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寫二哥還真令我犯難,琢磨了兩天和懷孕一樣難受,糾正下,就是男人看女人懷孕難受的那種難受。為什么呢?如果掉書袋他會說我裝,如果平白他會皺眉頭,如果調侃過甚他又說為老不尊或者師者不尊的話。換成別人我會之乎者也一氣劈死他,誰叫他是哥呢!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二哥不僅書法,繪畫、文章、活動能力、處世為人等各方面都讓我拜服,所以受制于他。
二哥在書法界已經是中青年名家了,之前也拜讀過不少業(yè)界師友記述二哥的文章,重點都對他的書法從源頭、取法、風貌到發(fā)展進行了專業(yè)和深刻的分析。我不懂書法,就不去班門弄斧了,能讀到這些文字的也基本是書法行家,各自品味罷。但我想說的是,我非常迷戀二哥的字,因為我熟悉他的蛻變歷程,能感受那厚重線條下的積淀。
我至今收藏著一張十五年前二哥給我的名片,名片上還印著照片,看起來帥氣文雅,謙謙君子?,F(xiàn)在的他邋遢隨意,不修邊幅,言語間頗有些痞氣。或許這是王國維所謂人生第三境: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老大志斌說寫老二可以從儒雅入手,我立馬回了一句:他儒雅?見鬼了。但我心里還是深以為然,撇開皮相不說,他撰文作書骨子里還是透著雅致古拙,透著文人風骨。也許正是憑藉這樣的人間煙火味和漢子真性情,二哥有著非常出色的人緣。隨和、大氣,又不失詼諧,個人魅力飆升,這也是他活動策劃和組織能力的基礎,振臂一呼,四?;貞?/p>
二哥少以畫作示人,但他家學淵源。其父是美術教師,但水平不是一般概念上的美術老師。有見伯父的《蒼生系列》和《難忘歲月系列》組畫,水墨揉入西畫寫實風格,造型和墨色駕馭爐火純青。在那特殊的年代里,草根的命運,特別是知識分子的命運坎坷。這是不是二哥對父輩的隱痛?不得而知,不曾問,也不好問,僅是個人對他畫作態(tài)度的胡亂猜測而已。
很喜歡讀二哥的書法評論,縱橫捭闔、出古入今,不時閃爍獨到的思想火花??此菩攀帜閬?、毫不費力,實則舉重若輕、綿里藏針。清閑的夜晚,沏一壺清茶,點一炷沉香,就著青燈蟲語,游弋于墨香線隙,品味著二哥時而行云流水,時而驚若蛟龍的文字,想象著他指點江山的豪邁氣度,不失為愜意的享受。
人生不惑,需要積淀三五同好朋友,不求刎頸,不求插刀,在淡如清水的交往中分享喜怒,交流感悟,便是勝事。如能再奢侈一些,共同做點只因愛好,不關柴米的事情,那就是人生幸事了。
2014年的金秋,志斌、二哥和我一道發(fā)起成立了一個叫“簡社”的詩書畫團體,樹起“諸藝兼修”的旗幟,欲網羅同道英才。二哥幾個信息,立馬招來一批兄弟,個個牛氣沖天,讓我再次領略了他的人格魅力。
二哥也有吝嗇的時候,比如我現(xiàn)在只有一件他十幾年前的隸書作品。又比如我說:二哥,教我打太極吧!“X”,一句粗口把我踢了回去。大哥和二哥的太極功夫都比較出色,我常說“大哥的太極健身,二哥的太極健腦”。雖然是近水樓臺,但目前為止也沒學到一招半勢。
如今有了微信、QQ等即時交流工具,不再書信往來。缺失的是期待感和文墨氣,但隨時隨地都能掌握對方動態(tài)。微信上時不時收到他發(fā)的一些搞怪表情,和一些需要腦子再加工才理解含義的文字,漸漸地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簡社的活動如火如荼,二哥的許多死黨成了我的好友,“馮老二”這個綽號在圈內也不脛而走。我們經常在群中鬧翻天,二哥只是偶爾冒泡,有紅包出現(xiàn)時才知道他手腳還麻利。但有一點他不含糊,討論方案或者碰到問題時他總能第一時間給出意見和建議。
醇如老酒,波瀾不驚,這是我所理解的二哥,河南馮老二。
二哥的圈子里不乏名家大腕,佳人才子比比皆是,為什么偏偏找我這半吊子來寫他?我想或許正是他要借我粗陋淺薄的文字,向新朋友展示一個真實的他,無須修飾,更無須吹捧。
(本文作者系中國楹聯(lián)學會會員,藝委會委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簡社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