一生之所以能為中國的革命和建設(shè)事業(yè)作出杰出貢獻,與他有一個溫馨、幸福的家,有一位溫柔、善良,不斷給自己支持與幫助的妻子是分不開的。
鄧小平的烹飪技術(shù)略勝一籌
卓琳關(guān)心鄧小平,鄧小平也十分愛護卓琳。有一次,卓琳患了重感冒,她擔心傳染給鄧小平,就囑咐警衛(wèi)人員:不要讓老爺子到我的房間,免得傳染給他。鄧小平那天要參加一個重要會議,出門前他特意囑咐工作人員:給卓琳找個醫(yī)生看看。會議結(jié)束,鄧小平一進門就問:卓琳怎么樣了?他不顧警衛(wèi)人員的勸阻,徑直來到卓琳的房間,仔細詢問病情,囑咐卓琳一定要多喝水,按時吃藥。夫妻情深可見一斑。
鄧小平關(guān)心和愛護高雅的國粹藝術(shù),支持十足的“戲迷”卓琳看戲,卓琳每每去看戲,鄧小平都是知道的,因為卓琳總是向老爺子“請假”,以免掛念。鄧小平只要不太忙,也會問問哪個劇場、看什么戲。卓琳還喜歡聽評書,她曾請人幫忙找了很多諸如《三國演義》、《隋唐演義》等評書的錄音帶,沒事的時候就聽上幾段。在中國的古典文學名著中,她尤其喜愛的是《紅樓夢》,其中不少精彩段落還能背下來。
在家里,卓琳雖是主婦,但烹調(diào)手藝并不被孩子們看好。在孩子心目中,父親的烹飪技術(shù)要高出母親一籌,他做的菜特別具有川菜風味。因而,有時候,鄧小平特意為卓琳尋找“實習鍛煉”的好機會。
卓琳夫婦倆都非常喜歡孩子,自己的5個孩子、鄧小平的妹妹及妹妹的孩子、卓琳姐姐的孩子都生活在鄧家,由卓琳照顧。和孩子們在一起,鄧小平總是無比開心。他平常說話不多,但跟小孩子可有話說了,逗呀、抱呀。
在鄧小平晚年,卓琳“規(guī)定”孫輩每天定時要看爺爺,要來親爺爺,要在爺爺面前坐一坐。每天老爺子還沒起床,卓琳就把孫輩抱到他被窩里去陪老爺子。卓琳說:“他呀,最喜歡跟小孩玩了。小孩在他辦公桌底下玩啊鬧啊,他有事則專心地做自己的事,沒事時就跟他們玩,或分發(fā)給他們一些巧克力。”在與孩子們的接觸中,鄧小平從不說教,可他的品格卻深深影響著孩子們,既親切又威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