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穎超稱李鵬“蘭蘭”
2014年6月,86歲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前常委、國務院前總理李鵬再推新書。這本由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電力出版社聯(lián)合出版發(fā)行的《李鵬回憶錄(1928—1983)》,是李鵬親自撰寫的一部自傳體書籍。全書48萬余字,不但詳細記述了李鵬在55年中的工作、學習經(jīng)歷,還披露了大量家庭生活細節(jié)。
在該書中,李鵬回應了社會傳言。他在回憶錄里寫道:“周總理、鄧媽媽與我的關系,就是老同志與烈士后代的關系。有人傳說我是周總理的養(yǎng)子,這是不正確的,因為周總理、鄧媽媽關心的烈士子女,不止我一個,他們同樣關心愛護其他戰(zhàn)友的子女。我們都稱他們周伯伯、鄧媽媽?!痹谶@本書中,李鵬還回憶了他與周恩來、鄧穎超相處的一些小故事。
1939年,李鵬在成都附近的溫江縣上小學。當年6月初的一天,他突然接到從成都西御西街傳來的消息:“家里來人了,你趕快回家吧?!崩铢i明白,“家里”就是指黨組織派人來了。于是,他就叫了一輛人力車,趕忙前往成都。那時候,他還不滿11歲。
到了成都的家以后,李鵬推開門進去,只見堂屋里坐滿了人,有些人他認識,有些不認識。有一位和李鵬母親年齡相仿的中年婦女正在講話,她就是李鵬一直向往相見的鄧穎超。
看到李鵬進來后,鄧穎超停下來,走到他身邊,很親熱地和他擁抱在一起。她直呼李鵬的小名:“蘭蘭,你都長這么高了。”
李鵬為什么會有一個像女孩名字的小名呢?這與李鵬的三姨趙世蘭有關。趙世蘭終生未嫁,她和李鵬的母親趙君陶姐妹間志同道合、感情最深。李鵬的母親曾向她的姐姐承諾:我將來無論生男生女,為了永不忘懷我們姐妹之情,都取名“蘭蘭”。所以,趙世蘭的老戰(zhàn)友如鄧穎超、蔡暢對李鵬都稱“蘭蘭”。
鄧穎超看到李鵬當天頭部包扎著白紗布,驚訝地問道:“你頭上怎么受傷了?”原來,就在不久前,日本戰(zhàn)機對成都進行了一輪轟炸,李鵬所在的溫江離成都很近,巨大的爆炸聲驚動了那里的師生。晚上入睡后,李鵬做起了噩夢,夢到日本戰(zhàn)機又來轟炸了,大家急忙起來疏散。這時候,他下意識不停地在床上翻滾,一不小心,從上鋪掉到了對面床下鋪上,后腦勺正好碰在床沿上,碰了一個大口子,流血不止。事后,校醫(yī)給他進行了簡單的包扎和治療。
聽完李鵬簡單說了受傷經(jīng)過,鄧穎超憤憤地說:“日本人真是太可惡了?!比缓?,她讓李鵬在一旁坐下來,說等她們開完會,有話跟李鵬說。當時,鄧穎超她們開的是川康特委婦委擴大會議。
散會后,鄧穎超和趙世蘭商量說:“現(xiàn)在大家都在忙于搞抗日救亡運動,蘭蘭受傷了,他在這里生活不能得到很好的照顧,君陶現(xiàn)在正在重慶第三保育院工作,我還是把他帶到那里去養(yǎng)傷。”趙世蘭聽后也同意這樣做。
這樣,李鵬就跟隨鄧穎超由成都趕赴重慶。
過了一個星期,鄧穎超對李鵬說:“你母親已經(jīng)到了重慶,現(xiàn)在陽翰笙同志家里?!庇谑牵铢i被送到陽翰笙家里,見到了闊別半年的母親。
隨后,出于安全考慮,李鵬又被送到了著名教育家、革命老前輩吳玉章的休養(yǎng)處北碚北溫泉。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觸到水力發(fā)電。
給李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吳玉章的兒子吳震寰,他是從法國留學回來的,搞水電工程的。李鵬和吳震寰住在一起,他給李鵬講了很多關于水力發(fā)電的知識,李鵬聽起來很新鮮,也非常感興趣?!斑@是我第一次接觸到水力發(fā)電,沒想到后來竟成為我終生傾注的專業(yè)。”多年以后,李鵬回憶。
編輯書稿親力親為
據(jù)透露,《李鵬回憶錄》的籌劃始自2005年。當時,《電力要先行:李鵬電力日記》由電力社出版,李鵬提出:“我還要寫一本回憶錄,其中很多內(nèi)容是在電力系統(tǒng)工作的情況,到時也請你們幫忙出版?!贝撕?,他就開始了回憶錄的寫作。
