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是萬物之靈呀,居然能做出那么多好吃的東西!
吃是一個我很喜歡的話題。
現(xiàn)代人每天要處理的事情似乎很多,人人都努力在同一時間做兩件以上的事,久而久之難免力小從心。于是各種教人合理安排時間的教程便出現(xiàn)了,有的方法甚至要花錢才能學(xué)到。我們?nèi)绱诵枰獣r間,以至丁要把為數(shù)不多的時間花在學(xué)習(xí)如何合理安排時間這件事情上,學(xué)得走火人魔,感覺自已分分鐘就可以成為時間的主人,靈活支配接下來的生活。
不過時間再不夠用,工作再繁忙,有一件事情卻是不得不停下來去做的,那就是吃飯。飯點兒是一個魔法時刻,像仙女的魔法棒,揮一揮就能令公主和繼母握手言和,讓王子的舞會往后延一延,等待遲到的灰姑娘。對于我們這些動不動就“毛焦火辣”的職場人來說,好好吃頓飯能撲滅冒了一天的無名火。
在治愈界,美食和貓咪的地位不相上下。表現(xiàn)美食治愈人生傷痛、撫平心靈傷痕的文藝作品層出不窮,《深夜食堂》、《孤獨的美食家》、《滿漢全席》、《飲食男女》……這些作晶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簽叫“餓的時候千萬不能看”。
我作為一個在飲食上止處于自我控制期的人,也有過和美食的熱戀期。我從小嘴饞,某年中秋節(jié)吃了一肚子螃蟹、大蝦、豬蹄外加兩塊甜蜜蜜的西瓜,結(jié)果肚子脹得坐也坐不得,躺也躺瓜下,差點急哭。
這頓飯吃得太不像話,太不講究,完全胡鬧,堪稱是在侮辱食材。有“華人談吃第一人”之稱的唐魯孫就特別講究把好食材吃出好滋味,他在《唐魯孫談吃》一書里.以走到哪兒吃到哪兒的熱情,描寫了人牛當中吃到的各地美味:老北京的吉仔肉粽、江蘇揚州的冰糖煨豬頭、浙江嘉興的糟蛋糟魚、四川新都的醬兔腿…悠游天下,吃吃喝喝,真是好小快活。
看完唐魯孫的書,我才深深覺得吃飯這件事很值得研究。唐魯孫瓜溫不火,不急不躁,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極盡講究,他吃一頓好飯所獲得的心靈治愈,大概能頂別人環(huán)游一趟世界。
18歲那年我來到成都,第一天就被一盤又麻又辣的涼拌木耳給打趴下了。當時我就覺得未來吃的每一頓飯可能部是一段全新的人牛體驗。
成都是亞洲首座被聯(lián)合國授予“美食之都”稱號的城市.實在名副其實。這里的人愛吃,能吃,會吃,小能不吃。吃在成都人心目中,美妙且有滋有味。70O多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隨父親沿古絲綢之路途經(jīng)成都,而在今年第42屆意大利米蘭世界博覽會期間,成都活動周剛剛結(jié)束。在這7天里,川菜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享受了一把我當年受的“刺激”,留下了一段印象深刻的舌尖回憶。
旅行和美食都是治愈心靈的良方,我小知道旅行家馬可·波羅有沒有在成都盡情享用過美食。如果他有,或許會跟老饕朱自治(陸文夫小說《美食家》中人物)發(fā)出同樣的感慨:“人真是萬物之靈呀,居然能做出那么多好吃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