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意指島嶼本身,這個地理名詞最早出現(xiàn)在
明代永樂年間的《鄭和航海圖》中,
可見在很久以前檳城已經(jīng)被鑲嵌在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的地圖上。
檳城,被稱為馬六甲海峽入口處的“印度洋綠寶石”。
既有美麗的海灘與原野風光,又有眾多的名勝古跡,
獲得“全球40大最佳旅游景點”的美譽。
今日馬來西亞的檳城,
已經(jīng)是一個反映東西方獨特情懷、
多元文化匯集的熙熙攘攘之地,
被稱為扼守在馬六甲海峽入口處的
“印度洋綠寶石”。
馬來西亞著名的海島城市檳城,因為形狀酷似檳榔而得名。這個島嶼只有70萬人口,但是它處于馬六甲海峽的北入口,而新加坡處于海峽的東出口,地理位置很重要。英國殖民者最早就把殖民基地設(shè)立在這里,檳城因而成為當時的殖民中心,留下了大批英國殖民時期的百年建筑,成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世界歷史文化遺產(chǎn)。
檳城是于1786年,由英國人Francis Light船長所發(fā)現(xiàn)的。萊特船長是在答應(yīng)吉打蘇丹,英國將保護吉打免于暹羅的侵略后,代表東印度公司接收檳城的管轄權(quán)。1786年3月,英國東印度公司根據(jù)萊特的建議,將檳榔嶼作為英國的海軍基地。萊特為第一任總督,他在任期間鼓勵華人及其他移民進入檳城,使得檳城日益繁榮。
今日的檳城,已經(jīng)是一個反映東西方獨特情懷、多元文化匯集的熙熙攘攘之地,被稱為扼守在馬六甲海峽入口處的“印度洋綠寶石”。
行駛在檳城的海邊公路上,并沒有看到海浪輕輕拍打海岸的景象。因為每天一次的落潮,開闊的海灘在海水退去后裸露出了軀體,一些水鳥乘機在淺灘覓食。但是,下午的漲潮將準時到來,海浪將會沖到堤岸。
檳城人邱哥是馬來的第五代華人,父母是在英國殖民時期長大的,不會中文。1950年代的時候,檳城的華人來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馬來西亞已經(jīng)獨立,孩子們是學習英文呢?還是中文呢?邱哥的父母決定讓哥哥去英文學校,邱哥和妹妹去了中文學校。幾十年過去,一切都水落石出。邱哥和妹妹中文很好,而且英文也不差,國語馬來文也掌握,找工作掙錢擁有優(yōu)勢。哥哥卻因為在英國學校畢業(yè),不會中文,影響了就業(yè)的競爭力。
“檳城是馬來西亞13個州里唯一一個州長由華人擔任的州。因為檳城的居民差不多50%都是華人。剩下的就是馬來人、印度人、泰國人等?!鼻窀缱院赖卣f?!艾F(xiàn)在我們檳城的年輕華人的教育和中國大陸一樣,簡化字。老一輩華人則是受香港和臺灣影響,熟悉繁體字。因此,你看看檳城路邊商店的中文招牌,如果是簡體字,就說明老板是年輕一代。”
南洋一帶華人都喜歡吃“肉骨茶”,檳城也不例外。“肉骨茶”不是茶,其實就是排骨湯。肉很多,還有蘑菇、豆腐泡、腐竹等,配辣椒、醬油蘸著吃不膩。據(jù)說早年華工們在南洋就是每天早晨一碗肉骨茶,確保身體的營養(yǎng),靠勤勞的雙手實現(xiàn)發(fā)家致富的美夢。
檳城的老城區(qū)又叫做“喬治城”,在海邊有座古老的炮臺遺址Fort Cornwallis(康華麗斯堡),已有200年的歷史,仍屹立不倒。這里是1786年英國Francis Light上校登陸的地點。炮臺由原木造成,后來1808年當?shù)卣舴笇⑵涓慕槭^造。炮臺其后曾分別被英軍和日軍占領(lǐng)。現(xiàn)時古堡只留下外墻,里面則放有Francis Light雕像、幾座炮臺、火藥庫改成歷史和地質(zhì)博物館、圓形劇場。在堡內(nèi)有著名的荷蘭古炮,當?shù)厝私兴癝eri Rambai”,是荷蘭人于1606年贈給柔佛蘇丹的。這些古炮曾被葡萄牙人掠奪至爪哇,之后被海盜棄置海底,7年后被人打撈上來,最終被安置在檳城。
