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斌小時侯曾想過要成為一名工程師或者天文學家,并沒有想過有一天會從事特殊教育。2004年,她以高分成績被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特殊教育專業(yè)提前錄取。經(jīng)過4年的深入學習,陽斌漸漸對特殊教育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2008年,她進入成都市和平街小學,成為一名特殊教育老師。時光飛逝,7年過去了,如今的陽斌已經(jīng)和她的學生分不開了。
特殊教育是指對盲、聾、啞、智力落后以及有其它身心缺陷的兒童和青少年所進行的教育,目的是發(fā)展他們的潛能,使他們增長知識、獲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最終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一名特殊教育老師的日常
陽斌所在的錦江區(qū)特殊教育中心附設(shè)于成都市和平街小學,目前中心有10名老師和48名學生。
談及作為一名特殊教育老師的日常,陽斌坦言,“還真是挺辛苦的”。與普通教學不同,特殊教育老師除了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外,還要照顧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的班里有9個孩子,每天我都需要在腦中緊繃著一根弦,要在課余組織孩子上廁所,提醒他們喝水,記住每個人的服藥時間。午餐時,我必須記住每一個孩子的口味和禁忌,誰不能吃辣、誰的水果需要去核切塊等等,不能有絲毫差錯?!背酥猓柋筮€需要了解每一個孩子的個性和特點,在課堂上和課余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地指導和訓練。
陽斌是和平街小學第一名由特殊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的老師,剛踏上工作崗位的她便擔任起了班主任一職。為了深入地了解每一個孩子的情況,為他們制定個性化的教學目標,陽斌在每個學期開學之前都會開展假期家訪,向家長詢問孩子的近況,對孩子進行能力評估,總結(jié)家庭教育的經(jīng)驗,指導家長改進教育方法……雖然這些工作并沒有在陽斌的職責范圍內(nèi),但在她看來,這是成為一個優(yōu)秀班主任需要做的事情?!俺浞值臏蕚涔ぷ髂軌驇椭以诮酉聛淼墓ぷ髦懈佑蔚队杏?,與家長配合得更加密切,讓孩子的成長更加順利?!?/p>
要努力實現(xiàn)“理直氣壯”
目前,我國新的培智教育課程標準仍在修訂中,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學開展需要處于一線的老師們不斷進行探索并總結(jié)經(jīng)驗。經(jīng)過陽斌和團隊4年來的不斷嘗試和努力配合,富有錦江區(qū)特色的培智課程建設(shè)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13年,由陽斌執(zhí)筆的《智障兒童學校教育的‘雙適’課程建設(shè)研究》獲得了四川省優(yōu)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14年,由陽斌撰寫的《運動地板時光療法干預智障學生社交退縮行為的個案研究》在四川省第四屆特殊教育優(yōu)秀教育教學成果評選中獲得一等獎。
陽斌如今正在攻讀華東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學位,平日里,她時常會與國內(nèi)優(yōu)秀的特殊教育同行進行交流,也會關(guān)注國外的研究經(jīng)驗和成熟案例,結(jié)合實際在自己的工作中進行變革和創(chuàng)新。“按照既定流程開展教學是比較輕松的,但只有不斷追求進步,我才能夠理直氣壯地站在家長和學生面前?!?/p>
“理直氣壯”是個有意思的詞,深究下去便會了解陽斌心中不服輸?shù)木髲?。“許多人對特殊教育老師有著較為狹隘的看法,認為他們只需要看好孩子就行了。事實上,我們是通過科學的教學方法讓孩子發(fā)展?jié)撃?、掌握技能。孩子的進步和成長就是我們交出的最好答卷?!?/p>
那些讓人淚如雨下的瞬間
每一位從事特殊教育的老師在接手一批學生后,沒有特殊原因的話,都會陪伴學生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多年的相處會讓老師和學生甚至和家長之間保持非常親密的關(guān)系,“我們有時候就像一家人一樣”。
陽斌向記者講起她與一名學生之間的故事:這名學生是一名患有智力障礙的兒童,他在入學之初性格十分孤僻,幾乎沒有專注學習的能力。陽斌對他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在一次偶然的交流中,陽斌建議家長讓孩子試著參與體育鍛煉,增強體質(zhì)。陽斌沒想到的是,從此以后,這個孩子每天都會在放學之后進行至少一小時的鍛煉,風雨無阻。后來,這個孩子參加了2013年5月舉辦的成都市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羽毛球比賽。比賽中,孩子每一次揮拍都竭盡全力,打完單打接著進行雙打,不叫苦不叫累。孩子在場上揮汗如雨,陽斌則在一旁淚如雨下,她深知孩子取得成績的不易,既為他感動,也為他驕傲。
這個孩子畢業(yè)后進入了錦江區(qū)殘疾人聯(lián)合會工作,擅長制作手工藝品的他為陽斌親手編制了筆筒,這個看上去精致可愛的禮物一直在辦公桌上陪伴著陽斌。在陽斌看來,這些孩子都是“缺萼的花朵”,命運的偶然讓他們比普通孩子特殊,他們的成長雖然緩慢,但他們每一天都會有進步。這些來之不易的進步,就是陽斌作為一名特殊教育老師價值認同感的來源。
陽斌總是鼓勵家長們學會勇敢面對,放手讓孩子充分成長。同時,她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社會對這些特殊的孩子多一些包容和接納,讓他們不被孤立,獲得和正常孩子一樣享有的愛與尊重。
記者手記
我們在采訪中了解到,陽斌從事的特殊教育工作并沒有得到家人充分的理解,父母會在向別人介紹女兒時,刻意隱去她“特殊教育老師”的身份。陽斌面臨的尷尬可以看作是整個特殊教育行業(yè)的社會接受度的縮影。面對這一切,陽斌迎難而上,在日復一日的工作和不斷的進步中為我們詮釋了“愛崗敬業(yè)”。無論什么工作,只要深入下去,認真耕耘,都能夠獲得自我成長和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對于陽斌來說,學生們每一點細微的進步,都是她得到的最珍貴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