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教育致力于為社會培養(yǎng)技能型人才,彌補社會技術工人的缺失。如何提高中職機械基礎教學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成為當前中職教師面臨的重要問題。筆者結合多年的從教經驗對這一問題進行了闡釋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觀點。
【關鍵詞】中職機械""教學方法""教學措施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4-0169-01
一"中職機械基礎教學情況
隨著企業(yè)的產業(yè)升級和技術進步,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中職機械基礎教學課程對于培養(yǎng)機械類技能人才有著基礎性作用。當前,我國中職機械基礎教學和企業(yè)的實際要求還存在一些差距。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職機械類基礎課程教學內容的連接性存在斷層,學生學習機械知識有一定的阻礙;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們學校在教學方式上也沒有很好地與時俱進,特別是在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上,還存在不少問題。
比如在講授一些機械原理時,當裝配圖投影出來后,學生面面相覷,大部分學生看不懂裝配圖所表達的含義。這是因為機械制圖的一些課程沒銜接好或學生沒學好;再比如說很多學生沒有相關的實踐經驗,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些特定的概念,譬如凸輪的升程和回程,這樣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與學生更好地配合就會有一定的難度。
二"提高中職機械基礎教學效果的措施
1.加強實踐教學,明確目標
實踐的經驗和基礎知識的學習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通過實踐,可以鞏固和理解基礎知識。中職機械基礎教學的教師需要結合日常的教學課程,通過學校與企業(yè)建立的聯系,為學生爭取實習機會,帶領學生親自去機械加工現場參觀,并且老師要盡可能地在實地對學生講解機械的工作原理和過程,以提高學生的認識。例如,在講解定軸輪系時,可以帶學生去參觀普通車床的主軸箱,感受它內部的齒輪傳動特點,通過實物的演示,學生可以很清楚地認識到公式“i1k=n1/nk=(-1)m”的意義,不會再迷糊于奇偶值對方向性的影響,從而加深對公式的記憶。
一般來說,企業(yè)的實習內容主要是對機械基礎教學課程的認識,主要包括機械傳動、常用機構及軸系零件和液壓傳動的基本知識、工作原理和應用特點,在實習過程中,學生可以了解機械的基本特征和工作特點,觀察機械的操作過程,掌握他們的應用特點。與此同時,還可以跟一些有經驗的工作人員學習一些平常在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能。
2.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增加教學的生動性
目前,隨著教學條件的改善,各個學校都引進了多媒體教學設備。機械類課程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可以真正地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做課堂的主人??梢酝ㄟ^圖片或者是相關的視頻播放,直觀地將內容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對課程的理解能力。
比如,教授平面連桿機構知識時,在多媒體技術手段的輔助下,學生可以很好地觀察到鉸鏈四桿機構運動的詳細過程以及各構件的速度等,這樣就可以很容易地掌握“死點”、“急回特性”等內容;再比如,教師在講授液壓回路時,如果能用UG、PROE等軟件演示出動畫效果,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內容,也能充分帶動課堂氣氛。
3.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的意識,注重師生互動
在中職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敢于提問的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引導,不斷地鼓勵學生努力思考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敢于提出問題,開展探究性學習。老師在教學中除了要教會學生知識之外,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情境的設置,讓學生主動地思考問題,從而更好地理解問題。
例如,教師講解棘輪機構時,先不要直接告訴學生棘輪機構的工作原理,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思考生活中騎自行車、腳踩自行車的反轉踏板時,自行車卻不能倒車的原因,然后引入棘輪機構的原理:“當主動件做連續(xù)的往復擺動時,棘輪做單向的間歇運動”,這樣既鼓勵了學生積極思考,又充分帶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每節(jié)課的講解過程中,教師要根據當前的實際應用情況,有效地分配教學的重點、難點。針對教學中存在的難點問題,教師在教學時應設計討論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互動討論,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生的思維千差萬別,讓學生對學習內容展開討論,可以以優(yōu)帶劣;而且,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會質疑,會有所發(fā)現,即使微不足道,但也達到了討論的效果。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做的,是適當的點撥和最后的總結,不能讓討論偏離主題,不能使有意義的討論變成無價值的閑聊,思維需發(fā)散,也需聚合。
三"結論
根據以上對中職學校機械基礎教學方法的分析,筆者認為,中職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中提高實踐性教學的課時,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學校要聯合相關企業(yè),組織學生到企業(yè)中去,了解機械制造的過程,觀察工作程序,使學生加深對機械原理的理解。除此之外,老師應該根據社會的實際需求,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容,使機械基礎課的教學教出成效。
參考文獻
[1]羅小霞.淺談機械基礎教學應用探究性學習模式[J].職業(yè),2010(9)
[2]韋競章.談如何提高中職學校機械基礎教學的實效性[J].中等職業(yè)教育:理論版,2010(3)
[3]張國年.淺談如何在中職《機械基礎》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9(1)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