檳城處在一個多元文化交流的海岸地帶。馬來人、華人、印度人和泰國人代表的亞洲文明和荷蘭人、葡萄牙人,英國人帶來的歐洲文明在這里交匯。在檳城有著名的漫畫街,他們有一種開放的心態(tài)來擁抱有才華的外國藝術(shù)家。結(jié)果就是把精彩的街頭藝術(shù)永遠留在了這里,為這座城市增添了一筆濃重的藝術(shù)色彩,城市也因此而增強了個性。
檳城音樂節(jié)上,胡格吉樂圖演唱了一首《四?!?,
這是一首傳統(tǒng)的蒙古族祝酒歌。
但是胡格吉樂圖改編的時候,專門加入了
一段大洋彼岸,美國的香草民歌的元素。
2105年的檳城國際音樂節(jié)會場就在康華麗斯堡旁邊的露天草坪上。
晚上下起了雨,還越來越大。大家甚至懷疑露天音樂會是否能如期舉行。草坪上搭建好的兩個并列演出臺,有助于樂隊的不間斷演出輪換。四周搭建了若干白色帳篷,圍繞一周,供媒體和游客休息避雨之用。
先是一支來自東馬沙巴的原生態(tài)樂隊Nading Rhapsody登場揭開序幕,然后是一支瑞典樂隊Tarabband,主唱是一位家鄉(xiāng)是在伊拉克巴格達的豐滿女歌手。這位移居瑞典的伊拉克女音樂家給大家分享的是埃及風格的歌曲,聽起來還真有一種沙漠的味道。
唯一來自中國的樂隊是蒙古族組合阿基耐Ajinai樂隊。他們演唱了8首歌曲,受到熱烈的歡迎。主唱胡格吉樂圖說“我們是從炎熱的墨西哥演出后,轉(zhuǎn)到冰天雪地的加拿大登臺。然后回到北京只住了一夜就飛赴馬來西亞。說實話,我們的時差都沒有倒過來呢!”他稱贊說“檳城挺不錯的,氣候好。這些樂隊都不錯,音樂節(jié)很有多元文化的感覺!明天我們也要來聽聽別的樂隊的演出?!?/p>
胡格吉樂圖,阿基耐樂隊的主唱,31歲的蒙古族歌手是一位性格開朗的漢子。我們一起聊起音樂的事兒。胡格吉樂圖打小就隨父親,一位蒙古族民間音樂家,研習各種蒙古族樂器和唱法。后來他又到呼和浩特的音樂學校學習,從此走上了音樂道路。胡格吉樂圖是一個有想法的音樂人。他在最近推出的一首《yil》的歌里,運用了一段90年前,一位丹麥探險家亨寧哈士綸在內(nèi)蒙古地區(qū)錄制的民間音樂,作為序調(diào)。Yil代表陽性,道出大家最熟悉的蒙古族文化。《一對鐲子》則是反映了古代一位牧民小伙子愛上王爺?shù)母窀竦膼矍楸瘎?,體現(xiàn)一種蒙古族血液里對壓力的反叛。意味蒼涼的《希拉草原》講述的是一個古老傳說。一支蒙古軍隊在戰(zhàn)斗中全軍覆沒,最后一位勇士臨死之前,用鮮血寫下一封家書,希望經(jīng)過的駝隊可以捎信回家鄉(xiāng)。
檳城音樂節(jié)上,胡格吉樂圖演唱了一首《四?!?,這是一首傳統(tǒng)的蒙古族祝酒歌。但是胡格改編的時候,專門加入了一段大洋彼岸,美國的香草民歌的元素。
胡格吉樂圖說,阿基耐樂隊的名字,就是蒙古族對最美麗的駿馬的稱呼,源自于一句梵文。胡格吉樂圖希望自己的音樂道路可以繼承祖先的博大胸懷,借鑒全世界最優(yōu)秀的文化,來培育和發(fā)展新時期的蒙古族音樂藝術(shù)。
Prem Joshua樂隊代表印度音樂出演,他們使用了不少的印度樂器。不過,樂隊的主要成員居然都不是印度人。讓人懷疑的是,來自英國、日本的外國音樂家僅僅是在印度居住一段時間,就能完全吃透印度的音樂嗎?如果是僅僅使用印度的樂器,或者是加入大段的印度音樂元素,就可以算是找到了印度音樂的靈魂嗎?
