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任祥這次的匠心手藝手作展被命名為“傳家”,光看名字就似乎能感覺到展覽中深深的家的色彩,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但是有多少人會珍惜這些獨特的傳家精神?并讓它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在展覽中我們可以找到一些影子。
姚任祥是京劇名伶顧正秋和臺灣名人任顯群的小女兒,南懷瑾和圣嚴法師的學生。
16歲就出了兩張民歌照片,同時她也是位珠寶設計師,她說作為一個傳統(tǒng)的中國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讓生活在西方沖擊之下的我們都“不要忘本”。
心語的表達
在展覽中一部分展品是為了表達某種心意而設計,一套器皿的名字叫“送你個月亮”,陶燒上釉讓月亮沉穩(wěn)安靜,內置一套瓷燒的分割餐具,盒蓋上燒制了《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歌詞,只因是中秋節(jié)賞月的習俗想出送個月亮的心意,于是便有了精致討巧的器皿。
有一棵原木色的書信禮節(jié)樹,姚任祥把它命名為一棵家族樹,把最簡單的收信者正確的稱呼,寫信者的落款與行文表述等,具體地列表出來。而整理這些資料的原因,是要給孩子們一個參考。告訴人們寫信最重要的還是對人表達誠心誠意。提筆寫一封信,永遠會讓收信者感動與欣喜的。另外一個架子上整齊的擺著多封簽言信情,也鼓勵著用筆寫信表達感情。
歷史的珍惜
一張“二十四節(jié)氣圖”被掛在半空中,姚任祥誠心誠意地繪制這一張過去式的二十四節(jié)氣圖表,繪制因應氣候溫度該有的穿著,七十二候名稱解析的圖示。目的是衷心的期望,兒孫們能感受到先人以此為紀律的生活,沒有改變天候的企圖心,敏銳洞察周邊的變化,以和諧共處、禮敬天地的態(tài)度過日子。
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歡歷史這門學科,但歷史是姚任祥讀書期間最不喜歡的科目,她總覺得看不到全貌,誰跟誰,時間地點都沒辦法背誦,這對重視視覺學習的她而言,是一種無盡的折磨,那時候她甚至告訴老師,自己痛恨歷史。
但如今的她體會到是沒有辦法脫離了歷史的軌跡,然后決定做一張能夠一目了然的歷史年代圖。這一張圖表是根據(jù)每一個朝代的長短排列出來的,旋渦狀的設計,則是說明了歷史是繼續(xù)往下傳承,等待著后人來繼續(xù)將歷史定論。
文化的傳承
展品“傳家書作”是一套恢弘大氣的書,以四時為框架,以文化為脈絡,幾乎包羅萬象地談及節(jié)氣、藝術、飲食、處世、禮節(jié)、養(yǎng)生這些中國人日常生活的片段,處處蘊含著流傳千百年的生活智慧。
這是一套雅致精美的書,青黑木盒、暖色書封、銅版紙張、精美配圖,無不透出精致的用心和盡善盡美的理念。這是一套飽含感情的書,有親情、有友情、有愛情,有著對中國文化價值的深刻理解與傳承文化的執(zhí)著追求。姚任祥制作了搭配本作的青黑木盒,其中有四個抽屜,她表示,這是配合本作傳給下一代的禮物,四個抽屜分別放置的是,父母親給孩子的信、一本健康的存折、一本詩詞的存折、一本積善的存折,祈愿《傳家》這一套書,從每個家庭出發(fā),講述中華文化的厚重與博大,繼承傳統(tǒng),傳承家學。
“傳家”——匠心手藝手作展,是一場中國家庭故事的展覽,從每個家庭出發(fā),講述中華文化的厚重與博大,通過展覽讓路過的人體會到這些傳統(tǒng)的習慣,培養(yǎng)下一代良好的生活習慣,讓生在其中的人體會到生活原來如此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