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先民在遠古時期就產(chǎn)生了萬物有靈的多神崇拜和敬祖觀念,
并在薩滿信仰中逐漸形成族人、家人定期聚集祭神拜祖的祭祀習俗。
1747年清朝頒布了《滿洲祭神祭天典禮》,滿族祭祖的習俗延續(xù)至今。
冬季來臨,黑龍江省牡丹江流域的農(nóng)民剛將地里的莊稼收回來,冬雪就將那片黑色的土地變成了銀白色的世界。豐收過后,寧安市鄉(xiāng)間不同姓氏的滿族人就開始張羅著一年中最大的家族盛典——祭祖。他們在大察瑪(薩滿祭司)的帶領下唱起神歌,跳起舞蹈,緬懷祖先的豐功偉績,歌頌家族的興旺和睦,祈福生活的平安幸福。
寧安,古稱“寧古塔”(滿語),是滿族先祖肅慎人故地,清皇族先祖所居之地,至今居住著關、付、楊、吳、徐、趙等幾大滿族氏族。為崇敬祖先的功德,各家族一直以“三年小祭,五年大祭”的方式舉行祭祀先祖的活動。
今年,是付氏家族舉行大祭的年份。一大早,寧安市海浪鎮(zhèn)寧西村74歲的付吉林就將自家庭院內(nèi)的積雪打掃干凈,然后,站在門外的臺階上迎候著本家族的老小來給供奉在上屋的祖先神“搬家”——這是今年祭祖活動的頭等大事。
作為付氏家族的掌門人——穆昆達(族長),付吉林家上屋的西炕上面供奉著付氏家族的祖先神位和家譜匣子。每逢舉行祭祖儀式的時候,主管祭祀的大察瑪才能將祖先神位“請”下來。今天付氏家族不僅要舉行大祭,還要將祖先神位“請”到離寧西5華里遠的大依蘭村去。在那里,付吉林的堂孫付貴君為“祖先神”蓋了四大間磚瓦結構的祠堂和專供家族祭祀用的一個院落。
付吉林接過大察瑪“請”下來的裝有祖先神位的木匣子,出門坐上了路虎越野車。付吉林不知道自己坐的車有多好,可同樣的儀式讓他想起18年前的往事:那年自己被族人推舉為穆昆達(族長),從大依蘭村往家迎接祖先神位的時候也是這樣一個冬天,一掛兩匹馬的大車,連跑帶顛走了半個多小時。
今天開車只需10多分鐘就到了,付吉林透過車窗,看見了掛在祠堂大門上那個象征滿人家族祭祀的掛紅草把。所有參加祭祖的族人跪在祠堂院子的大門外,迎接著祖先神位的到來。這時,我驚奇的發(fā)現(xiàn)一直下著的雪停了,莫不是老天爺也被滿族人對祖先神的虔誠供奉感動了?
今年57歲的付貴君主持建造了付氏新祠堂,他在大察瑪?shù)囊I下,將祖先神位放到祠堂西屋置放神位匣子的架子上。全族的男女老少一排排跪在地上,在老察瑪付成武吟唱的祭祖頌詞聲中,向祖先神行三拜九叩大禮。接著,十幾位身穿老式滿族服飾的年輕察瑪手打神鼓,唱著神歌輪番上場。系在他們身上的腰鈴,隨著身體不停的扭動,發(fā)出唰唰悅耳的聲音。
今年58歲的汪君是漢族人的后裔,可娶的妻子是滿族人付氏家族的“格格”。熱愛民俗文化的他在多次參加老丈人家傳統(tǒng)祭祖時,逐漸對滿族歷史文化產(chǎn)生興趣。如今他擔任寧安滿族文化研究會的副會長,今天前來為老丈人家族的祖先神喬遷賀喜。在寧安滿族人之間,每逢哪個家族舉行家祭時,所有族人都會來隨禮看熱鬧,這早在100多年前就成為當?shù)貪M族人的一種傳統(tǒng)禮數(shù)了。
站在付氏祠堂外的院子里,聽著里面一撥又一撥祭祀的鼓樂,汪君給我講起寧安滿人祭祖的由來:滿族,是中國北方一個以狩獵維生的游牧民族。他們的祖先在長期狩獵中對那些出沒于白山黑水間的野獸產(chǎn)生了恐懼和敬畏心理,于是,一些部落的首領將平時獵殺的動物奉為神靈,也視做氏族的圖騰崇拜。
在金代女真時期,滿族人將斗轉星移的天奉為“天神”;將連綿不斷的山峰奉為蘊藏萬物靈魂的“山神”;將一望無際的森林奉為“樹神”;還有“火神”、“風神”、“路神”等。滿族祭祖就是從這些薩滿信仰中演變而來的。祭祀的意義是年終豐收,請神靈和祖先接受后人的祭拜和緬懷。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清朝頒布了《滿洲祭神祭天典禮》,典禮中規(guī)定“舉行家祭,由原始的自然崇拜而轉向祖先崇拜,對本氏族有恩德的動植物也奉為神明來祭拜?!睗M族民間祭儀式漸趨一致。從此,滿族人家普遍在西上屋供奉祖先神位,并在每年冬季舉行家祭或族祭,這一習俗延續(xù)至今。
滿族民間祭祀反映了滿族人對人與超自然力量和超人類力量關系的認識。超自然的神明中有動植物神、天神、星神等;超人類的神明中則有許多部落英雄神、祖先神、智慧神。祭祀的每個程序都要在大察瑪?shù)膸ьI下,由小察瑪向西方神位擺貢品,全族人集體虔誠地跪拜,傾聽察瑪向神吟誦禱詞以保佑全族人平安。
隨著歷史的變遷,滿人祭祖的方式也發(fā)生很大變化?!拔母铩逼陂g,祭祖被列為“四舊”徹底砸爛,神器被搶,祖先牌被毀,家譜被燒,九十年代初才得以恢復,但有些滿族人聚集地傳統(tǒng)的祭祀方式已經(jīng)失傳?,F(xiàn)在唯有遼寧省新賓一帶,吉林省九臺、烏拉街一帶,黑龍江省寧安一帶,依然保留著傳統(tǒng)的祭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