德國的Annuluk樂隊, 南非的Dizu Plaatjies Ibuyambo樂隊表演是中規(guī)中矩。
檳城國際音樂節(jié)的第二天,也是最后一場,天公作美,暴雨沒有再次降臨。不過,因為明天是周一要開始上班,來聽音樂會的當?shù)赜^眾明顯比昨天減少。
俄羅斯的Vedan Kolod樂隊率先出場。巴西的Casuarina樂隊、馬來西亞的Raggy Project樂隊、愛沙尼亞的Trad attack樂隊、印度尼西亞的Gus Teja樂隊、西班牙的Razon de Son樂隊輪番出陣。其中,愛沙尼亞的女主唱桑德拉.斯拉瑪演奏了風笛、口弦和豎笛等樂器,唱的也很有特點,贏得陣陣掌聲!西班牙樂隊則是以主唱老帥哥勞爾.羅德里格斯嫻熟的古典吉他表演征服了觀眾。
檳城的魅力再次說明,
一座有歷史文化故事的城市,
老街道、老建筑,就是城市的魅力所在!
那些以改造和發(fā)展為幌子
進行的破壞歷史風貌的行為是多么的愚蠢!
音樂是沒有國界的,演出結(jié)束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開始涌入檳城的大街小巷。
檳城的文化精華就在于老城區(qū)。音樂家們從喬治城里的教堂街碼頭開始,背著相機在老城區(qū)邊走邊拍,從拍攝過《色戒》的外景街道進去,當年那些南洋建筑的墻面已經(jīng)斑駁,有的殘破中露出了野草。更多的老樓被粉刷一新,依然在使用中。
檳城有姓氏橋,其實就是海邊碼頭連成片的高腳屋。當年華人來南洋打拼,很多人在港口建起高腳屋,用船每天出海幫助商船搗運貨物、上下人員、運送補給等。當時華人按照不同家鄉(xiāng)各自聚集在不同的區(qū)域,周家橋就意味著這一片都是周姓華人同鄉(xiāng),其他姓氏的華人是不會搬進來住的。每一個華人居住區(qū)都有供奉“九皇大帝”道教的小寺廟。
多年前,一位俄羅斯藝術(shù)家準備給馬來西亞的一座城市畫一幅街頭作品《轉(zhuǎn)過街道遇見賊》,結(jié)果被當?shù)卣芙^了,說是這樣會嚴重破壞當?shù)匕踩椭C的社會局面。這位俄羅斯藝術(shù)家又到了檳城,結(jié)果檳城政府很支持他的創(chuàng)作。這樣,好多幅街頭藝術(shù)作品在檳城誕生,而且一炮走紅,蜚聲海外,成為吸引國內(nèi)外游客的一個亮點。
《打秋千的姐弟》、《爬墻的孩子》、《騎自行車的姐弟》、《摩托男孩》等作品很有檳城的生活內(nèi)涵,有一種時光流逝的傷感。可惜,還有《放風箏》、《李小龍》等作品因為老屋的墻面剝落損壞而消失,讓人無限遺憾。
漫畫街不遠處就是印度裔集中的“小印度”街區(qū)。這里黝黑的印度人面孔到處可見。在一處印度小吃攤,旅行者可以坐下來和印度人一起品嘗“印度拋餅”。餅子并不大,一張唱片大小,關(guān)鍵是要蘸咖喱醬,印度人都用右手直接抓著吃,而且必須喝一杯印度甜茶。
檳城的魅力再次說明,一座有歷史文化故事的城市,老街道、老建筑,就是城市的魅力所在!那些以改造和發(fā)展為幌子進行的破壞歷史風貌的行為是多么的愚蠢!
沒有個性的“千城一面”,留給人們更多的是無奈和悲哀!而美麗的檳城,卻在保留原汁原味的歷史文化中綻放著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