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學語文教學越來越多地注重教學理念的更新與改革。我們的教學要從根本上進行改革和優(yōu)化。只有這樣,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適應學生的發(fā)展需求。這是我們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我們時代發(fā)展的要求。筆者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多年,對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教學有一些體會。本文主要是筆者對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改變的一些認識和見解。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理念 主動學習
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要“以人為本”,全面改革我們的教學模式,使之更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和學生的自身發(fā)展需求。把以往簡單的知識教學轉變?yōu)閷W生素質能力的提高,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在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語文教學做了不小的改變。作為一名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學,筆者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改變深有體會。筆者認為,只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改變,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才能符合新課改的要求,也才能符合學生自身的發(fā)展需求。
一、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杜威所批判的“重心是在兒童以外,重心在老師、在教科書以及你所喜歡的任何地方和一切地方,唯獨不在兒童自己的直接的本能和活動中”的傳統(tǒng)教育弊端在今天的課堂教學中仍然根深蒂固。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薦,這種教育思想需要得到根本上的改變。我們的教學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教學設計要多考慮學生的需求,培養(yǎng)主人翁意識。只有讓學生感受到他們是學習的主人,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同時,我們教師也要真正放手把簡單的灌輸式教學轉變?yōu)閷W生的積極主動的探索式學習。我們的教學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才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熱情,這樣我們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才能成為現(xiàn)實。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由教師控制教學進度轉變?yōu)閷W生控制教學進度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yōu)閷W生制定學習目標,然后讓學生自主探索交流,自主控制教學進度。這樣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當然,讓學生控制進度并不是教師放手不管。在學生自主探索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時時監(jiān)督和控制學生的學習方向,保證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并對學生的學習加以恰當?shù)囊龑Ш椭笇?。這樣的教學真正實現(xiàn)了素質教學,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熱情
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首先就應該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因此,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要事先設計好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同時,既然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把課堂還給學生,我們教師就要尊重學生的發(fā)言。我們要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就有權利去說、去想、去做。對于學生的發(fā)言無論正確與否,發(fā)言的時間是否恰當,我們都不能做簡單的打擊式評價。這樣只會打擊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導致學生不愿意去說去想,最終導致我們無法完成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
二、充分落實素質教學,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教學提倡的是素質教育,注重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重對教學知識的研究,還要注重對學生個體情況的了解和掌握以便于更好地根據(jù)學生的情況來開展教學。只有更好地了解學生我們才能更好地落實素質教學,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筆者認為主要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充分地了解學生,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設計教學
我們的教學只有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這樣,我們對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yǎng)才能得以實現(xiàn)。并且符合學生心理需求的教學會讓學生產生一種內驅力,會讓學生富有創(chuàng)造力地去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也是我們實現(xiàn)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基礎。
(二)注重對間接興趣的培養(yǎng)
教學中的語言美、意境美、方法美、和諧美等都能把間接興趣轉化為直接興趣。教師只有創(chuàng)造出教學中的各種美,并使學生能真切地感受到這種美,能體驗到學習活動的興趣,才能引發(fā)學生不斷探索的欲望。例如,我在教學《蜜蜂引路》一課時,先設計一個謎語:“嗡嗡嗡,嗡嗡嗡,成群飛進花叢中,授完花粉又采蜜,辛勤勞動的立奇功?!庇眠@個富有情感的謎語開場,立即把學生吸引住了,猜出謎底后,他們都興趣蠱然,主動求學:“老師,蜜蜂怎么會引路呢?”……
(三)注重對“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突破學生的思維定勢,重視開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經常變換試題訓練誘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并且采用獨特的解題方法,充分展示他們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例如,在教《稱象》一課時,教師提出了這樣的嘗試問題:“小朋友,你們有沒有比曹沖更好的稱象辦法呢?”讓學生在贊嘆古代的曹沖聰明之外,還有信心向曹沖挑戰(zhàn)。有個學生說:“曹沖稱象用的是石頭,比較麻煩,岸邊不是有泥土嗎?用泥土更方便?!边€有位學生說:“我不用泥土,也不用石頭,就用人。因為人聽指揮,說上就上,叫下就下?!边@些方法何等巧妙!如果長期這樣進行發(fā)散思維的訓練,必能開拓、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三、確立平等合作的教學觀,落實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下比較流行的學習方式,并且經過大家的實踐合作學習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在語文教學中也是如此。所謂合作學習就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jù)學習目標的設定,在學習小組內自由地開展討論交流。通過小組內成員的合作交流大家共同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運用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已經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者,而是學生的朋友,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指導者,甚至可以是旁觀者、學習者。
當然,合作學習的開展需要教師大量的前期工作。首先教師應該充分了解班內學生的個人情況,包括學習情況、個人興趣愛好情況等。根據(jù)學生的自身情況把學生合理地分為5-6個(一般是這樣)學習小組。另外,在開展合作學習前,教師還要對教學內容有充分的了解和準備,要盡可能多地考慮到合作學習中會發(fā)生的突發(fā)情況以便于教學中及時地處理,保證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和教學實踐的有效利用。合作學習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還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人素質。我們每一名語文教師都應該根據(jù)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多使用合作學習。以此來提高我們教學水平的發(fā)展和學生個人素質的發(fā)展。
總之,新課程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還需要我們每一名教師的努力研究。課堂教學是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的主陣地,只有充分協(xié)調課堂教學中的各種因素,并對各種因素進行有效的變革,才能推進語文新課改的前面實施。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之花,才能在課堂教學這塊沃土上結出豐碩果實,才能造就出現(xiàn)代社會所需的新一代人。
(責編 田彩霞)