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與鄰國的關系,建設一個穩(wěn)定的“后院”,對于一個在國際舞臺上有雄心壯志的大國來說至關重要。在歷史上,大國對于鄰國的策略選擇往往千差萬別:因歐洲大陸國家實力都不弱,所以大英帝國采取的是“離岸平衡手”策略,但最終無法阻止德國在歐洲的崛起;俄國對于其鄰國的策略簡單而有效———吞并、吞并、還是吞并,最終,對于領土擴張有著強烈愛好的俄國正是因其吞并太多無法消化,而在多民族獨立運動中分崩離析。
在處理與周邊鄰國的關系方面,美國有自己獨特的經歷和經驗。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美國人眼里,拉美國家不是一般的“鄰國”,而是自家的“后院”———這個詞匯同時展示出親密關系和控制能力。既然是后院,那么就和“一家人”相差無幾,對這樣的鄰國是不能隨便使用武力的,因為要考慮到日后長久的相處。經營自家的“后院”,說起來是軟硬兩手兼施,但多以軟權力的行使為主。
這種局面的形成既是客觀形勢使然,也是戰(zhàn)略選擇的結果。作為一個民主國家,選民的傾向對美國對外政策、特別是戰(zhàn)爭抉擇有著極大的影響。美國有大量來自拉丁美洲的移民,自身又是基督教國家,因此對于同類宗教國家開戰(zhàn)十分反感,就連古巴這樣在眼皮子底下公然與美國為敵的國家,美國也只是經濟制裁,沒有更多的辦法。所以,在19世紀美西戰(zhàn)爭后,除了曾經派出1500名雇傭軍(以古巴移民為主)攻擊豬灣、入侵格林納達、俘獲巴拿馬諾列加等少數(shù)規(guī)模不大的武裝行動外,美國很少在自家的后院動刀動槍。
既然戰(zhàn)爭不是最好的選項,美國就開始在經濟建設、政治價值、國際制度、社會文化等方面極力擴展其軟權力,讓拉丁美洲國家主動融入美國的國家戰(zhàn)略。而“影響別人選擇的能力”,正是軟權力理論的精髓所在。
美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地區(qū)的貿易及在該地區(qū)的投資水平,比它在世界其他任何地區(qū)都高,其影響力毋庸置疑。但光憑這一點還不足以將一個地區(qū)變?yōu)椤昂笤骸薄?/p>
而在拉丁美洲,就連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也完全是美國設計的。但這個影響并非來自美國政府,而是來自包括教育機構在內的強大的美國民間社會。在上世紀影響最大的就是關于智利的“芝加哥弟子”的故事:芝加哥大學從1950年代開始與智利天主教大學合作,從本科學生中選拔一批人去芝加哥留學。70年代,25名智利留學生在芝加哥大學獲得碩士博士學位后回國,并被皮諾切特政府委以重任。此后這個隊伍不斷擴大,這些深受芝加哥學派影響的經濟學家們?yōu)檐娬贫俗杂芍髁x經濟政策,使得智利經濟開始加速起飛。
隨著項目的成功,美國把該項目擴展到了其他拉丁美洲國家,使得新自由主義經濟改革成為拉美國家共同的選項。到了這個時候,包括墨西哥總統(tǒng)在內的大多數(shù)拉丁美洲國家的領導人都有在美國受教育的經歷,有時一個國家里一半以上的部長們都是美國大學畢業(yè)的,他們成為自由主義經濟政策最好的執(zhí)行者。此外,當一個國家的政治精英、經濟精英、學術精英都來自美國教育機構的時候,他們對美國國家和美國價值觀的態(tài)度就不言而喻了。
在大多數(shù)拉丁美洲國家奉行美國的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和政治價值的情況下,美國開始注重建設地區(qū)合作實體,組建多邊組織。在過去100多年的時間里,不斷因應當時的情勢需求而出臺多邊合作協(xié)議,以建立國際制度。從泛美聯(lián)盟,到泛美互助條約,再到美洲國家組織,這些多邊框架及于經濟發(fā)展、安全維護、軍事合作等各個領域,讓美國成功地用制度軟權力的力量來規(guī)范拉美國家行為,建立地區(qū)共同體,并且自然地排斥外部勢力的進入。
拉丁美洲從地理上離美國很近,但在經濟發(fā)展、政治制度、宗教、氣候、人種、語言、文化等各個方面都存在極大差異。美國能夠成功地將拉丁美洲變成自己的“后院”,證明了軟權力作為一種“依靠吸引力而非通過威逼或利誘的手段來實現(xiàn)目標的能力”所能起到的巨大作用。當然,很多拉美人對此不以為然,巴西駐華大使去年就明確否認“后院”的提法。但這并不能改變美國在拉美政治、經濟、價值觀等各個領域都擁有潛在主導權的現(xiàn)實?!半x上帝很遠,離美國很近”,這句廣為人知的俗諺最能表達拉丁美洲人內心對美國的復雜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