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中職學生受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加上家長教育方法較差,甚至有些家長偏離了教育教學規(guī)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急切心理,使大多數(shù)教師都覺得現(xiàn)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為了正確引導學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本文論述了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關鍵詞】德育""教育""中職生""意識
【中圖分類號】G7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4-0175-01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競爭的日益激烈,處于市場經(jīng)濟浪潮中的中職生將越來越面臨嚴峻的社會現(xiàn)實,因此加強中職生的德育教育將是時代的呼喚,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更是培養(yǎng)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基于以上認識,談一談如何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一"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加強德育教育,做好中職生思想品德工作,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對構建和諧社會、促進幸福人生,實現(xiàn)中國夢,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勞動者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對中職生,加強德育修養(yǎng),是他們即將踏入社會學會做事、學會做人的前提,因此,作為學校、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并貫徹德育工作的總體思路,本著教書育人,本著為學生長遠發(fā)展的原則,克服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tǒng)思想。
二"創(chuàng)建新的德育工作模式,面對市場經(jīng)濟靈活性、多樣性地開展德育
打破傳統(tǒng)的封閉式的工作模式,以往的德育工作過于空洞化、形式化,這樣產(chǎn)生的德育效果不但不顯著,還脫離了人的實際需要,會產(chǎn)生不盡人意的結果。面對市場經(jīng)濟開展德育教育,要注重德育方法的靈活性、多樣性、科學性、層次性,引導學生樹立競爭意識、服務意識、效益意識、責任意識、創(chuàng)業(yè)意識。對于中職生而言,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確立時期,提倡立德樹人,就是要教育和引導他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努力成為高素質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德育內容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
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德育工作效果顯著。一是從學生真正關注的問題入手,如利用學生對本專業(yè)的興趣、將來的就業(yè)前景等心理,進行熱愛專業(yè)、誠實守信、自主創(chuàng)業(yè)等一系列的德育教育。二是從學生感興趣的事例著手,挖掘德育教育的深層次內涵,激發(fā)他們的潛能,提高他們參與的熱情。如中職生普遍喜歡網(wǎng)絡,但分辨是非的能力相對較低,往往帶有沖動性,我們就抓住這個特點引入德育,使他們能夠在網(wǎng)絡這個虛擬世界,遵守道德規(guī)范,強化文明意識,按網(wǎng)絡禮儀要求去做,用鍵盤敲出和美的心聲,使網(wǎng)絡家園更和諧、更溫馨,從而規(guī)范他們的上網(wǎng)行為。三是廣泛樹立典型,從身邊的德育典范入手,這樣會一舉兩得,兩全其美,既能使德育標兵更加進步,其他同學有所提升,又能使全體同學在原有基礎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從而形成團結和諧、活潑進取的良好風氣。四是建立德育反饋信息工作,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德育貫徹落實情況,引導學生做優(yōu)秀的職業(yè)人,解決學習、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四"建設起以校園文化為軸心的德育環(huán)境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育人為主要導向,以精神文化、環(huán)境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等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文明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借校園文化提高德育的有效性,為此學校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以校園文化陶冶學生情操,幫助學生樹立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思想,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例如組織學生參加每年的技能大賽、感恩活動,組織專題講座、報告會、歌詠、書畫展,參加社會實踐,成立小發(fā)明、小創(chuàng)造活動小組,舉行模擬求職、技能比武等,這樣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課外活動,使這些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融為一體的活動能為培養(yǎng)高素質的中職生發(fā)揮強有力的作用,從而達到提高中職生整體水平的目的。
五"建立和健全德育工作管理機構,確保德育工作落到實處
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絕不只是黨支部、團委、政教處、班主任和學生會的事,而是學校各部門、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責任和使命,所以要樹立全員參與意識。只要全體教職員在工作崗位中用高尚的情操、正確的思想引導、教育和感染學生,那么,德育工作就會更加美好。為此學校要成立德育領導組,統(tǒng)一部署、統(tǒng)一領導,以政教、團委和各班主任、學生會為軸心,各部門,全體教職員工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職盡責、相互合作,形成團結向上、和諧共處的德育群體。
六"提高教師自身修養(yǎng),樹立教書育人德育為先思想
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還要做德育工作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實施者,他們的政治觀念、政治立場、思想覺悟、思想水平,道德、精神境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因此,教師要不斷地提高科學文化素質、職業(yè)道德素質以及強化自身師德修養(yǎng)。
因此,加強德育工作是全體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能使學生在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對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具有重大意義,只要我們不懈努力,腳踏實地,結合德育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結合學生的成長各個階段的特點,大膽探索,勇于實踐,眾志成城,學校的德育工作定能結出累累碩果。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