2012年底,李鵬如約將一本打印好的完整書稿交給了電力社。這份書稿讓電力社的編輯人員非常驚訝:不僅資料翔實、內(nèi)容豐富,甚至連照片擺放的位置都已經(jīng)安排好了?!斑@些內(nèi)容全部由李鵬同志親自撰寫,沒有工作班子?!蓖ǔ?,李鵬都是直接在電腦上寫作。他常用一臺黑色的筆記本電腦。因為是理工科出身,李鵬對電腦操作十分熟悉。他曾跟電力社的編輯們開玩笑:“我也會PS(圖像處理軟件的簡稱)?!?/p>
書稿寫作進行到后期,李鵬對部分章節(jié)采取了口述錄音的方式。他先看完有關資料,打好腹稿,然后對著小錄音機口述。身邊工作人員將錄音整理出來后,他再對文字進行修改。
接到書稿后,電力社馬上抽調(diào)編輯隊伍,對書中史實,尤其是人名、地名、時間、事件和數(shù)據(jù)逐條逐項進行核對,最后由中央文獻研究室的同志審核把關。李鵬十分看重細節(jié),編輯對書稿的所有改動都需要經(jīng)過他的同意。在這個過程中,編輯組多次向李鵬匯報書稿編輯情況。每一次編輯提出需要解決或確認的問題時,李鵬都會當場作答或記錄下來。
與李鵬接觸久了,電力社的編輯們覺得他“平易近人、待人謙和、思維清晰、說話嚴謹,有時還很幽默”。在他們看來,整本書以敘事為主,情節(jié)生動、語言平實,文如其人,正是李鵬“平實質(zhì)樸風格”的體現(xiàn)。
2013年8月,電力社完成了征求意見稿。討論定價時,李鵬要求出版社“定低點”。本來,出版社計劃為新書的出版舉辦一場首發(fā)式,但李鵬不同意,要求越簡單越好。最后,出版社只簡單辦了一個讀者座談會暨贈書儀式。
女兒眼中的父親
在女兒李小琳心中,父親李鵬是一個非常愛學習的人,即便到了晚年退休以后,也沒有停止學習。“父親參加工作前,就開始每天堅持寫日記。退休以后,他準備把這些日記分門別類,分10個不同的類別陸續(xù)出版,現(xiàn)在已經(jīng)出版了好幾本。”李小琳說,整理資料和寫作,占去了李鵬大量的退休時間?!坝袝r我回家,看到父親還在伏案工作,很辛苦。很多事情,他都喜歡親力親為,比如堅持自己上網(wǎng)、自己打字。他希望自己能夠健康,能夠看到未來改革開放的新成果。”
身體好的時候,李鵬還常常在家里看書,鍛煉身體,尤其喜歡游泳。每每談及父母和家庭的熏陶,李小琳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在父親的感染下,李小琳也一直堅持寫日記?!拔野衙刻禳c點滴滴的感悟、思考記錄下來,把自己所做過的工作、在各種場合的發(fā)言和講話,以及接受媒體訪問的內(nèi)容和各種來信,都一一收集起來?!崩钚×赵嬩洺啥啾咀跃幍摹缎穆窔v程》,“閑時經(jīng)常翻閱這些東西,每次看都很有成就感,也能自省自勵”。
李小琳在其口述的文章《父親李鵬》里曾講述了許多關于李鵬不為人知的生活細節(jié)。
我認為父親對我影響最大的有兩點,一是他的品質(zhì)特點,我覺得他對信仰、對信念都堅持和執(zhí)著,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不同的信仰和信念,但是在父親的一生當中,對自己的信念非常堅定,在大是大非面前,他總會處理好這件事情;二是他特別認真,記憶力超強?,F(xiàn)在80多歲了,凡事都還親歷親為。比如說照片,我媽媽給他照照片,他要自己洗出來,而且寫好年月日。我跟他說,這個事還用你干嗎?他說我不像你們,我自己能干。
他(退休后)還在寫書,一般的領導人都有很多的寫作班子,而他就是幾個秘書做資料的整理,他自己要看長篇的書、自己整理筆記。
他是一個非常現(xiàn)代的人,有的時候他想知道一些事,就自己上網(wǎng)了。他還有一個習慣,不但上網(wǎng)、看電視、看新聞,還要聽廣播,他有一個時段,到了這個時段,他一邊洗漱、準備睡覺,一邊聽廣播,即便很小的那種新聞都聽了。
我們回到家,他一會兒問橘子怎么了,一會兒又問雞蛋價格怎么了。他也不是存心考你,就是他對生活當中的細節(jié)都特別關心。尤其是對社會上,老百姓生活當中的一些事,他問得很細,而且他會深思,會有一個宏觀上的判斷。
(摘自《環(huán)球人物》2014年第8期,黃瀅、肖瑩、許陳靜/文,《英才》2008年第12期,李小琳/口述,《人才資源》2011年第11期,李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