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之際,我想起了我的父親———國民黨部隊的一名下級軍官。他曾多次參加與日寇的戰(zhàn)斗。
父親原名譚徽崇,后改名譚杰,1915年9月出生在湖南茲利縣象市鎮(zhèn)虎頭村一個農民家庭。1941年5月,日軍為了控制長江交通,切斷通往重慶的運輸線,發(fā)動了棗宜會戰(zhàn)。父親所在部隊奉令在宜昌、岑河口御敵,他在戰(zhàn)斗中奮勇殺敵,榮立戰(zhàn)功。就在第二年,父親因遭人告密說他在家里打過土豪,被押送軍法處,押送途中他尋機逃脫,后輾轉湖南桃源縣,應73軍招募入伍,任上尉連長。
1943年11月,常德會戰(zhàn)打響了,日軍搶占了桃源縣東北的高地熱水坑,為了奪回這一戰(zhàn)略要地,73軍15師45團及師直屬隊奉命奔襲熱水坑,父親在戰(zhàn)斗中帶領全連阻擊日軍,激戰(zhàn)中我方傷亡130余人,最后奪回該陣地。
接著,父親的連隊奉命參加石門縣保衛(wèi)戰(zhàn),這次戰(zhàn)斗進行得異常激烈,在打死日寇40多人的情況下,敵人組織兵力多次進攻,父親和官兵堅守陣地,毫不退卻,日寇見久攻不下,就轉向白云山,使部隊兩側受敵,此時連隊和指揮部的聯(lián)系中斷。
1944年初,父親來到湘潭縣,遇到了幾名舊部,幾人結義拜把,并從日寇手中奪得一挺機槍,之后招募散兵游勇,組成了一支抗日游擊大隊,這期間游擊隊在景市和花市打擊日寇炸毀日軍汽車,隨后在衡陽襲擊日寇繳槍百余支。就這樣,隊伍不斷擴大,最后發(fā)展為七個中隊近八百人,湘潭抗日游擊大隊遠近聞名,父親被推舉為大隊長。
晚年父親回憶這一段經(jīng)歷時對我說:“我只是盡到了一個軍人的職責,在國家飽受蹂難,失去主權的情況下,任何一名有血性的中國人都會奮起抵抗,國家興旺,匹夫有責?!?/p>
父親性格開朗,心胸豁達,活到84歲。
本刊讀者:譚中輝湖南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